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个五零后“前浪大叔”的江湖往事

2020-09-03 1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前几天,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陈宝国凭借《老酒馆》得到最佳男主角。

▲得到视帝提名的还有:《天盛长歌》陈坤,《芝麻胡同》何冰,《大江大河》王凯,《面具》祖峰,《都挺好》倪大红。

说实话还是蛮惊讶的,在各路小花鲜肉们奋起直追的年代,已经鲜少看到五零后演员能拿到这么重头的奖项了……

这对于陈宝国本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剂强心针,虽然他早已经拿过了电视剧领域里的大满贯,金鹰、飞天、白玉兰,但是如今以64岁的年纪还能再拿个视帝,也说明在这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里,老戏骨还是很有价值、不可替代的吧。

▲最佳女主角是闫妮,竞争者也是非常厉害了……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陈宝国是谁?

因为娱乐新闻里没有他们, 他们没有狂热的粉丝,只有观众,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老戏骨”。

其实中的影视圈有一大票这样的男演员,专业功底扎实,以出演正剧为主,私生活非常神秘,游离于大众话题之外……有趣的是,中国观众普遍喜欢长脸大叔,能在银幕上留下来的多半是年轻时不怎么漂亮帅气但有棱有角的长脸男星。

这种长相的好处是经得住老,年老和年轻长相差不多,二则符合中国人内心对权威男性的审美,比较“硬汉”。今咱们就来聊聊以陈宝国为首的那一代五零后长脸硬汉们的故事。

陈宝国:不想当偶像的帅哥

陈宝国是1956年生人,最早是厨子,在北京很有名的一个饭庄里当学徒。

但所谓英雄不论出处,陈宝国赶上了特殊的年代,1974年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中戏学习表演。当年的考试并不难,18岁的陈宝国很有优势,个子高、长得帅,声音条件也好,一站到舞台上就仪表堂堂,很顺利被录取了。
正是因为长得帅,浓眉大眼英气十足,所以毕业之后的陈宝国毫无悬念地走上了偶像小生的路子,谈谈恋爱啊,凹凹造型啊。要知道八十年代大家看惯了义正言辞,对于这种鲜嫩的、会谈恋爱的帅哥还是比较稀罕的。
事实上,他毕业之后第一部电视剧就沾了“偶像”的光。

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他饰演一个叛逆青年,那时候中国的屏幕上从来没出现过这种吊儿郎当又很帅、很有魅力的男性形象,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简直是迷倒万千少女。所以他明明不是男一号,却拿下了当年的金鹰节最佳男演员。

但人就是很奇怪的,拥有的东西不觉得多宝贵,反而总想去尝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

陈宝国偏偏不想做帅哥,帅哥没意思,不能显示我陈宝国的本事。一心想演高难度角色的陈宝国在1986年演了一部电影《神鞭》,在其中饰演一个小混混,又是瞎眼又是跛脚,浑身痞气,的确是和偶像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陈宝国经常提到这部电影,因为这是他转型的关键。为了演好瞎子的形象,陈宝国可谓是付出巨大,他把一颗纽扣磨得薄薄的戴进眼睛里,后来留下很多后遗症。这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敬业精神在今天看来有点像天方夜谭。
从这一点上就看得出来陈宝国还是蛮清高的,他对于大众主流、对于娱乐圈的态度很鲜明:不屑于迎合观众,也不追逐热点和话题,更不想轻轻松松做个花瓶在异性观众身上捞好处。

有记者问你怎么看待“师奶杀手”这个称呼?陈宝国痛心疾首:这我一直不喜欢听,一听到有人和我说这事,我就说“完了,全毁了!”

