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路知行(下)|坚守个人价值观,就是为行业作贡献
“我不太喜欢营业,也不喜欢过度包装自己。”听到路知行这样坦率地表示,记者难免有些吃惊,毕竟在外界看来,坐拥几十万微博粉丝的他,也称得上一个圈内的“大V”。
突如其来的人气其实让他有点困惑,越来越饭圈化的粉丝生态,也让对着话筒十几年的他不知道要怎么“说话”了。2018年,粉丝们建立了后援会,路知行几经考量,最后还是取缔了这一组织,“有时我也会去微博搜一搜,看看网友拍的活动图,有什么想法,跟粉丝最好的联系还是应该通过我的作品。”
但“考古”路知行也绝非易事,他参演的作品类型、音色戏路极为丰富,很多早期配过的动画、游戏与现在反差巨大。“我这些年配音工作比较少,几个大家熟悉的角色音色差不多,甚至人设也很接近。但如果我有意展现声线上的反差,保证让人难以分辨。” 提及业务能力,路知行自信满满。
但他自知并不长于经营,个人工作室“知行天地”成立的时间不短,也没扩张做大、形成MCN式的行业厂牌,核心的创作与制作都要由他一手抓,“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作品发布出来,但我其实挺忙的。” 也有爱好者出于对配音行业的憧憬或者他个人的感召,跑来参加他组织的新人培训,谁知第一节课路知行就挺“劝退”:“讲一些真实的行业现状、工作者的处境,梳理他们的价值观,未来可能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虽说如今很多头部配音员,都由爱好者进化而来,但依托影视与动漫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巨变的配音行业,在路知行看来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其实业内有很多业务能力强、和角色也更契合的工作者,性价比还很高,但他们就不太会被选择。客户的需求里,尤其对二次元作品,他都要求配置更有人气的、能带流量的配音员。”

配音幕后工作照,图源路知行微博
就如同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传统的配音业态里,一个优秀的配音员应该要经过大量给演员配音的历练,打磨好基本功,才能参与到动漫、游戏、广播剧等形式的作品中,进一步地艺术创作。“现在影视剧中主要角色的配音量越来越少,我觉得铸造优秀配音工作者的生产线正在萎缩。如果只是单纯地配二次元向的作品,这练不出厉害的配音演员。”路知行有点悲观,“而且我在一些商业广播剧的合作中感觉到不少问题,他们的制作流程不专业、机制不科学,这对于专业的配音员来说反而是一种消耗。”
听到路知行清亮的嗓音、犀利的表达,很难想到他年近不惑,总在感慨“我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了”。在采访中他又不失时机地给粉丝打起预防针:“未来我的发展不太会像过去那么生机勃勃,我还是想主攻创作,但是产出也不会特别高。”
拒绝“流量”的标签,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这个行业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普通市民”这般的小人物,“我没有多高的能力去改变现状,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事也是一种担当,只要做好自己,在去实现目标的同时,也在为行业作出贡献。”
深入的对谈后不难相信,能诠释好少年派、魏无羡等充满魅力的角色,不仅源于他过硬的实力,在某些瞬间,这些同样有趣、自由、坚韧的灵魂,也是存在共振的。

路知行
【对话】
对配音,从麻木到重拾乐趣
澎湃新闻:从过去到现在,配音这个行业对你的吸引力,和你对它的热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路知行:我接触配音纯属巧合,当时我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栏目组工作,制片人提出让我给节目作解说旁白,我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刚开始我觉得这份工作很神圣,自己可能还不够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后来与很长一段时间我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感到麻木。但这几年通过自我调整,感觉又重拾了对配音的乐趣,包括配《魔道祖师》广播剧,我就当帮朋友的忙,回归到大家一起玩的轻松的心态,也挺有成就感。而且我也是通过它,了解了现在的商业广播剧都有一套怎样的制作和宣传流程。
当一个人在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这时再回归到配音,感觉这份工作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尤其是《普通市民历险记》剧本刚写好,我开始约人、组织配音时,有一种好像初当配音导演的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很快乐。我已经从事配音15年,能被再次激发起这种感觉,真的是很难得的体验,这也让我觉得自己做《普通市民历险记》是值得的。
澎湃新闻:从魏无羡、薛闲再到普通市民,有些听众经常说“这不就是路知行的本色出演”,你认同这一点吗?
路知行:我特别理解他们会这么想。因为喜欢你的人,他们的心理肯定是我要更了解你。如果我连你声音都听不出来,这份喜欢是不是就不够认真?但其实我是一个音色、戏感都很多变的人,如果我有意展现声线上的反差,保证让人难以分辨。
再说这几个角色,跟我其实也是不太一样的,他们的性情都更纯粹,经历更丰富多彩。包括普通市民,可能有一些性格上类似的点,但也绝不可能和我就是同一个人,广播剧第二季中会介绍他更完整的身世背景。有些听众老这么说,应该是因为我这些年配音工作比较少,几个大家熟悉的角色音色差不多,甚至人设也很接近吧。

