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幸福花开新边疆|乌兰浩特天骏山:废弃采石场蜕变成格桑花海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来瑛
2020-08-26 21:2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郊区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每到夏末秋初之际,烂漫的格桑花田都会开满天骏山(又名“神骏山”),加之“天骏廊桥、奔马之镜、马踏飞瀑、栖暇园、揽月台”等一系列的景观胜地,使得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逐渐成为蒙东地区生态旅游新支点。

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  受访者供图

不过,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今山水画般的景区实际上在2016年以前还是当地人眼中破败不堪的“废弃采石场”。

“以前山体破坏非常严重,几乎可以说是一座荒山,看着没有一点生机,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景区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来这里旅游参观。”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任建飞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感慨。

私挖滥采的采石场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干旱缺水,以及私挖滥采等原因,天骏山形成了许多废弃矿坑,造成了部分山体破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杂草丛生、沟壑纵横的破败景象。

任建飞回忆称,他刚到访这一地区的时候,当地的村民长期以来都是依靠采石来维持生计。对于天骏山周边的村民而言,打石头这一生产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最开始外地人口迁徙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默认这里就是一座大荒山,盖房、修路都用山上的石头,甚至当地很多人都以打石头为生,时间长了就变成采石场。”

今年51岁的冯文海现在是景区内的一名普通养护工,他的主要工作是每天负责花草的养护。而在景区没有建好之前,他从18岁开始就一直在山上采石。

村民冯文海接受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图

冯文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传统的采石业艰难而又繁冗,他们抡着十余斤重的炮锤在危险的山地上工作,用大锤费力敲打,很多坚硬的岩石需要几十锤才能敲开口子,几乎每个人胳膊、腰、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村民们仍然坚持每天凌晨三点上山采石,然后再运送到镇子上卖。

“毕竟全靠体力,特别累,和现在的工作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冯文海坦言。

今年35岁的王君也颇有感触,她现在在景区从事保洁的工作。王君介绍,从她记事起,她的父亲一直都靠打石头和种地来养活一家五口,“基本上邻居也都是打石头为生,在我们村非常普遍,虽然没多少钱,但总比一分没有强。”

当地多位村民介绍,采石业一年只有在夏天进行,每天开采几吨的石头,可以为当地的贫困家庭带来几十块钱的收入,而这种境况已经延续了几代人。

2008年前后,采石场由于效益低下被关闭,曾经忙碌的天骏山沉寂下来,成了人迹罕至的废弃采石场,而附近的村民也都开始辗转多地以打零工为生。

格桑花开的度假区

2016年,乌兰浩特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随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平台,让他们为景区设计和布局提供“智库支持”,并且提出设计要求是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然的原貌。

景区改造前  受访者供图

天骏山的山体非常陡峭,常年的洪水冲击,山体滑坡,开采矿石等都给山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将水土流失严重、到处都是矿坑的天骏山打造成旅游景区,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巨大的工程量以及面临的技术难点一度让施工人员头疼。

任建飞介绍,刚开始对天骏山进行矿坑回填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天气突变带来的雨水冲刷,好不容易完成的工程又需要重新开展,“这个也是让我们很头痛的,每次碰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觉得挺伤心也挺困难的,但是没办法,只能继续尝试找新的方法。”

随后当地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展开协作,尝试用蜂巢网格约束系统,通过泥土,砂石或混凝土等材料形成网格,从而提高土体的稳定性,降低了当地雨水对土层的破坏。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对矿坑的回填,土层的修复,以及旅游业的开发,农副产品养殖等都是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的成果。

针对天骏山山体破碎的具体情况,施工人员一边回填矿坑,也一边着力将部分矿坑改造成花海中的“天池”和瀑布。比如,向矿坑中注水成潭,形成花海中的“天池”,利用原有矿坑高差特点,形成跌水瀑布,同时在滑坡隐患的区域进行护坡修复处理,并在矿坑中架设了景观塔及栈道。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规划完成后的天骏山景区总占地399.6公顷,总投资18.9亿元,规划包括A区天骏花田区、B区运动康养区、C区自然休闲区、D区旅游配套区四个区域。目前A区天骏花田区已建成开业。

景区改造后  受访者供图

从采石人到“大山的园丁”

天骏山从荒山变成景区,也改变了附近村民的命运。

任建飞介绍,在天骏山修复工程刚开始启动的时候,对于项目能否帮助到村民,很多人还是抱着质疑的态度。之后地方政府利用农闲季节,积极调动本地的劳动力,在项目开展期间,3000多村民同时在景区工作,极大地带动了村民致富。

“当地政府不仅招聘固定景区员工,还采用农闲时期的村民们进行除草、灌溉等工作,为当地劳动和贫困人口建立档案,努力帮助村民脱贫。”任建飞表示。

在景区建成之后,昔日以采石业为生的村民王君和冯海文等人都被吸纳成为了景区的绿化园丁和保洁人员,他们从采石人转变成了大山的守护者,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有完善的五险一金保障。

冯海文和王君的转变也是当地村民工作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我们村就有好几十人在这里上班,工作也挺轻松的,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环境干干净净的,干起活来也高兴,”王君笑着说到。

村民王君接受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图

目前,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A区天骏花田区里有固定员工3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周边村里的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

“如果整个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完成,将能够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1000余人。现在景区里还会每天雇佣零工300-500人,对花卉植被等进行维护。”任建飞说。

任建飞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接下来伴随着天骏山各个项目的陆续竣工,我们计划妥善安置当地贫困和闲置劳动力千余人,像园区维护、保洁、执勤及绿化修剪等就业岗位都需要人,希望能真正帮助当地老百姓过上‘绿水青山’相伴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