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别喝了,软饮料惹的祸太多了

2020-09-14 0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Milly MedSci梅斯

导语:一种合法的“上瘾毒品”。

pixabay

快乐肥宅水确实可以让人快乐,但也会危害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少年。近日,发表在《青少年健康杂志》(Adolescent Health)一项研究显示,经常软饮料会让青少年变的更有攻击性,但却可以减少抑郁症状。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ts: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https://doi.org/10.1016/j.jadohealth.2020.05.034

软饮料(soft drink) 又称清凉饮料、无醇饮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 质量比)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饮料。软饮料的主要原料是饮用水或矿泉水,果汁、蔬菜汁或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抽提液。

研究人员对5147名年龄分别为11岁、13岁和16岁的儿童及其看护人进行访谈。在每次访谈过程中,他们都要报告自己饮用软饮料的频率,激进行为以及抑郁症状。研究结果显示,从11岁到13岁软饮料饮用频率增加,到16岁饮用频率逐渐降低,而且软饮料的饮用频率与攻击性呈正比,也就是说,饮用频率越高,攻击性越强。而且在11岁和13岁,软饮料的消费越多,出现抑郁症状就越明显,但在16岁并没有发现抑郁症状的出现。

软饮料消费,抑郁症状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实线路径在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而虚线路径则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为p <0.01; ***为 p <0.001

在调整风险因素后,饮用软饮料在所有人群中饮用频率越高,未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在13岁,攻击性行为也越大,16岁时将会更频繁的饮用软饮料,但从11岁到13岁,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另外,在11岁时饮用软饮料并不能预测在13岁时抑郁症状,然而在13岁时,饮用软饮料频率越高,16岁出现抑郁症状就越少,这可能与父母的教育有关。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症状的出现并不能预测在任何间间隔内饮用软饮料量,且攻击性行为和抑郁症状并不能相互预测。

在此研究之前,已有研究表明软饮料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据数据显示,从1980年至2000年初,青少年饮用更多软饮料会导致更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Social Science &Medicine)杂志上一项研究,该研究对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在11岁,13岁和15岁的137,284名青少年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频繁的摄入大量含糖饮料,糖果和巧克力等不健康食物,可能被视为危险信号,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与打架、欺凌和药物使用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表示,“软饮料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但同样,情绪和行为问题也可能导致更多的软饮料的消费。”据数据显示,软饮料占青少年人群总热量摄入的10%以上,超过20%的青少年每天饮用软饮料。软饮料除了让人长胖,还会导致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在一项新的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10个国家超过45万人群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纳入的人群均未患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卒中或糖尿病,随访时间平均为16.4年。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每月饮用<1杯的人群,每天饮用≥2杯的死亡风险更高。同样,含糖软饮料和使用人工甜味剂的软饮料也会增加死亡风险。软饮料的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J型关系,当无糖饮料的摄入量>125毫升/天或含糖饮料摄入>225毫升/天时,全因死亡风险会大幅增加,并且摄入越多风险越高。

软饮料增加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和帕金森病风险.Association Betwee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

https://jamanetwork.com/ by a Glasgow University Library User on 09/03/2019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含糖软饮料和使用人工甜味剂的软饮料与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帕金森疾病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在随访期间,43.2%的死于癌症,21.8%死于循环系统疾病,2.9%死于消化系统疾病。与每月饮用<1杯的人群相比,每天饮用≥2杯的人群更加年轻,且吸烟者或者参加锻炼的人居多。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6万名40岁以上,无痛风史的男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与平均每月饮用软饮料小于1罐的人群相比,平均每天饮用2到3罐软饮料患痛风几率高出85%。

虽然在众多研究中都提示,软饮料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适度的饮用不会有什么危害。《2015-2020年美国人膳食指南》强调要用“高营养密度”食物取代不健康的选择,强调了不加糖饮品的重要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饮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人均饮料消费从2010年75kg上升到2013年110kg,而且儿童,青少年糖的摄入量持续升高。一再强调要控制糖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最主要的是“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提成饮用白开水或者茶水。

《2015-2020年美国人膳食指南》.https://health.gov/our-work/food-nutrition/2015-2020-dietary-guidelines/guidelines/executive-summary/

全球膳食指南提倡人们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然而将水果蔬菜榨成汁,纯天然果汁并不健康。发表在《糖尿病杂志》(Diabetes Care)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水果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水果同样获益,有助于控制血糖。与每月摄入<1杯(237mL)苹果汁或葡萄柚汁者相比,每月摄入3杯果汁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增加了15%;而和每月摄入<1杯橙汁者相比,摄入≥1杯橙汁者糖尿病风险增加了24%。

糖作为人类的能量来源,不仅不容易带来饱腹感,无形中增加了人一天所摄入的总能量,儿童期肥胖已成为成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软饮料的控制似乎不太乐观。为了鼓励人们保持最佳体重、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采取健康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水平。

墨西哥已经开始向软饮料行业征税,包括含糖饮料与高能量、低营养产品,同时限定了广告营销,以确保人们能拥有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另外,英国已经开展食品管理计划,主要覆盖小学及中学,除了要求每天30分体育锻炼外,还要求父母鼓励孩子多参与体育锻炼,禁止观看不健康的饮食广告。

来源:梅斯医学综合报道

授权转载、投稿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