路知行近年参演的部分广播剧
澎湃新闻:配跟你像的角色,和反差大的角色,哪种会更难?
路知行:我觉得前者会更难。配跟自己不像的角色,从艺术角度来讲其实更容易,因为你可以不受自身性格影响,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经验的积累,从而找到诠释他们的特点。但如果碰到跟你本身有点像的角色,一个大忌就是过多代入自己,融入了自己的三观、为人处世的感觉。这反而是一种干扰,不利于发挥出角色最本质的东西。过于依托自己驾轻就熟的配音状态,也不利于个人能力和角色表现的提升。
澎湃新闻:这些年配音这个行业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向往,在一些“梦想职业”榜单里,配音演员经常名列前茅,不知道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路知行:我有察觉到,因为我也有做一些配音的培训。可能很多年轻人认为,主播就是对着镜头摆摆造型、拍漂亮的照片,配音就是对着话筒说话,这样挣钱非常轻松。这些错误的理解都是因为大家缺乏对这个行业的认识。
基本上来我这儿培训的人,第一节课我就会讲一些真实的行业现状、工作者的处境,梳理他们的价值观。有些话对方不一定会相信,但我希望他们带着热情投身到感兴趣的行业时,起码不是一个瞎子。我觉得有经验的人是有这样的义务,如果有机会发声就说出来,听到的人未来可能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不喜欢营业,也拒绝过度包装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这些年配音行业哪里变了,哪里又是不变的?
路知行:积极地看,自然是配音演员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产生了一些人气高、能带流量的工作者。但我有时也会觉得,“流量配音员”挺碾压传统从业者的,包括很多客户的需求里,尤其对二次元作品,他都要求配置“流量配音员”。其实业内有很多业务能力强、和角色也更契合的工作者,性价比还很高,但他们就不太会被选择。如果我做导演接活的话,向客户推荐起用他们也会更费劲。
换个角度,我认为现在铸造优秀配音工作者的生产线正在萎缩。因为影视剧中重要角色的配音量越来越少,培养出传统配音工作者的土壤正在变得不那么富饶。
给演员配音,有口型、音色、戏感、客户要求甚至工期效率等多重限制,因此它孕育出了精英。像季冠霖、李世荣、张凯、边江、王凯、陈浩等,他们都是用非一般的配音量磨炼出来的。以前配音导演用人,也比较倾向于自己惯用的一些人。现在配音工作者数量多了,有些人可能一年都配不上几个主要角色,这样怎么提升业务能力?如果只是单纯地配二次元向的作品,在我看来这是练不出厉害的配音演员的。

广播剧《普通市民历险记》
澎湃新闻:所以你现在致力于做原创,打造自己的“宇宙”,会有一点想要在当下的行业乱象中,探寻更好的出路、给到从业者更多机会,这样的希望吗?
路知行:倒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而且我也没有多高的能力去改变现状。现在比较常见的,是一些配音演员联合起来、接项目、打响工作室的招牌,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也不是我所擅长的。我不太喜欢营业,也不喜欢过度包装自己。但我觉得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事也是一种担当,只要做好自己,在去实现目标的同时,也在为行业作出贡献。
澎湃新闻:本人不营业, 让作品多营业也是好的(笑)。
路知行: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作品发布出来,但我其实也挺忙的,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做。我最近有个想法,就是直播打一遍《美国末日》这款游戏。
其实走到今天,几个人气角色带来的热度已经过去,如果还有粉丝愿意关注、支持我,那应该都是“真爱粉”。有时间的话,我也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他们多交流、多互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