陈宝国的职业态度在几十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改变,他接时代戏、男人戏,几乎不接恋爱戏和都市剧。要当性格演员,不当偶像演员,哪怕沾点边也不行。
陈宝国也在尽力拿捏好“名利双收”和“德艺双馨”这其中的微妙平衡。

他减少没必要的曝光,拍戏时挑剧本、挑导演,以挑剔著称,让其他演员都压力很大,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好合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较劲和矫情”。

清高,甚至傲慢,是那一代男演员、尤其是混出点名堂的男演员的通病,就像冯小刚形容陈道明“清高,老端着,得理不饶人”,陈宝国也多多少少有点这个特点。

但这样的清高与较劲倒也是好事,一个演员毕其一生都在追寻那部最经典的作品,对于陈宝国来说,这样的经典之作可太多了。

有人说陈宝国演过的角色是跨行业最丰富的,穷酸文人、地痞流氓、宅门少爷、豪气士绅、公安局长、贩夫走卒、一代名帝,他都演过了。

▲汉武大帝悔过。
▲嘉靖皇帝悔过。

这其中也不乏从主旋律回归到大众娱乐视野的机会。

陈宝国演过一部豆瓣和B站用户心目中的神剧《大明王朝》,有一些片段被反复咀嚼甚至做成鬼畜,比如嘉靖斗严嵩时大喊的那句“朕的钱!”

同样是老一辈戏骨,唐国强对于年轻潮流的态度是很包容的,他因为诸葛亮的B站鬼畜上了《吐槽大会》,借着年轻人的浪潮又红了一把;

而陈宝国却相对保守,自始至终都疏离在外,也许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戏是否还能被年轻一代看见。

比起同龄的那些大咖,陈宝国少了一些“登顶封神”的契机,他演过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却恰恰都没有得过奖,他自己开解到:“人不能福禄寿都拿到吧!”

他不像张国立那样躬身入局、迎合时代,各大综艺节目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已经在商业的路上走得很远;也不像陈道明那样彻底悬浮于世,不扎堆、不露面,保持神隐,彻底地清高。
他也积极地想寻求更多的认可,在国家级晚会上当主持人,也很渴望得奖。
现在的陈宝国,除了继续拍戏,就是帮着儿子逐梦演艺圈。

陈宝国和老婆赵奎娥是青梅竹马,两个人在中戏的时候就谈恋爱,那时候班上男生多女生少,陈宝国并不出众,赵奎娥却家境优渥,是骄傲的小公主。谁也没想到赵奎娥这位小公主被陈宝国给追到了。

像大部分五零后的夫妇一样,两个人结婚之后渐渐地形势逆转,形成了夫贵妻荣的局面,陈宝国成了全国闻名的表演艺术家,赵奎娥就甘于隐身幕后了。
结婚几十年没什么风波,生了一个儿子叫陈月末。现在陈宝国进组拍戏也都带着儿子演点小角色,那些大导演们看在陈宝国的面子上,也对陈公子礼遇有加。
这次陈宝国得奖的《老酒馆》中,陈月末也有出演:
只不过,虎父犬子这种组合太常见了,英雄老爸可能只有一个平庸的儿子。陈月末没学过表演,天赋也一般,导演对他的评价是“月末的表演有一种野生感,会让人不适,但也比较鲜活。”

导演毛卫宁给出的结论更是一针见血了,“未来超过他父亲应该是……绝不可能的。”

不管怎样,陈宝国在家庭中还是很幸福的,他曾经说过和儿子基本上没什么代沟,“我是天下少有的好父亲”,一家三口经常享受天伦之乐。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陈宝国也乐于把更多的精力奉献给家庭。
现在想想,正如他说的,“人不可能福禄寿都拿到手”,这是一个总体来说很幸运的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有野心、但也没那么大野心,稳稳当当地过完半辈子,享受了尊荣与鲜花,倒也挺好。
于荣光:非要当帅哥、谈恋爱

接下来要讲的这位戏骨于荣光,他比陈宝国小两岁。请注意,仅仅差两岁而已,可这俩人仿佛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陈宝国非常不愿意演恋爱戏,而于荣光当上影视公司老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哐哐地给自己加感情戏,各种搭配美女,各种凄美悲壮,各种情意绵绵;

陈宝国私下的打扮是老干部风,稳重保守不出错,于荣光呢,怎么出位怎么穿。认识他的朋友都说屏幕上于荣光是实力派,但私底下是偶像派。随便拿两张他上访谈节目时的衣着给大家品品……
陈宝国绝不想靠脸蛋吃饭,可于荣光,艾玛,做梦都想成为偶像啊……
其实于荣光和陈宝国属于同时代的人,可为什么两个人在观念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原因无他,皆因于荣光在年轻时就去了香港,打拼几年,正好赶上了香港影视最繁荣的时代,这几乎塑造了他对于影视剧的创作态度以及自己的生活观念。

