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伟大跨越
建立40周年的深圳经济特区风华正茂。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廖铭香 摄
从1980年党和国家做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已经走过40个年头了。40年披荆斩棘,40年风雨兼程,40年高歌猛进,深圳在辉煌成就中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开始了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跨越。这是深圳的伟大跨越,更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跨越,标志着当代中国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达到了新高度,对改革开放实践的坚持与发展迈向了新境界。
1
经济特区: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伟大探索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站起来的历史任务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不仅有了可靠的国防保障,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但是,加快经济发展,让中国社会富起来的任务尚需破题。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何让中国社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设立经济特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
当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经济特区怎么搞,没有任何蓝本可参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连“经济特区”这一名字都是邓小平亲自确定的。工业区、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贸易合作区,等等,这些名字也不是全然不好但都不准确,很难反映这一战略举措的丰富意蕴。1979年在与广东的领导同志谈话中,邓小平提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40年来,深圳正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行为,让中国社会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走向辉煌。在经济特区起步之初,世界在观察,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也在观察:“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但是仅仅用不到4年时间,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在深圳考察后,坚定地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又过了3年时间,1987年6月,邓小平更进一步指出:“深圳的同志告诉我,那里的工业产品50%以上出口,外汇收支可以平衡。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消除了。”40年来深圳创造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2.4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变成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从政策正确到实践成功,这背后是深圳“先行先试”的伟大探索。
发展进步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深圳就做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济特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40年来,深圳很好地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要求,大胆放开手脚,大胆敞开胸怀,豪迈走向世界。
回望历史,我们不用回避,深圳经济特区确实是因为“特”而存在,也是为了“特”而产生的。但是深圳经济特区是试验田却绝对不只是试验田,而是通过在特定范围内的试验与探索,让新的制度与体制能在更多更大范围内实行。40年来,深圳为中国社会做出了很多物质层面上的贡献,但最大的贡献是在精神和制度方面的贡献。深圳当年很多的做法与体制已经成为了今日中国社会的普遍做法与体制。比如,“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已经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了“中国速度”并且走向了世界。也正是在深圳探索的带领下,从1984年开始,逐渐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所以,当深圳经济特区不再“特”的时候,恰是它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时候。特区不“特”是特区的使命,是实现特区的超越。
2
先行示范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现实出发的,从我国现在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40年前的经济特区是如此,40年后的先行示范区同样是如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新举措、新作为,深圳经济特区也迎来了新任务,有了新目标。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方向。
如果说经济特区是要通过加快发展,夯实中国社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出一条新路,先行示范区则是要为中国社会确立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杆,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原则、要求,把人民群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追求、期待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现实的社会形态,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运行。像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等目标,皆要围绕推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展开。
高质量发展是当代中国从“发展起来前”迈进到“发展起来后”的阶段必然的发展形态要求。但是从传统粗放型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大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需要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内涵更丰富,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圳已经有了很好基础,依然需要更进一步。文化兴则国运兴。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让深圳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这是深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来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圳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方面有宝贵的经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导向。深圳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就是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扩大开放上先行示范,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先行示范,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先行示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先行示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示范。深圳市提出“十个先行示范”,既是对新时代深圳市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又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的高度自觉。如果说经济特区重在“特”,先行示范区则在“新”。通过创新创造,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展现出新的伟大图景。
3
改革开放再出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站在新起点再出发,前行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继续保持40年来的这样一股精气神,在新的征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解放思想始终是最根本的。深圳的改革开放始于解放思想、成于解放思想,也必然发扬光大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没有止境,旧的教条束缚冲破了,新的教条束缚又可能潜滋暗长。我们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改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特别是要注重通过解放思想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更进一步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更进一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当然,解放思想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虽然深圳已经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时,既要坚决纠正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更要努力避免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敢闯敢干,大胆实践,真正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勇于创新始终是最关键的。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实地考察前海开发情况时指出,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奋斗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的历史。深圳经济特区以创新为魂、伴创新而生、因创新而盛、靠创新而强。40年来的深圳以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新路,40年后的深圳必须用创新的行动谱写新的篇章。如何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体现“中国创造”,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走“中国道路”,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彰显“中国精神”,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实现“中国治理”,在生态文明改革方面做出“中国贡献”等等,需要深圳以更大的、更深刻的、更全面的创新来破题。
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任重道远、需要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乃至更长时间奋斗的伟大事业。深圳经济特区已经和现在干出的这一切成就,当然辉煌,也足以自豪,但从伟大壮丽事业看来,这一切只不过是建设宏伟大厦的一块块砖瓦,是迈向新世界的一个个台阶,是瑰丽大文章中的一个个逗号。建设新世界、谱写新篇章,唯有不断添砖加瓦,坚毅前行,永远奋斗。深圳要更进一步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与境界,把自己融入历史长河中间,融入事业进程之中,担当有我、奋斗有我,永不止步、永不懈怠,始终做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