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泪点低”,援鄂医疗队参观抗疫展,照片实物中再忆武汉时刻
口罩、防护服、机器人、ECMO、大型医疗车……200多组抗疫实物、700多幅图片,让医疗队队员们瞬间回想起抗疫的武汉时刻。
8月27日上午,“我们众志成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览开放的第三天,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全体援鄂队员前来观展。
队员在合影中找自己。 戴文仪 图
医学是门好专业,医护行业是最好的职业之一
“年纪大了,泪点低。”上海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步入展厅时说,抗疫的过程非常感人,不仅是医护人员,而是全国人民,所有人众志成城,只为了一个目标。
朱畴文是上海第一批整建制援鄂医疗队领队,所带领的136名队员,奋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朱畴文在关于他的“采访手记”展板前。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他曾在采访中回忆,在接管病房当天,他目送载着小医生、小护士的班车离开,看着他们挨个进入污染区,“心里是不安的,真的是面临未知的世界,那么年轻的同志。”
如今看到一件件展品,回望过去,他说:“护卫生命是天职,这是我们的光荣,就是应该这样。”
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名教师,朱畴文曾寄语学生,“医学是一门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是非医学专业的人所做不到的。”
当走到一块关于他的“采访手记”展板前,他说,医护行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朱畴文所带领的医疗队也曾留下多个温暖瞬间,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疗队队员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让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7岁和27岁。
记录下这一瞬间的照片,也收入本次展览,队员们站在照片前竖起了大拇指。
曾在方舱医院党旗下,布置工作、落实计划
对于观展的援鄂医护来说,看展也是在回忆经历。照片中密集排列的病床,户外的帐篷移动医院,都曾是他们直面疫情的地方。
《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方舱医院感控手册》《方舱医院》,看到自己写的书被展出,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们纷纷捧在手里合影留念。
队员与自己写的书合影 戴文仪 图
抗疫期间,东方医院出版系列丛书50余万册,免费送至武汉及全国医患与市民手中,并免费在网络全文刊发,捐赠版权给国际公益组织和国内外出版社。
看到展区的移动负压担架,东方医院综合监护室护士长高彩萍直言有些激动。她告诉记者,方舱医院的很多患者可能随时有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就要转移到定点医院去,为了安全起见,会启用负压担架转运至专门的车辆。
“现在看到它干干净净在这里展示,有点不太习惯。”高彩萍说,她也曾用这种担架转运过几名确诊病人。
还有一张方舱医院党旗的照片也让她感触颇多,在武汉期间,正是在党旗下,她和队员们布置工作、安排落实计划。她记得,不少队员在武汉火线入党,也在这面党旗下宣誓。
东方医院心内科医生李昕就是其中一位,2月4日下午,她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在驰援武汉的高铁上,她写下入党申请书。
东方医院心内科医生李昕在写留言。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武汉的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忘初心,冲锋在前,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在展览最后,她也将这16字写在了留言板上。
其实,“冲锋在前”是他们的日常。回归科室后,东方医院影像科技师张明鸣工作繁忙——医院发热门诊区域加装了CT设备,那里也离不开人,只要有发热病人,他和同事们也必须在。
“该上班上班,回归日常了,跟以往没有什么区别。”但看到展览中的视频“回家”,张明鸣感觉又一下子回到了隔离结束与妻子见面的时候,“虽然过去了那么久,但还是非常有感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