- +1
《信条》:这次不告诉你更多了,自己猜
这篇影评开始了。
———————————以下影评绝不涉及任何剧情——————————
《时空幻境》(Braid)
2008年,有一款叫做《时空幻境》(Braid)的游戏获得了业界和玩家的一致好评。这款容量并不大的解密游戏,需要玩家操作一个主人公,在每一关的单张地图内跳跃爬梯,躲避敌人并找到打开钥匙的门,以进入下一关。因为有些钥匙是明显难以直接触碰的,所以主人公就必须借助自己的能力——“逆向操作时间”的机制,借由影分身和地形优势来消灭敌人、收集道具。
这款出色的游戏,因为极其艺术化的设计和高度具有想象力的游戏机制,而成为了经典。顺便一提,制作组宣称将于2021年推出重制版本。推荐大家到时都去感受和重温一下。
很有意思,艺术总是相通的,同时很多时候也有事实上的联系和影响。我猜导演诺兰多半接触过这款游戏。
《时空幻境》(Braid)
《信条》,这部影片最后的评价落点,肯定会排在《盗梦空间》之后,多半也无法超过《星际穿越》,大致会与《敦刻尔克》齐平。也许对于导演诺兰来说,并不算多么出色和超越自我。但是对于全球影迷来说,仍然足够特别。
它的创作方向上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但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和迷人感,提供了充分可让人理解思考的空间。从而不得不迫使每个看过影片的观众去猜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对于电影来说,对于一部大片,提供了足够多的话题,让所有观众能够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再去谈论它,这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是一款大陆特供版海报。
所以结论就是:
对于诺兰粉来说,不用抱着多么大的希望去观影,但也绝不会失望;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无论如何这部电影都能值回票价。
在这样一个全球疫情泛滥,电影几乎消失了大半年,很多人发现原来没了电影我们仍然可以正常生活的时候,这样就够了。
导演诺兰告诉我们,因为有了电影,我们能生活得更有趣。
诺兰是个古典派导演。他始终强调在宣传时要对影片故事保持低调,所有未来的观众,知道的越少越好,因为这样才能保持观影时最大的惊喜感。他深刻明白在影院中观看电影,需要的是一种沉浸感,是一种瞬间让观众被画面和声音包围的体验,一种在家里看小屏幕电视、电脑、手机时,无法获得的神秘启示。
他擅长利用难以想象的画面和冲击力强大的声音效果来制造影片的总体氛围。同时在故事上又兼具了极为复杂的解密和情感因素,充分触及了所有观众的智慧和感受体验。这使得他成为了当世独一无二的导演,在风格和商业性两个维度上都超然拔群。
《信条》仍然如此。
诺兰给男主讲戏
为了尊重这位罕见的导演和所有未来进入电影院的观众,似乎所有影评都应该闭嘴,不应该说得太多。否则就是破坏了某种特别珍贵的美感,以及未来参与者的切身体验。
世间罕有的艺术品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独特而宝贵的未来。
对于没有看过影片的观众,你们不需要更多影评,或者你们需要知道的就是上面这些。
未来是全新的。
这是一款主海报。
——————————你好,我是友好的分割线———————————
——————————以下影评基本不涉及剧情———————————
也许我们仍然需要影评。
因为初次体验过后,其实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可以再度被讨论和分享的。也许借由这些回顾和交流,我们能够再度重温和重新体验,以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
这就是回溯的意义。
回看《信条》,以及所有诺兰之前的作品,我们会明白它的设计仍然足够精致。诺兰仍然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在玩转悬念和手法,让哪怕最有经验的观众都能感到惊讶。也许很多剧情的机关设置,比如“谁是泄密者”,资深影迷们从影片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猜想,然而看到后面,我们仍然会被装进套子里,发现还有更多让人惊讶的因素。就像推理小说家们始终在和读者玩一个“你就是猜不到”的游戏。我们想要“猜不到”,艺术家也必须努力让我们“猜不到”。
从这个角度而言,《信条》是诺兰从影至今,拍摄的最难让人看懂的电影。他之前的作品和《信条》相比,就是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差异。高中数学你可以看懂公理定理,只是你不一定能够解题;高等数学是基本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是你连定理都读不懂。
