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圳如何应对发展的挑战

2020-09-02 1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许正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席卷全球的疫情使未来已来,人类发展到了数字社会的新台阶,产业创新呈现新形态,改革开放面临新挑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领头雁”的深圳,只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才是克服任何障碍和挑战、获得最终胜利的保证。

一、深圳40年打造了跨越发展样板

深圳不断自我突破、创造第一、超越自己,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释放人的潜能、解放生产力,成为中国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不断创造奇迹的先锋城市,并在全球竞争中显示出优势和特色。正是凭借深圳人富有创造和拼搏力的敢闯敢拼精神,深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形成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典范,从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全国单位面积经济密度最高、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城市。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出了超过两万多亿人民币的GDP,目前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第三。

(一)深圳是近百年来世界发展绩效最好的城市

深圳已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根据以英国拉夫堡大学地理系为基地创立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简称GaWC9-08)”研究小组的最新分类,2018年深圳首次入选世界一线城市。《世界城市名册》系列榜单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城市排名,深圳2000年在该榜单的排名为全球200,当时是五线小城市,到2019年位次上升了145名,排在全球第55位。2012年之后的七年间,深圳在该榜单上的名次提升65位,为该榜单同时期提升最快的全球城市。

从经济总量看,深圳2019年为2.69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6%,是同阶段全国GDP平均增速的3倍左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三连跳”—— 2017年GDP超过广州、2018年超过香港,跻身亚洲城市前5强、全球城市30强;从居民收入水平看,目前已突破1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多,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年均增速也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市。自2012年以来,深圳人均GDP七年间增长7.8万元,增幅部分甚至超过2019年全国人均GDP。从消费水平看,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消费市场,各类商品品种丰富,数量充足,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2—2019年七年间,增长了0.64倍;从对外贸易看,深圳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高达2.97万亿元,占全国1/10左右,出口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第一。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市场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以来,深圳对外贸易经历了自1979—1992年的高速增长、1993—2012年的快速增长到如今的平稳增长阶段,正在进入以质量换速度的时期,有望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发展效能看,集约式发展、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深圳新名片,其中万元GDP能耗、水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8,真正做到速度和质量同行,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结构看,近40年来,深圳经济结构经历了加工贸易—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化与高端制造业三个阶段转型升级。深圳始终强调创新引领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深圳屹立于全国甚至全球城市潮头的重要基因。深圳瞄准国际“创新型”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定位,推动以大国重器、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与以金融、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从发展潜力看,按照居民幸福感、经济状况、创新、治理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深圳未来成长性得到世界认可。国际知名的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联合国际学者与智库机构发起并制作了一份有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报告,包括《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两份子报告,深圳的排名近年来稳定在50位左右。

(二)深圳始终是体制机制探索的领头羊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深圳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建设均居全国首位。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使得深圳的多项改革不仅走在前列,新举措也不断在全国乃至全球被复制推广。

深圳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领导,按照“市场、服务、效率”三大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自1981年起开展了九轮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构建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以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为核心,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为重点,不断优化行政运行机制,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积累了好的经验做法,率先高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13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幅压缩行政审批,引领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国“简政放权”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在自贸创新片区的新制度探索中,深圳再一次成为标杆。

(三)深圳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急先锋”

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仅仅历经40年,深圳就从“科技荒漠”“世界工厂”成为“创新之城”。从最初的凭借“三来一补”发展战略,通过承接香港的低端制造业产业实现了城市发展的原始积累,到1995年转向制造模仿,再到2005年转为创新制造,创新基因已融入深圳城市发展的血脉。深圳以超前理念布局创新产业,营造创新环境,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并推进开放式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能量,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的“孔雀计划”,驱动深圳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带领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弯道超车”。

二、新时代跨越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技术的颠覆、全球疫情的冲击,改革需要新举措,开放需要新航向,在当前“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深圳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从改革红利走向创新红利面临新问题

过去40年深圳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深圳临近香港且具有特区身份,时至今日,这种优势已经不断消失,而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发稳固,雄安新区在探索先行示范区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广州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地位也已经明确,未来深圳还能否在整个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差异性的政策或者改革地位,会对深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深圳的发展目标是世界一流城市,其战略定位、发展理念、产业结构、技术研发、创新实力、城市管理、环境治理都会向世界最高水平进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而深圳房价高昂、公共产品不足、基础教育不足、高等教育缺乏,具有全球引领作用的制度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对整个城市发展体系的完善产生了阻碍作用,也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未来需要弥补。

(二)创新基础不牢难以应对内外双循环的新形势

建设全球创新城市是深圳发展的方向,然而比对国际其他创新城市,深圳还面临很多问题。深圳创新的长处在于企业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转化率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深圳的短板在于基础研究能力不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数量较少,基础研究人才数量偏少。深圳全市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3.13%,低于同期全国5.5%的水平,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深圳的研发活动以试验发展为主,占全部R&D经费支出的85.6%,而最能体现核心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占R&D经费支出仅为3%,表明深圳基础研究离国际水准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深圳战略谋划不足的原因。深圳已有的研究机构更多类似孵化器,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供给与强大的市场需求仍不匹配。长远来看,将影响深圳创新发展的后劲,不利于深圳产业创新升级。再者,创新资源不均衡。深圳是典型的市场驱动型创新模式,但也存在研发投入、研发成果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的不平衡问题。创新严重依赖少数企业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凸显。

