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雨探古槐——崇信县“华夏古槐王”保护开发见闻
七八月,正是黄土塬上丰雨季节,清新的雨水不时飘落,滋润着这片厚土,树叶日渐稠密,草叶愈发葳蕤。
地处黄土塬深处的崇信县,安详僻静、物阜民康。这里物华天宝,有一棵古槐树经国家林业草业局测定,树龄3200多年,载入《全国百株人文古树名录》,是目前发现的国内体形最大、树龄最长的古槐,被誉为“华夏古槐王”。
华夏古槐王。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黄云 摄
风华卓绝隐山谷
在一场淅淅沥沥的微雨中,记者驱车从崇信县城向西20余公里,盘山越岭,来到锦屏镇孙家峡关河村。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一处宽广的洼台平地,绿茵匝地,空阔光明,一株高大雄伟的古槐树映入眼帘。
古槐树黛褐色的树干宛如磐石,扎根黄土,两米多的主干延生出高大的枝干,表皮沧桑斑驳,枝干纵横交错,虬髯盘旋,苍劲茂盛。绿冠如盖,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随风摇曳。
据介绍,古槐树高26米,胸径13米,树冠东西向宽34米、南北向长37米,冠幅946平方米,占地2.1亩。举头仰看,古槐树主干分为八大主枝,故又称“八卦槐”,树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小麦、玉米等9种植物。
俯瞰古槐王。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黄云 摄
绕着古槐粗壮的主干行走几圈,抬头仰望,巨大的树冠、宽阔的树围高悬于空中,虬枝飞舞于天际,与淡灰的天幕相映,与清淩淩的雨相融,让人感觉到树的丰厚与博大,岁月的久远与悠长。
环顾古槐树周边,群山环抱,远郊近邻都是低缓起伏的山峦,叠翠环绕,既映衬着古槐树的气宇轩昂,又烘托着古槐树的悠然古风,还像周边保护槐树的天然屏障。据介绍,古槐王从未遭过雷击,都是因为近前的唐帽山、五龙山,以及背后山峰替它避了雷电。
“这棵槐树每年都开花,白色槐花,十分清香。”在崇信县文化旅游公司做了10年讲解的陈凤告诉记者:“俗话说,千年古柏万年槐,如果槐树能活万年,那么这棵3200年树龄的槐树,才正值中青年,依然长青不老,是旺盛繁茂的年华。”
陈凤讲解古槐树景区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陈凤说,“尽管经常陪游人来这里,但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无论多么繁忙,一来到这里,心里一下子宁静下来,这里十分自然、舒适,像世外桃源一样。”
经历沧桑更葳蕤
陈凤,一头长发,一身白色纱裙,一把镶嵌白花的透明伞,走在雨中、走在古槐树下,一路上讲述着古槐树的故事,她不知不觉中已融入这古槐的美丽意境中。
“夏季槐树开花时,来观赏的人很多。冬季落雪时,‘气通雪山白、枝叶覆九州’,也有人来。春天树发新芽、嫩叶绿枝,秋天叶子变黄、色彩斑斓,参观的人更多了。”陈凤介绍。古槐围栏前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姚文仓的诗题:“陇上有古槐,独立三千秋,气通雪山白,枝叶覆九州。”陈凤已活学活用。
古槐树前的题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陈凤对古槐树保护的故事了然于胸。她讲述,清代,一位外地富商出大价钱购买槐树,被当地村民断然拒绝。上世纪50年代,崇信县城扩建需要木材,古槐王被列入砍伐对象,可是伐木工人到现场一看,被它的气势震慑住了,打消了砍伐的念头。60年代后期,县铜城农业中学扩建缺木料,公社把古槐王卖给学校,几十个工人肩扛大斧、手持长锯来伐树,伐木工人把锯条拉入树干三四寸深时,树体淌出红色汁液,众人心生畏惧、扔下锯子而逃……
如今,当地人们为了保护古槐,在周围建了一圈木栅栏。木栅栏上挂满了红绸被面,金闪闪、红彤彤,绿树红绸,看上去十分喜庆,既是人们给古槐树周围点缀的装饰,又是人们表达尊崇敬仰、祈祷祝福的心愿。
古槐树南面两三百米处山坳,还有一处民居地坑庄。原本是黄土院子和土窑洞,经过修缮,土墙面变成牢固而整齐的砖墙面,土窑洞也被加固成石箍窑洞。一院古朴的青砖墙窑洞,几扇橘色的门及窗棱,院中心一方青绿的菜畦,充溢着浓郁的陇东民俗特色。
古槐树景区的陇东窑洞。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这是古槐树旁边的村民居家吗?
“原来有村落,村民与古槐树生活在一起,但这里偏僻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们守着穷困。为了保护古槐树,县里结合当地易地扶贫工程,将关河村64户贫困群众搬出去,多数在崇信电厂、鑫盛建材公司就近务工,剩余一部分群众通过养蜂脱贫致富。”崇信县委外宣办主任赵富生介绍。
精心呵护展新姿
崇信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对古槐树进行保护性开发。县里组织编制了《崇信县华夏古槐王景区保护性建设方案》,修通了10公里的孙家峡景观道路,配套了古槐王景区管理用房,今年完成关河沟至古槐王景区、龙泉寺景区进行提质扩容800亩,建起游客接待中心,吸引游人来这里寻幽访胜。
雨中,一群游客兴致勃勃地来到古槐树前。一位女孩看到古槐树不禁惊诧:“这么老的一棵树,竟然枝青叶茂,太神奇了!我老家有一棵50年的核桃树,早已干枯了,只得砍去枯树、挖去干枝。”
游人在雨中参观古槐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一位稍年长的男士说:“能保存好这么古老的树,十分不易,让人震撼、令人惊叹!这棵古树,体现了崇信公刘农耕文化的底蕴,也展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
“你的家乡在哪里?我回答说:在山西大槐树下。”一位家在北方、从南方来此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说起大槐树,人们就想起山西大槐树,没想到在西北有这么一棵古老的槐树,经历沧桑,年代久远,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好这棵古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来拜谒瞻仰、寻根问祖。”
“多年生活在南方,南方人都说我们西北干山秃岭、寸草不长,何况长树?今天看到有这么古老的槐树,心下大慰。现在西北也是生态好转、逐年变绿了,保护好这棵古槐、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王先生说。
游人在古槐树下留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县林草部门人员介绍,树活百年、千年十分不易,有的桦树、杨树才几岁龄,遇到下雪天,尤其是春雪,含水量足,很容易雪压枝折。而长了几十年的树,即便没有人为砍伐,遇到虫蚀、也容易生病,半途夭折。这棵树龄3200年的古槐,避开了旱灾、雪灾、雷击、虫蛀、以及人祸、战乱等意想不到的灾害,能活至今,堪称奇迹。
崇信县林草部门对当地普查筛选的187株古树,包括古槐王列为珍贵林木保护对象,建立了树籍档案,采取“一张铭牌、一个围栏、一套措施、一位专人”的措施重点管护起来。
崇信县在华夏古槐王景区连续举办了三届“古槐之恋”婚俗文化节暨集体婚礼,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婚礼上,新人在树龄3200年的古槐下,以“三千年约定,还你前世今生一个美好的夙愿”的虔诚,祈福美丽约定、梦圆地老天荒。
崇信县在古槐王景区举办第三届婚俗文化节暨集体婚礼。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梁乐 摄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微雨探古槐——崇信县“华夏古槐王”保护开发见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