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凶杀就是凶杀,不“加戏”是最基本的舆论素养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2020-09-03 06: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河南省嵩县一名男子当街殴打前女友并致其死亡,相关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这本是一桩令人心痛的悲剧,可舆论的走向更让人有些看不懂。因为由媒体在介绍事件经过时提到“女方退婚引男子不满”,就有网友“加戏”:他们认为女方“辜负了男方”、“图钱、图彩礼”。

很快,女方家属站出来澄清事实:彩礼早已退了。随后,更多信息浮出水面:嫌疑人不务正业,是当地的混混,两人分手的原因也与彩礼无关。

其实,凶杀就是凶杀,错误就是错误,罪恶就是罪恶,和彩礼无关,和身份无关。退一万步说,受害者纵然收了彩礼,也绝不是嫌疑人实施犯罪的理由。是不是混混,嫌疑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冷血、残忍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谴责,但因为部分网友的“加戏”,舆论的焦点严重“跑偏”,这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为什么要“加戏”?很简单,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把一个故事讲好、讲圆。为此,他们开动脑筋,补充细节、增添主题,一切只为了让事件看上去更“合理”。

所以,总有人对“加戏”这事乐此不疲。不久前,杭州杀妻案同样得到舆论广泛关注,也同样不幸被“加戏”。有人将这起事件娱乐化,把案情中的一些细节转化为社交媒体上的“梗”;也有人抛出“不婚不育保平安”“远离中国男人”的言论。

与其说,这些“加戏”者是想表达对热点新闻的看法,倒不如说,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三观构造起一个完美的公式,解释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件。说白了,就是更符合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象。

然而,“加戏”让某些网友得到了扭曲的心理满足感,却狠狠地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现在,受害者家属恳请网友放过不幸离世的亲人,停止“网络暴力”。这其中的心酸和无奈,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同样,如果杭州杀妻案中的被害者亲人浏览到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段子,又该是怎样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偏离客观事实、自带主观偏见的“加戏”行为往往会破坏舆论生态环境,挑起极端情绪、引发激烈争论,甚至带来仇恨和对立。于是,当街杀人荒唐地成了对拜金的“合理惩罚”,杀妻案莫名地成了性别敌视的“正当理由”。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握有麦克风的时代。这本是一件好事,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丰富和自由。可前提是,我们都能保持理性和宽容,懂得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要知道,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在社交媒体里戴上的“面具”,更考验个体的德性和品质。谁都不希望生活在乌烟瘴气的舆论生态里,因此,不“加戏”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基本的舆论素养。

当你看到新闻视频中的骇人一幕,当你想对那位可怜的女孩发表一些看法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敲打键盘也是有杀伤力的,屏幕上的文字也是有重量的。所以,请你三思。

    责任编辑:王建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