很多人不知道于荣光的起点有多么牛。

他出生于京剧世家,爸爸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奎鸣。小时候于荣光跟着爸爸学戏,文革期间父亲远赴新疆,于荣光就进了戏班子,吃了很多苦,“《霸王别姬》里演啥样,我们就是啥样。”

于荣光很爱讲自己学戏时候的经历,那是一个逆袭的故事。他因为身高太高,被戏班子其他人嘲笑为“山东胳膊智利腿”,意思是四肢太长,做动作不好看,根本成不了角儿。

于荣光就日日苦练,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成了戏班的扛把子,不仅成了角儿,还拿了很多奖,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的怀仁堂汇报演出也都是独当一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台下坐着一群香港来的观众,其中一个叫徐小明的人看上了于荣光,问他愿不愿意去拍戏。后来于荣光才知道,那个人就是《霍元甲》的导演。

就这样,京剧界的大明星挥一挥衣袖,去干电影了。于荣光说很多师哥师弟都不理解他,“好几年没说话”。

于荣光到香港时是24岁,正值花样年华,又高又帅又会点功夫,还是很吃香的,拍的第一部电影就做男主角,叫《木棉袈裟》,反馈火爆;

后来又拍了一部《海市蜃楼》,原著是倪匡,歌词是黄霑,两大才子助阵真是不得了。于荣光还是男主角,剧组真的到了敦煌去拍,投资很大,算得上大制作。
那时候,他可真是过足了偶像男主角的瘾,西部牛仔散发着浓浓的雄性荷尔蒙,武功高强,又帅又沧桑,还有一个异族美丽女孩的倾心,简直太爽了。

可不知怎的,渐渐地,于荣光开始演起了反派,大概由于他粗狂的外形和扎实的动作功底,不演个大哥啥的也是浪费。可这一演大哥不要紧,就再也回不到男主角的位置上了。

于荣光做反派大哥做得行云流水,那时候,任达华和柯受良还都是小弟呢!

他演的反派也特别有戏剧张力,很有味道,比如在电梯里对着逮捕自己的刘青云唱京剧:
和万年大变态黄秋生比变态:
他的表演已经完全驾驭了香港商业电影的套路,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请注意下面那个抖肩的动作,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在《国产凌凌漆》里也有参与:
于荣光在香港打拼了八年,拍了将近一百部电影,实在是高产。同时他做过主持,在凤凰卫视starTV的《电影世界》当过主持人,后来这个节目接替他的是张铁林。
▲采访刘晓庆。

那段时间于荣光赚到了钱,也见了世面。

那是香港电影狂飙突进的几年,几乎每个演员身上都背着好几部片约,于荣光也是如此,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三个小时在这个剧组,三个小时在那个剧组”。拍《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时候,拍着拍着都能睡着。

那时候大咖的明星比如郑裕玲林青霞,一部戏80万港币,于荣光这种咖位能拿30万。但这也不差了,买楼买车都办齐了,还开了个茶餐厅(后来全赔光了),用他的话说“当年嘚瑟过一阵子。”
要说遗憾,也是有的。都是以打戏出名,李连杰和甄子丹都相继成为了功夫皇帝、稳稳地做着男一号,可于荣光再也没能收复失地。
▲于荣光和甄子丹对打。

1995年,于荣光回到内地,开了影视公司,公司扎根云南。

那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事业上的最佳拍档蒋晓荣,两个人开了很多影视公司。也是因为和蒋晓荣的联手,于荣光开启了事业的第二个高峰,那就是网友们心心念念的“荣光教”。

▲蒋晓荣是云南金牌制片人、全国十佳制片人、全国优秀出品人、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旗下开办很多公司。

“荣光教”啥意思呢?就是蒋晓荣制片、于荣光导演的几部电视剧,被网友们称为良心剧、神剧,其中尤以《舞乐传奇》、《木府风云》、《南侨机工英雄传》为翘楚,称为“荣光教”三大经典代表作。

