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现身,疫苗究竟还有没有用?
原创 医道热点 医道专业学习平台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香港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从欧洲旅途返程,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
病例详情
据调查,这位“二次感染”的患者为一名33岁的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针对此病例,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团队对此病例进行了第一次感染以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至于为什么判定此人为“二次感染”而不是复阳者呢?原因是该患者再度确诊后,入院时体内已经检测不到抗体了,所以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此次发现意义重大
此前,国内就有过多例新冠感染者“复阳”的情况发生,比如8月12日湖北荆州通报了一位68岁的复阳患者:
图片来源:荆州发布微博截图再就是8月13日上海也通报了一则新冠患者复阳病例: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截图不单单是国内,国外也有多例新冠患者复阳的情况。关于复阳患者,一直以来的争议都比较大,因为复阳患者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我们都知道新冠患者一定是身体符合治愈标准后才会被准许出院的,患者出院时还需进行一次检测,当时能出院就证明出院检测时体内的新冠病毒已经清除干净。
既然能发生复阳的情况,那就说明患者体内还残存着微量的新冠病毒,只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到。但好消息是,复阳患者不具有传染性。根据钟南山等专家的介绍,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残留而不是病毒本身。复阳患者咽拭子采样培养,基本培养不出病毒。
但“二次感染”患者可不一样,他跟复阳患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次感染属于重新感染了病毒,体内已经没有了第一次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和初次感染没有不同。再加上之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过二次感染的病例,此病例的出现,也许会改变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策略。
抗体消失
不代表免疫力也消失
此前全世界关注“复阳”,最担心的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新冠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
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这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不过抗体消失,不代表免疫力没有了,二次感染也并不代表疫苗就没有用处了。
新冠病毒 图片来源:网络对此病例,有专家认为虽然有再次感染,但病毒感染会诱导免疫细胞再次活化,在很短时间内启动,所以病毒不会扩散到肺部,引起严重的症状。港大微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这名患者在第一次感染后的第10天接受血清学检测时,血液中并没有发现针对新冠病毒的IgG抗体。然而,在第二次感染后第5天,就已经检测到了针对新冠病毒的IgG抗体。也就是说,已经“认识”了新冠病毒的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产生具有针对性的抗体。
写在最后
这例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目前来看还是属于个例,不需要过于紧张。张文宏教授表示,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同时彻底比较两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这还需要看港大进一步发表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级别的还不能提供充分的学术信息。
如果说这个情况属实,此后全球肯定会陆续报道,毕竟这关乎到一个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问题。若是此后全球还是没有陆续的个案报道,这例患者的报道也就会停留在新闻级别,而不是学术级别。
*素材来源:界面新闻、张文宏医生微博、中国新闻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造成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选
原标题:《全球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现身,疫苗究竟还有没有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