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彩色摄影之父”是他最不屑的头衔

2020-09-04 0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赵倩男 影艺家 收录于话题#流动的瞬间27个

© William Eggleston

威廉·埃格尔斯顿

主讲人 | 赵倩男

如果谁要拍一张威廉·埃格尔斯顿的肖像,照片里的他,要么站在门廊边,擦拭枪:

要么摆弄莱卡相机:
要么就坐在方向盘后面。
虽然公路摄影不是他的主题,但他既是老派的美国南方绅士,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同时也是个探险家,在路上代表着埃格尔斯顿一种观察的韵律和模式。
2016年,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跟随《T》来到他孟菲斯的家中,为其拍摄肖像。

77岁高龄埃格尔斯顿身穿一身无可挑剔的深色西装,据说是在伦敦的斯威尔街定制的,黑皮鞋擦得锃亮,白色衬衫领口微开,松散的酒红色暗纹领结垂在颈间,周身散发着波本威士忌和身体乳的香气。手腕上的卡地亚腕表比标准时间慢了两分钟。

镜头缓慢推进,静静等待他吞吐雪茄的烟雾,在贝森朵夫三角钢琴上流淌出百老汇的音符。
他年老的面庞经得起镜头的长久注视,甚至每一道皱纹都充满顽皮而沧桑的魅力,他平静而激情,专注而肆意。

他的帅,就是生命力!

谈及照片,威廉·埃格尔斯顿说那些分析都是一派胡言,他说,“角度和构图就在那里,每一个细微的点都会与其他的细节相应和,所有这些画面都是精心安排的。世间有一半照片都毫无价值,唯一让我喜欢的就是我自己拍的那些。”
© William Eggleston

他嗜酒,也许这些话是微醉后的“狂言”,但只要你愿意跳开摄影史的官腔定位,去看一看《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指引》(William Eggleston's Guide)之外的威廉·埃格尔斯顿,就会爱上这个老头。

“彩色摄影之父”是无心之举,甚至他并不屑于、更不囿于这样的头衔。

© William Eggleston

埃格尔斯顿是出身在美国南方的贵族,爱枪、爱古典乐、爱女人,生活富足;被提上神坛的1976年MoMA个展,在当时一片骂声,但他我行我素继续拍摄彩色和日常。

鸿篇巨制《民主森林》不断再版,他却认为1974年的第一部影集《14张照片》是自己最好的作品集。

“你是天才吗?”如果你这样问,威廉·埃格尔斯顿会惊讶,这是不需要质疑的事实。

© William Eggleston

自信还是自负,也许在他眼中,只有“民主”的一切,并不顾及评论之声。

我想讲一讲威廉·埃格尔斯顿,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太帅了,人的魅力甚至高于其作品,他的创作也远远不止于《指引》。

在这三节课中,希望听者走进威廉·埃格尔斯顿80年丰富多彩的人生。

课程内容

第一讲 蓝色:生长于蓝调之乡的南方贵族

# 以蓝色暗喻威廉·埃格尔斯顿的地域属性和摄影哲学

重点一:威廉·埃格尔斯顿的童年和成长环境

威廉·埃格尔斯顿生于美国南方,61号公路也是蓝调之乡,他身上有着南方居民的特征,又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式敏感,这造就了他原始与抒情的影像风格。

重点二:《韦奇伍德之蓝》,摄影关于天空的永恒思考

与“现代摄影之父”施蒂格利茨的《等价物》(Equivalent)对比,对天空这一最日常、最抽象客体的拍摄,显示出他们摄影思考的不同面向——威廉·埃格尔斯顿更关注日常。

斯蒂格蒂茨的云
埃格尔斯顿的云

第二讲 红色:“虫眼”视角下的美国日常

# 以威廉·埃格尔斯顿最著名的作品《红色屋顶》展开对其彩色摄影的源流分析

重点一:代表南方的语言——铁锈红

通过对比另一位摄影师威廉·克里斯滕伯里(William Christenberry)的作品,感受红色之于美国南方所隐喻的诗意和冲突。

© William Christenberry
© William Eggleston

重点二: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摄影语言源流

他如何继承布列松、威廉·克莱因和沃克·埃文斯等前辈,并通过染料转印法加持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摄影语言。

© William Eggleston
© William Eggleston

重点三:《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指引》,色彩从此被艺术摄影认可

通过萨考斯基的前言详述色彩如何成为重要画面元素和视觉思维被纳入到艺术摄影的评价体系;基于《指引》中的照片,分析威廉·埃格尔斯顿的“虫眼”视角,以及在日常之中蕴含的戏剧性内涵。

© William Eggleston

第三讲 彩色:用镜头平等地对待一切

# 以20世纪80年代的大作《民主森林》展开威廉·埃格尔斯顿创作的丰富性

重点一:《民主森林》,“民主”内涵再解读

在威廉·埃格尔斯顿愈发成熟的视觉体系中,何谓民主,其意义又是什么?

© William Eggleston
© William Eggleston

重点二:日常的意象

电话线、汽车、树叶等反复出现的画面意象如何构成他的“民主”网络。

© William Eggleston
© William Eggleston

重点三:2008年惠特尼美术馆威廉·埃格尔斯顿回顾展

自1976年《指引》以来,威廉·埃格尔斯顿第二次在纽约举办个展。从1961年到2008年,他丰富的创作涉足视频,以及美国南方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 主讲人 /

赵倩男

写作者、摄影师、杂志编辑,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曾任多年旅行和生活方式类纸媒编辑,策划并实地采访长三角、云南、日本、新西兰等地的高尔夫旅行线路,与国内外知名摄影师长期合作。

她专注研究街头摄影、家庭影像与拼贴艺术的创作,文章发布于《中国摄影报》等媒体,并在影艺家开设个人专栏“流动的瞬间”。

目前,已上线《与亚历克斯·韦伯一起街拍》等课程。

原标题:《“彩色摄影之父”是他最不屑的头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