这三部剧都在云南拍摄,讲的也是云南故事,没什么宣传和流量加持,可是《木府风云》至今都是央视收视率最高纪录,而《舞乐传奇》豆瓣8.8分的成绩令人惊叹。

当然了,“荣光教”的电视剧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海报和剧名永远让人感觉劝退……
除了蒋晓荣庞大的制作资源、于荣光在香港学到的导演手法和技巧,“荣光教”还有一个金字招牌就是编剧王倦。

王倦被网友们戏称为“荣光教”的压寨夫人(但他是男的),他写剧本有三个“不”,即弱智的主角不写;弱智的反派不写;弱智的狗血n角恋不写。也不接广告和推广,就一门心思写作品。

▲左二为王倦。

从数据上看,王倦写过最牛的一部电视剧,我没看过,也没听说过,是早期的一部作品叫《糊涂小天使》,这评分,大家可以品一品。有看过的读者可以在后台给咱们讲一讲到底好不好看。

前段时间大火的《大宋少年志》、《庆余年》,也都是王倦的编剧。王倦在业内现在已经非常抢手,好编剧是稀缺资源,现在网友们倒不担心没剧可看,担心王倦被累坏。
所以,电视剧好不好看,剧本是最重要的因素。像“荣光教”的剧,即便名气不响,可酒香不怕巷子深,再过几年还是能被观众记在心上。
说回于荣光本人。

于荣光对待私生活的态度倒是和陈宝国差不多,不愿多谈,保持神秘。他老婆是谁,儿子是谁,信息非常少,只有记者曾经偷拍过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

现在的于荣光,每年保持一部戏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有个珠宝品牌叫“荣光珠宝”,依托于云南丰富的珠宝资源,做得也是不错,除了零售,也提供明星定制,以及给各大电视剧提供珠宝配饰。
要说还有什么值得再拼搏一把的,那就剩下奖项了。

于荣光拍过不少好片子,但是他自己的“最佳男主角”却从没有拿过什么有分量的,也许这就是他往后最大的心愿了吧。

刘威:桃花太旺气死人

下面我们要聊一聊最后一位长脸汉子刘威。

刘威和陈宝国、于荣光是同时代,都是五零后。但是不同于陈宝国的天赋与机遇,也不同于于荣光的顺势而为、把握资源,刘威像是一个四平八稳、各方面都不错,但也没有什么突出亮色的男演员。

他是东北人,也同样是穷孩子,家里人口不少,刘威是老大。

▲刘威和弟弟。

青年时代赶上了文革,和所有动荡时代的个体命运大同小异:上山下乡、回城求学、做过一段时间不得意的工作,然后决心要改变命运,走了当时唯一能突破阶层的路——考大学。

▲高中时是文艺骨干。
▲高中毕业去剧团里学相声。
▲现在的刘威偶尔也过过相声瘾,和郭德纲有交往。
▲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上戏毕业后,刘威也没有其他同学那么风光,别的男生基本都要在剧里谈谈恋爱的,可刘威在镜头前怎么谈恋爱怎么别扭。用老师的话来说:“我们招你就是想让你演老头。”刘威也自嘲,25岁的时候,别人都说他是52。

▲第一部电影:《秋天的印象》。
▲《末代皇妃》。

直到演了《唐明皇》,才成为家喻户晓的男演员。

对,就是亲手抱着四岁的杨幂那个人……
演《唐明皇》时,刘威和陈宝国选择了一模一样的手段,陈宝国是把扣子磨薄了戴到眼睛里,刘威是把麻将牌磨薄了戴到眼睛里,出演了晚年唐玄宗。
但抛开事业不说,有一点是陈宝国和于荣光绝对没有的特质——那就是刘威的桃花运太旺了,而且,他交往过的女友,全都是大美人。

初恋就不细说了,在吉林省吉剧团时的恋情,刘威借谈话之名,行摸手之实的事在《鲁豫有约》里讲过。后来随着刘威考上上戏之后,这段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第二段出名的恋爱就厉害得多了,对方是古典大美人何晴。
那时候两个人正在拍一部电影《女子别动队》,刘威饰演军官。那时何晴已经小有名气,四大名著已经演了俩,清水出芙蓉的美貌盖也盖不住。而且她符合刘威的审美,白皮肤大眼睛,一双天然的欧式大平行含情脉脉。
▲左至右:《西游记》怜怜;《红楼梦》秦可卿;《三国演义》小乔;《水浒传》李师师。
▲《女子别动队》。

