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拯救红树林,如何避免“年年种树不见树”?官方回应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赵实
2020-08-28 13:4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近日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划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8800公顷,其中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影响红树林修复成效的关键问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因在植树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性,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情况。如何保证《行动计划》提出的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目标的落实?如何保证生态修复的科学性?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在回应澎湃新闻记者上述提问时表示,将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新营造红树林和退化红树林修复并重的方式实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实际上,2019年4-5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组织有关技术单位和500多人的专业队伍,运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我国红树林现状和育林潜力地块进行全覆盖专项调查,实现红树林资源和适宜恢复地落地、上图,建立了红树林调查成果数据库,为红树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周远波说。

对于《行动计划》,他解释,内容中已经提出了“生态优先,整体保护”、“尊重自然,科学修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等原则,明确要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新营造红树林和退化红树林修复并重的方式实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同时,《行动计划》也综合分析了当前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将近期新增红树林的主要任务安排在自然保护地内,并统筹开展现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林地、潮沟、林外光滩、浅水水域等区域的修复。

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目前可直接营造红树林的滩涂越来越少,而且滩涂造林也面临诸如造林成效相对较低、技术难度大等问题。与滩涂造林相比,在自然保护地内实施退塘还林在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二是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自然演替规律出发,自然保护地内的大多养殖塘原本就生长红树林,具备红树林恢复的条件,保护地内的其他宜林滩涂也最适宜种植红树林。

三是对人工纯林、有害生物入侵、生境退化的红树林等进行抚育,采取树种改造、有害生物清除、潮沟和光滩恢复等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制订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将从宜林地改造、树种选择、种植季节、密度、施工、监管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就保护珍稀濒危红树物种、加强后期管护、防控有害生物等方面提出要求,保障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科学性。“他说。

周远波表示,下一步,将指导5省区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编制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科学营造和修复红树林。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