(三)开发强度与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没有完成对原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和开发权的合理处置,衍生了一个容纳700多万人、4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法外”建设用地市场。空间成本上涨导致的生活成长成本上升,从而对城市的发展路径产生巨大压力是深圳最大的劣势。深圳当前土地开发强度近50%,比土地更为稀缺的香港高一倍,对未来的产业、生活和生态空间形成了明显的挤占效应。与香港相比,深圳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却并不高。一方面,多重因素抬高的地价、房价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进入门槛,恶化了经商环境,对深圳制造业、物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使深圳的产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高房价、高成本正在削弱创新创业的市场土壤,抑制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2018年,深圳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为29万,增长率为-12.3%,北京新增注册企业增速为2.7%,上海为13.2%,广州为25.47%,全国为10.3%。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1-6月深圳商事主体登记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注销企业及个体户大幅增长,1-6月份注销企业68427户,同比增长325.5%。另一方面,高房价既降低了深圳对各种人才的吸引力,对继续保持深圳的活力、创新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削弱了深圳中产阶级的规模,挤压了中产阶级的消费空间,造成了深圳中产消费不足、经济系统无法生成可持续增长的内循环及内生动力等严峻问题。据计算,2018年深圳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40倍,位居全国第一,远远高于通常被认为5~7倍的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水平。除少数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之外,绝大多数工薪群体难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购买市场商品房。有数据显示,深圳自有住房率仅有不到30%,超过70%的人依靠租房,这个比例远超面积更小的香港。而高房价使得深圳人均年度消费总额占人均GDP的比例仅为27%,远低于北京的41%、上海的39%、广州的44%,更远远落后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超过70%的美国。这一现状在外贸受阻、投资低效、内需成为唯一增长动力的形势下,给深圳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四)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支撑世界一流引领性城市

深圳虽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在加大,但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质量和分布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十分紧张,缺口较大,远不能满足需求。医疗方面,深圳各级各类医院数量较少,尤其是三甲医院更是稀缺,数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会事业建设总体投入不足,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五)逆全球化湍流冲击强劲,传统优势不再

2019年深圳经济对外依存度达110.6%,远高于上海的89.2%、北京的81%和广州的42.3%。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兴起逆全球化的思潮,对深圳外贸、外资及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一定的压力。中低端领域制造业外迁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急迫性。另一方面,国内城市间的创新竞争也愈发激烈,各城市之间纷纷将创新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引擎,创新竞争也接近白热化。大量其他城市凭借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对部分产业形成吸引力,进一步加剧了深圳产业发展的困境。

(六)产业“脱实向虚”的挑战

按照其他城市产业结构演变轨迹分析,深圳的产业结构可能会无可避免地“脱实向虚”,即由二产主导转变为三产主导。实际上,深圳的二产比重已逐步下降至40%左右,与此同时,前几年深圳不断在强调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深圳市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2924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3%,而2005年深圳金融业占GDP比重还低于6.2%,12年间金融业比重上升幅度超过6.8个点,增速位于全国前列。在这种背景下,深圳能否遏制工业和制造业比重的持续下滑,避免产业体系“脱实向虚”,不仅是保持整个城市未来在制造业领域强大竞争力的根本,也是深圳能否顺利完成党中央所赋予使命的关键。

(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争激烈,难以保持绝对竞争优势

如何处理好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核心城市共存问题,避免低水平竞争成为未来深圳发展的重要议题。港深双方将面临战略与产业新的调整与合作,广东与深圳双方在发展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化争夺,深圳与东莞和惠州的关系也需要再平衡。作为湾区和珠三角GDP最高的城市、制造业实力最强的城市,深圳如何发挥增长极效应,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城市的关系。

三、深圳发展战略的再定位

作为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代表,深圳如何继续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引领中国经济的下一个一百年,并努力成为新时代世界游戏规则、经济制度创新的探索者、新产业的发祥地、世界人力资源、人才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以及世界云城市的主引擎,将成为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重要议题。

(一)世界游戏规则、经济制度创新的探索者

当前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深圳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窗口,势必要承担起加入世界游戏规则重构的重任,向外界传达中国坚定不移以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的决心。深圳要敢于挑战和攻坚改革深水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贸易和经济交流,加紧破除影响融入国际经济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强国城市范例”,在融入大国游戏规则的基础上以自己成功的模式改造原有规则,深圳要充当世界游戏新规则的探索者。要继续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经济制度,破除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深圳作为特区经济的典型代表以及与港澳间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有条件成为经济制度创新的探索者。

(二)新产业的发祥地

当今世界,颠覆性科技革新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各国围绕科技创新核心要素的竞争愈加激烈,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经济、生物医药、绿色科技、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领域,在全球统筹部署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补足科技产业化的短板,彻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深圳具备孕育新产业独一无二的环境,一是深圳拥有国内极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科学体系、研发体系、技术体系、制造体系的完备程度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再找到相似的地方。二是深圳创新发展优势的形成,不仅在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最早将经济发展导向创新发展的轨道,而且表现在促进创新发展中善于绘蓝图,发挥市场难以起到的引领作用。因而深圳要把力量更多放在培育先发优势上,加快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三)世界创新资源、人才战争的主战场

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创新之城,在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市场转化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与市场机制,聚集了大批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吸引了诸多国际知名企业,有能力肩负起建成世界级和国家级人才高地的重任。可以考虑把深圳作为海外人才战略转型的试点城市,积极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人才制度优势,把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四)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40年来,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人所富有的“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已经转化为一种制度优势和文化特色。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许多新的艰难险阻和挑战,只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才是克服任何障碍和挑战、获得最终胜利的保证。在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要着力发挥其在改革开放上的先行引领作用,就是要在深圳这一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多、经济发展水平高、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地区,率先建成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成功样板,并复制推广,从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