但刘威后来聊起这件事却说自己是被动的,是“掉套里了”。

刘威和何晴在一起五年,已经住在一起,朋友们也都觉得两个人差不多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后来,何晴爱上了第一个登上《大众电影》的男演员许亚军。
▲许亚军和刘威不一样,他是北京人,家庭很好,从小就读北京的重点学校,基本没受过什么苦。毕业于中戏,因为长相太过俊朗,20岁的时候和宋丹丹演了一部《寻找回来的世界》,不仅得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还成了男神,成了第一个登上中国《大众电影》杂志封面的男演员。许亚军遇到何晴是1995年的《风荷怨》,那时许亚军已经有了两次婚史,第一任妻子黄建萍与他同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第二任妻子叫张晞。(关于许亚军的故事。)
▲许晴和许亚军俊男美女十分养眼。两个人随后结婚,2001年生下儿子,2003年离婚。
▲而其中的移情内幕,三个人都没有对外说过详细细节。
▲后来,许亚军娶了女演员张澍,婚姻延续至今;何晴嫁给了演员廖京生。

和何晴分手后,刘威很快又迎来了下一段恋情,这个女朋友也是非常漂亮,那就是杨若兮。

杨若兮当年灵气逼人,被张国立赏识,出演《康熙微服私访记》。后来和刘威因戏结识,继而相恋。两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外界正式承认过恋情,因为两人相差23岁。
两个人虽然已经基本上半公开以情侣身份出席场合,也已同居,就住在北京的亮马桥,记者去问过那个小区的保安,保安说“这两口子挺随和”。即便已经如此,但面对镜头还是要360度公关语言,告诉大家“我们只是同事关系”。
这件事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女星大型塑料现场。

当年范冰冰和杨若兮一起参加活动,记者的镜头怼着、麦也开着,前脚杨若兮刚澄清完“我们只是一个公司的”,后脚就听范冰冰在人群中大喊一声“诶?你老公呢?我昨天还去你们家咖啡馆喝咖啡呢!”

见杨若兮一脸紧张,频频示意,范冰冰又夸张地吐了吐舌头:“这事儿不能说是吗?”
后来两个人假惺惺地握了握手,杨若兮说“没事没事”,但是鼻子都给气歪了啦。

很多朋友不理解为啥两个人就是不承认,睁着眼说瞎话,有一次记者探班,杨若兮又是官方语言解释一大堆,后面张铁林忍不住了,对着镜头说“杨若兮本来是个挺有潜力的小姑娘,就是被一个叫刘威的糟老头子给拐走啦!”

哈哈哈,只能说那个年代的明星都比较随意,娱乐圈可比现在好玩多了。

不过从范冰冰口中得知,杨若兮和刘威一起开了一家咖啡馆,但是后来两个人分手,刘威和化妆师结婚生子之后,这家咖啡馆还在运营,大概只属于刘威了。北京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在东直门,叫“奥菲尔”。

这段忘年恋没有坚持太久,后来杨若兮在记者发布会上痛哭流涕,证实两个人已经分手。
分手的内幕不得而知,但是看得出对杨若兮打击很大,记者还拍到了她去看心理医生。
再往后,杨若兮嫁给了演员连奕名,生了儿子。现在的她,工作并不多,全部身心都在家庭中。
而刘威,也很快就结婚生子了,对方是一位化妆师,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非常顺利。
也许,这就是爱情中最大的“玄学”——时机。

时机不对,再怎么爱得天雷勾地火,也不能走进婚姻,时机对了,用不着怎么费劲,两个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夫妻。

有人可能很惊讶,刘威长得老相,也没什么过人的才华,怎么这么有女人缘,竟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情史?

