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一种力量,能牵引着迷茫的少年不坠入深渊

平四眼
2020-09-01 14:4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电影《少年犯》(The Young Offenders)于2016年上映,受到普遍好评,并获得了爱尔兰电影电视奖。而随着这部电影的大热,2017年,RTÉ订购了以该电影为基础的同名六集电视剧《少年犯》(又译:年少轻狂)。到如今,该系列已播出三季。第三季于今夏回归,继续讲述爱尔兰“小流氓”Conor和Jock鸡飞狗跳的日常冒险。

Conor和Jock

同样是贫困单亲家庭出身的Conor和Jock,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关系好到连Conor的妈都觉得他俩是一对儿,对此,Conor的反应是:假设我是同性恋,我愿意和他搞基。妈妈呼吸一窒:“stop,我有画面了。”

这俩小混蛋正是人憎狗厌的年纪,加上所在社区也是罪犯、酒鬼、流浪汉、废柴的聚集地,二人从小耳濡目染,未成年已经深具“早晚要进局子蹲班房”的气质。一手偷鸡摸狗的技术炉火纯青,戴着面具在小城里惹是生非,偷遍全城的自行车,成为著名的“面具大盗”。

戴着面具在小城里惹是生非

然而,虽然是两个看上去无可救药的小痞子,他们身上依然有熠熠生辉的可爱之处,他们的心灵并没有被糟糕的环境所彻底污染。他们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与身边人的情感,是这个故事除了荤素不忌骚得飞起的喜剧段落外,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Conor和Jock之间,有着让成年人都艳羡的纯粹友谊,他们像所有青少年好友一样,一起做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留着相似的发型,穿着相似的衣服,偶尔争吵,偶尔打架,但他们的友谊也有非常成熟的一面:他们绝对相信彼此,绝不背弃对方,最重要的是,他们无条件认同对方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天分、最棒的人”。在他们缺失家庭关怀、社会认同、与罪犯和流氓为伍的人生中,处境相同的对方是最能理解彼此的存在,他们对对方的爱和支持,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爱和支持。正是因为这份友谊,两个人才没有在窘迫的生活和他人的唾弃中失去自我认同,才保留下纯真、善良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二人和家庭的联系,前期则几乎系于Conor的母亲玛瑞德一身。在Jock母亲去世后,Jock的父亲酗酒、家暴,成了他生命中的乌云。玛瑞德嘴上骂Jock带坏了自己儿子,却在Jock被父亲狠揍时挺身而出,将他带回家,成为他的“母亲”。

Jock在Conor家里得到家的温暖

《少年犯》系列几乎每一集都在以一次愚蠢的“犯罪”或者谎言开场,但无一例外有一个突兀但着实走心的温情结尾。比如第一季中经典的一集是,两个家伙逃学一天惹是生非,故事的收梢却是相约在手臂上纹了个“我爱妈妈”。

“我爱妈妈”

二人的感情线也是全剧精华,两个小痞子爱上的姑娘也不走寻常路,绝非烂俗青春片儿里的拉拉队尤物,而是俩强壮聪明又个性十足的丫头。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两个男孩是卸下全部防备的傻子。而两个女孩也对俩傻小子报以她们这个年纪所能理解和所能付出的全部的爱和耐心。

傻小子也有人爱

而除了友情、爱情、亲情,两个主人公对于社会的温情一面,则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于两个人物的态度:一个是中学校长,一个是边缘人墨菲。同时,这两个人物某种程度上,映射出的是两位主人公,可能会实现的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

中学校长向来看不上两个主人公,他代表了主流社会的态度:你们是废物、流氓、渣滓,未来的犯罪分子。然而他三番五次使卑劣伎俩孤立、伤害、冤枉两个主人公,却也并没有被两个少年人如何恶毒地打击报复过。Conor在被他摆了一道后,克制愤怒和委屈,认真地对他说:“你只看到了我的外表,我的衣着,这里,我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我喜欢吃什么?我想要怎样的未来?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根本不想了解真正的我。”此刻,对于以校长为代表的、来自主流社会的不认同,愣头青主人公的态度,智慧得惊人: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以牙还牙,只是据理力争。

