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当年|《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朴素的风格,最为动人

阿树树
2020-08-30 09:2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香港导演陈木胜于2020年8月23日不幸因鼻咽癌去世,终年58岁。

对于合作紧密、师承复杂的香港电影圈来说,陈导于壮年离世,会引发众多电影人发自内心的悲痛和缅怀。即使已经不再身处娱乐圈的最前沿,他的离去,仍然是业界的一大损失。 

陈木胜

可能对于年轻观众来说,陈导是一位近年执导了枪战大片《扫毒》的香港导演;也许小时候还看过他执导的《我是谁》、《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等带有明显成龙印记的动作片;甚至还可能记得更早之前,他的《特警新人类》将年轻偶像谢霆锋、冯德伦、吴彦祖等人推至前台,为香港电影在艰难的世纪交接段中,培养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然而这些属于陈导的代表作,却不一定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感动。自上世纪90年香港电影的黄金期逝去后,香港导演们就在不断尝试适合香港文化的电影创作方式。可惜这条风格之路,却随着大量港产导演北上淘金,加入更大规模的商业片制作之后,显得越来越迷茫。

陈导,和众多香港导演一样,似乎成了“制作工业化”,“商业元素混杂”,然而“风格不温不火”的代言人。 

也许只有上了40岁的人才能记起,陈导其实在最初的创作期,就拍出过《天若有情》、《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以及《新仙鹤神针》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他的作品并不像老师杜琪峰那样充满侠义,也不像前辈徐克那样风格奇诡,但在当时一众擅长动作警匪元素的香港导演中,他可能是最善于拍小人物的那个。这种对卷入暴力旋涡中的普通人的关注,也贯穿在他后来20多年的商业片创作之中。

陈导,可能是最为“亲民”的动作片导演。《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也是由于这样的特征,成为了他豆瓣评分最高的警匪片作品。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海报

这部创作于1996年的影片,描述了一队冲锋队队员——Emergency Unit,缩写EU,属于香港警察部队中处理突发状况的特警——在巡逻执勤中破获劫匪大案的故事。在戏剧上,编导充分突出了“时空”的张力:在时间上把故事集中于复活节当天,警员12小时的一个执勤单位中;在空间上,利用了冲锋队队员5人跟随一辆冲锋车执勤的警队规则,很多时候在狭小的空间内描写了警员们合作又冲突的群像氛围。

这样一部影片,相比今日大规模制作的商业片来说,其实并不复杂。整个影片作为枪战片的结构核心,就是冲锋队和同一帮匪徒一天内的三场搏斗——街头遭遇战,国际刑警大楼的对抗和追车,以及机场最后的高潮大决战。对于商业片的逻辑来说,将清晰刺激的战斗段落呈现给观众,是制作团队优先需要考虑的。结构上的精巧,让本片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有种密不透风的紧张感。从而在有限的制作经费下,将算不上那么浩大的场面,也算烘托得气氛满满了。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剧照

更复杂的是,连缀这些动作场面,本应属于点缀的文戏,呈现了罕见的众多角色,贡献出将近十个有血有肉的不同人物。其中不仅有匪徒和警察的对抗,警员各自的生活和情感麻烦,也涉及到了警方不同部门间的工作冲突。在短短90分钟的时间内,这些线索娓娓道来,每一条都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既不显得冗长,也没有流于平庸,很多小戏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最终将这部影片变成了某种难以逾越的港片经典——甚至陈导自己后来也没再能超越。 

这些文戏和角色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归功在演员身上。

吴镇宇、刘青云

这部影片曾经是刘青云、吴镇宇第一次的银幕合作。演员的魅力是无论多么普通的场景和对白,一旦开始表演,这几位很快就会加上自己的特征和风格,将自然现实感和戏剧表现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你会感觉他们就是身边的小人物,表现着最家长里短的情感。然而下一个瞬间,你又会发现原来他们动作是那么帅气,表情是那么鲜明,让人觉察到他们原来终究是个性独特的演员。

于荣光

这种充满魅力的男性碰撞,即使对手戏没有那么多,每一场也会让人感觉铿锵有力。甚至扮演匪徒头目的于荣光,虽然并没有那么多文戏,也靠着一身强健肌肉和线条分明的棱角,给人留下了无比强悍的印象。

——在动作片中,男性魅力的展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动作,没有魅力,就会变成无脑的肌肉棒子。即使这些演员并没有专业武打明星的身手和功底,但他们从表演上将男性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片戏剧的对抗也越发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剧照

除去这些阳刚的方面,其他警察角色也都是个性鲜明,呈现出警员群像和更为细腻的情感。比如陈小春饰演纪律优先、不近人情的年轻警员,剧情中负责和刘青云饰演的冲锋车队长对呛;虽然大部分时间他都眉头紧锁,然而一旦面对自己变成小混混的弟弟,又会“公事私办”,表现出警员在法理和人情之间的纠结。而其他如快退休老警员——“足球解说”林尚义,爱枪又有点懦弱的喜剧警员张达明,或是华侨热血少女警员李琦红,甚至还有客串的小混混线民黄子华,都是符合香港观众对于这些演员的一般认知,所以很容易就明白了角色定位和功能。这些承担了大部分喜剧因素的演员,为影片提供了商业片应有的轻松氛围,像不备人注意到的音乐配器,为影片整体提供了特别丰富的效果。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剧照

其实本片的精华,就是这些最普通的市民呈现出的状态。哪怕是在全片的高潮部分,所有警员放弃了矛盾,决心不顾上级命令执意对抗匪徒时,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符合每个角色个性的最朴素发言。然而其中人与人之间暖心的支持,却是如TVB剧一样能让人明明白白感受到的,也由此呈现出警察部队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完成了对警察群体形象的正面塑造。这就是地道的港产枪战片,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尖端制作,更能让本土观众感同身受和欣赏的部分。 

《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剧照

貌似来自身边的人或事,看起来是毫不费力的创作,其实却有更大的难度。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陈导评价最高的一些作品,和这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一样,都是让人能看出其中最真挚的普通人的情感。结合了动作场面,也多从角色视角出发,即使场面不算那么突出,也能让观众感受到近距离的危机感。不算酷,却更为贴近普通人,正是专属于陈导的“不温不火”的动作特色。

这也许也是黄金一代的香港影视人最擅长处理的电影方式。可惜的是这种市井风格,“贴地气”的手艺,已经渐渐失传了。也许现在仅剩陈可辛等少数香港导演,才将它继续贴合大陆文化在发扬光大。而对于陈导的怀念,看看他2000年前的作品,就会意识到他是一位多么出色的导演吧。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