其实这和他本身的性格也有关系。刘威自己承认:“我在女人这个问题是个弱者。”

为什么是弱者呢?就是太心软,对女人太好,这一点在圈内也有共识。

导演说这些女朋友“来的时候是猫,走的时候是虎。”

“随时随地感应着夫人的需求。”
文章说刘哥照顾刘嫂就是业界标杆。
刘威自己也说过,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大人要紧”。
也许正是因为安于有滋有味的小日子,刘威在演戏方面没有什么格外的野心,他不是工作狂,更喜欢交朋友和照顾家庭。

平时健身,还有一个四亩地的菜园子,种一些有机蔬菜,养鸡鸭牛鹅。和张丰毅、李强是圈内最好的朋友,定时聚会,有邀约就去演一演配角,不出彩,但也撑得起来“戏骨”的身份。

也许,这是一个五零后男演员在时代波涛之后最向往的平静吧……
这三位大叔,各有各的特色,他们生于相同的时代,但经历了不同的事业曲线。如果细细剖析,会发现他们也有很多一致性。

一是他们都经历了草根的少年与青年。

陈宝国是厨师,于荣光是戏子,刘威在剧团学艺,都是当时被人瞧不上的职业,也感受过做“人下人”的悲凉,世态炎凉、跟红顶白,这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这个道理。

从概率上来讲,从草根跃升阶层的人,会对人生的把控格外严格,他们很少会因为个人原因在中年翻车,因为他们始终心存敬畏,做事相对谨慎。

小时候受过苦,好不容易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到了今天,比起不再受穷、不再受苦的执念,比起那种“终于把坏日子甩到身后”的后怕与庆幸感,其他任何东西都显得不值一提。

因此那些近处的诱惑、酒色财气、套路与作秀基本上也无法近身,或者说他们心中始终有条准绳,始终保持理智,利于当前局面的事情可以做,不利于的就不会做。

所以你会感觉这些大叔们永远都是跟观众隔着一堵墙,他们只在作品里释放自己。

陈宝国不上综艺,也没微博;于荣光在访谈中只谈两件事,一是小时候学戏,二是在香港的辉煌往事,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答;刘威更是严谨认真,虽然情史多,但自己很少。

他们没有太多绯闻,思想上对来说比较传统老派,男女感情对他们来说是难言的隐私。

第二,就是他们多多少少都有着相同的拧巴。

就像刘威说的,他接受的教育是“明星不是艺术家”,事实上,八十年代从北电、中戏、上戏毕业的那一群人,也基本上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演戏就踏踏实实演,不能要求名和利,要献身于艺术。

这一方面成就了他们的演技,因为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钻研角色,磨炼演技,在专业上做到顶级,这是基础。

但是时代剧变,八十年代已然是上个世纪了,影视圈和娱乐圈早已经一代新人换旧人。可以看得出他们对这个急功近利的流量时代还有着种种的不适,他们鄙夷、不屑,但又不知如何化解,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什么,所以整体呈现出一种疏离和旁观的态度,和五零后的女演员相比,他们显然境况好很多,但这也是曾经经历高峰身怀绝技的他们无法忍受的。

记得在2008年曾经有个《国剧盛典30年》的庆祝活动,刘威作为嘉宾致辞,他的发言充满着个人的情怀,完全是即兴。他说”希望到60年庆典的时候,好莱坞已经不在了,世界各地都是China!“
略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下面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陈宝国。
也许同一代的人最能对某些事情产生共鸣,相信那个时候,刘威和陈宝国是真心实意地认为他们仍然是影视剧的中流砥柱和旗手。

他们经受过世道艰难,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他们兢兢业业学习知识、研习演技,珍惜每一次机会,他们尽量拍好剧、留下好口碑,哪怕得罪人。

▲刘威坦言自己不怕得罪导演。

但世易时移,如今距离2008年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当年在舞台上立下的雄心壮志,似乎也很难实现,对于“前浪”们而言。

如何让自己留下是一个问题,但如何看待“中浪”与“后浪”则又是一个问题?时代总是轰轰烈烈地往前开着,不顾任何人的感伤与脆弱,如何面对自己的衰老和变化的时代是每一个人的功课。

是愤世疾俗还是坦然接受,是上岸观火还是躬身入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没有哪一种选择堪称完美,怎么样选择都有遗憾,可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么……

▲何冰这个演讲虽然被喷得很厉害,但是这句倒是真理,无论是前浪还是后浪都在一条河里。

原标题:《忆旧||三个五零后“长脸大叔”的江湖往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