墨菲这个热爱暴力、神经质、反社会、生活在垃圾场、被所有人排斥的流浪汉,给小城里的人们带来了无数麻烦,坐过牢,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没有人在乎他除了把他列为重点危险分子的警察。看到他的瞬间,你几乎可以立刻感觉到:他也许就是两个主人公的未来。如果他们继续走在歧路,在让所有身边人失望后,他们面对的也就是墨菲如今的结局。

然而和墨菲不同的是,两位主人公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不只是每次偷鸡摸狗都能被神眷顾般逃脱制裁,他们最了不起的幸运,是被人爱着。

在剧中短暂的蒙太奇中,揭示了墨菲的过去,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包括自己母亲在内任何人的爱,成长为一个“坏人”,简直是被写好的命运。当两个主人公问墨菲:你有爱你的人、在乎你的人吗?墨菲很困惑地重复了一次“在乎我的人”,然后哈哈大笑,说“这是个好段子”,转身独自大摇大摆走进垃圾场和荒野,似乎他没有也不需要被爱。

然而两位主人公则不同,来自于家庭、爱人的爱,让他们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却始终没有真正成为罪大恶极之徒,爱意带来的温暖让他们没有变成冰冷的人,他们对他人的痛苦、悲伤,依然有着强烈的共情。面对墨菲,这个霸凌过他们的人,在墨菲阴差阳错无心犯下绑架罪时,他们也愿意摈弃前嫌,救他脱困。在墨菲面临死亡威胁时,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在杀人犯面前保护墨菲。而墨菲也慢慢开始对这份善意回馈以感恩和依恋,我们也渐渐看到,墨菲非常珍视别人给予过他的善意。

而在第三季中,我们在校长身上,似乎能看到两位主人公的另一种未来。

到了第三季,Jock成为了未成年父亲,在准岳父的不看好中,努力练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好爸爸。这一季的戏核所在,似乎是“摘下面具”。

两个小混蛋总归要长大,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这一季的他们一开始依然想用盗窃来赚得金钱和尊重,来改善家人的生活,来证明他们已经“长大”,但终于还是因此陷入绝境,最终收拾烂摊子的,还是疲惫不堪的母亲玛瑞德。在向玛瑞德袒露自己的种种劣迹时,二人才真正有了成长,他们总算敢于面对自己的真相了,面对才是担起属于自己责任的开始。

玛瑞德也终于放下戴在自己脸上十多年的“不好惹的单亲妈妈”的面具。她在多年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刚强、狠戾,是在一人抚养孩子的艰难生活中,为了不被欺负和辜负,而给自己戴上的强悍“面具”,时间长了,几乎让她快要忘记真实的自己。而也只有卸下这一面具,她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除了给予爱和被依赖的义务外,也有被爱和依赖他人的权利。

古板固执的势利眼校长,前两季在看不上两个小混蛋的日常里,间或会崩裂出一条人性的罅隙,让人窥得他的一点悲悯和天真。这一季则是在最后彻底放下了刻板印象和傲慢外表,脱下西装衬衣皮鞋这些中产阶级体面人的“面具”,校长满身的匪帮纹身,或许暴露出他的“来处”:一个曾经的Conor或者Jock,一个曾经的young offender。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暗示了两位年轻主人公的未来,不被社会所看好的边缘少年,如果心怀善意,懂得爱与被爱,未必不能有一天成为被社会尊重和信赖的“合格成年人”。同时,这也许也在提醒看客们,作为疲惫社畜、被社会规训的我们,也最好不要忘记曾经的天真和反骨。

这部看上去反英雄反类型的青春剧,几年来大受好评,归根结底还是其异色外表下非常政治正确的内核:爱,责任,家庭,宽容。但这么政治正确的鸡汤,之所以能让大家甘之如饴地喝下去,还是因为当这些主流价值被放在极端情景中时,其价值得到了放大和凸显:当我们身处社会的底谷,行走在黑白的边缘,我们始终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可以牵引着我们不坠入深渊,而最终找到那条被祝福的道路。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