想要追求智力挑战的观众有福了,这是篇难得的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影迷题库。
这是片名tenet回文的来源,庞贝古城的石刻遗迹。
但是《信条》的不足也充分暴露了。
导演诺兰这次过于投入解密的设计之中,他一贯擅长的情感力量,反而成了较为薄弱的环节。之前他的作品,从《记忆碎片》鳏夫对亡妻的情感,到《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中对亲情的描述,诺兰始终会在主人公身上投射一种特别能被所有普通人理解的凝重情绪。观众也不自觉地被这样简单而深邃的人性情感所打动。
然而这次,也许是不愿再重复主人公“父亲想女儿”,或是“老公想老婆”的简单情感,诺兰的主人公成了没有情感羁绊的光棍汉。他只是承担世界和平重任的战士,一个默默拯救全人类的无名英雄。
一个动作片里常见的空洞符号。
默默拯救全人类的无名英雄
情感的力量也有,只是很奇怪地投射到了主角的对立面,反派和配角的头上。所以观众能看到剧情中拧巴挣扎的夫妻吵架。也许相爱相杀是一种常见的现实,大富翁们也无法免俗。然而不同于《盗梦空间》在反复刻画主人公内心的负罪挣扎,这次情感的表达太不深邃,却太过琐碎了。
在这个意义上,《信条》基本无法从情感上打动观众。
这是一款设计漂亮的预告版海报。
——————————你好,我是另一条友好的分割线—————————
——————————以下影评涉及了隐藏的那些剧情————————
最后,用最简短的一点介绍,我们来说说剧情,并揭秘魔术师的手法。
《信条》说的是时间回溯的故事。主人公是个拯救世界的特工,必须穿越时间,以破坏敌人收集九个“法器”,以此毁灭世界的企图。
这次魔术师的手法,是刻意隐藏了“时间回溯”的规则。
拍摄现场
其实诺兰也没有隐藏太多,但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解密难度,他只是不再清晰地告诉观众了。
在《盗梦空间》中,诺兰在开头花了很长时间,让观众随着初学“盗梦”的萝莉设计师,了解了“盗梦”的种种机制和要点;在《星际穿越》中,诺兰甚至让一个宇航员用最简单的比喻,向另一个宇航员耐心解释了最基本的“虫洞”,以及四维空间的物理原理,当然这都是说给观众听的;可在《信条》里,诺兰让这些解释变得越少越好——虽然也有“反熵”这种貌似高深的物理名词,然而这些都是小伎俩。真正的世界观以及“时间回溯”的运行机制,他反而不让主角们再更多讨论了,甚至他还刻意隐藏了剧情后期主角们的行动——你们自己去看呗,想看总能看懂。
我只说最简单的一些世界观规则。影片都拍清楚了,请牢牢记住:
1、剧情最重要的世界观,“时间回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相互连接的神秘房间达成。一边是正向时间的世界,一边是逆向时间的世界。你从这一头进去,从另一头出来,时间和世界就从正向变成了逆向。
2、逆向时间的世界,特征是周围景物和人都是“倒带逆行”的。鸟是倒着飞的,烟是倒着飘的,波浪是倒着翻滚的。因为主人公是正向时间的人,所以他们还得带着呼吸器才能在逆向世界中呼吸。
3、反之,如果你从那一头的神秘房间进去,再从这一头的神秘房间出来,那么时间和世界又会从逆向变回正向。主人公是正向的,所以就不用再带呼吸器了。同时因为“时间逆行”发生了一段,可能是一周,也可能几个月,主人公就形同于穿越到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这取决于他们在逆向时间的世界中,“倒带”停留了多久。
关键的来了:
4、故事后半段,主人公有时是在逆向的世界中,有时又是在过去的“正向世界”中——有时他们在“倒带”,有时他们又倒到某个位置,正着放带子了。诺兰刻意不多解释什么时候倒带,倒到哪个时点,而什么时候又开始正放了。根据以上3条规则,结合周围景物和剧情逻辑,观众自己去猜吧。
《信条》剧照
5、除了这些逻辑,还有一个魔术师的陷阱留给想解密的观众:似乎从房间的灯光上,诺兰暗示了红色代表正向时间和世界,蓝色代表逆向时间和世界。这个概念明显借鉴于天文物理学的“红移”和“蓝移”。
然而这是个误导。
正逆向的世界不需要用颜色来表示,正逆向的人也不需要红蓝标志——其实没有什么正逆向的人,只有同一个人在正逆向的世界里不断倒带和正放罢了。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碰见过去时间中的自己。假如“过去的你”不知道,“未来的你”就不要让“过去的你”知道;假如“未来的你”死了,那么“过去的你”未来也只会按照“未来的你”的轨迹进入未来,最后一样死去;假如“过去的你”已经都知道了,那么千万不要告诉其他“过去的人”,他们到了未来,自然就会知道的。
为了不让世界毁灭,请穿越的特工们严格遵守时间旅行的基本规则。
你还没猜到吗?
这篇影评完了。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