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除了90年代,就没有别的青春值得纪念?
原创 魏妮卡 娱乐硬糖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太像1988!”“又抄1988?”
刚播完的青春剧《如此可爱的我们》,再一次被贴上抄袭韩剧《请回答1988》的标签。这已经是国产青春剧第N次被指抄袭。上一次中招的是前两月热播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往前推还有《我在未来等你》《人不彪悍枉少年》等等。
抛开有些剧粉鉴抄袭着实苛刻,一部剧实在算不上“万物起源”。但这些国产青春剧也确实共性明显:背景设置在90年代至千禧初年,N男N女的交叉组合,嬉戏打闹的轻喜剧风格,讲述友情、爱情、亲情交织的故事。
当怀旧成为一种固化的类型模式,即便内容没有掺水,受众心里的茶叶也是越冲越淡。真正的这波国产青春剧起源,应该要追溯到2016年。“三无产品”《最好的我们》横空出世,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没有大制作,也没有堕胎、车祸、背叛等“狗血”情节,竟然从一堆明星加持的“疼痛”青春剧中突围,播放量突破20亿,豆瓣评分高达8.9。
《最好的我们》不过是讲一个清新怀旧的校园故事,服化道置景更真实一点,演员演得更自然一点,便能让无数80、90后社畜集体高潮,掀起一股对学生时代的怀念热。这一下,让不少人嗅到了“怀旧”是门好生意。
于是乎,以饶雪漫、郭敬明为代表的“疼痛”青春退场,大量打着“怀旧”旗号的小清新青春剧涌现。与2017年因《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兴起的校园甜宠剧平行发展,成为青春剧两个最高产、最强劲的衍生类型。但问题也随之出现,“雷同”乃至“抄袭”成了这批青春剧撕不下来的标签。记忆符号被反复使用,怀旧故事已被掏空,类型的瓶颈显而易见。
难逃“1988”魔咒
单从海报,就能看出怀旧青春剧清一色地主打群像戏。
通常来说,群像戏里没有绝对的主角,看点不再是单个男女主的情感刻画,而是以描绘好几个人物的互动为主。每个人物被分配到的戏份比较均衡,每个人物的性格与家庭环境也会有鲜明差异。
但无论是《如此可爱的我们》里的家属院五个孩子,还是《人不彪悍枉少年》里的飞车五人组,这些青春剧的五人组合,怎么看都像是《请回答1988》里“双门洞五人帮”。《如此可爱的我们》连小时候的视觉海报,都和《请回答1988》很像。
不仅数量上巧合都是五个人,而且组合里面总会有一个女生,跳脱不了《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人设,性格大大咧咧、行为神经大条、成绩垫底学渣,笨笨的“可爱废物”。《人不彪悍枉少年》的女主杨夕不仅人设和德善像,连发型都和德善一样。
既然有了学渣人设,学霸人设也不能少。《请回答1988》里有德善的姐姐宝拉,《如此可爱的我们》里女二李渔,以及《人不彪悍枉少年》《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里学霸男主花彪、吴智勋。最后一定少不了搞笑存在般的男生人设,是喜剧氛围的最佳调节器,《如此可爱的我们》里,这样的人设由喜剧感十足的童星尤浩然扮演,也就是国民情景剧《家有儿女》中的小雨弟弟。
但公允的说,以此鉴定抄袭,硬糖君是不认同的。有些类型创作就是这样。在没有《请回答1988》的时候,90年代少女角色,大抵也是齐刘海童花头的造型,不信请看年轻的高圆圆。而五人组合、学霸学渣搞笑担当的配置,也是我们对青春群像的标准想象。抄袭不至于,可套路是肯定的。摆脱了以男女主爱情戏为主的偶像剧窠臼后,青春剧又陷入了群像戏的套路。
好的群像戏不仅是能打破小情小爱的故事格局,更应能通过不同的人物来传达不同的价值观,并因众多人物勾勒出整个时代面貌。
然而这些怀旧青春剧,对于时代背景的刻画,大多停留于表面。通过人物独白和布景里90年代明星海报、杂志、磁带CD等一笔带过的比比皆是。
毋庸置疑,《最好的我们》之后,青春怀旧剧制作水准往上提了一大截。从美术置景到服化道,旧彩电、收音机、小卖铺……“年代感”的呈现上真实许多,硬糖君都想追问哪里可以买到这些怀旧同款。从主演到配角的表演与台词,也自然许多,连复古音乐都配上了。但问题就出在人物性格、故事厚度上面并没有“怀旧核”。人物的行为逻辑经常过于当代,全然不符合90年代思维。
说白了,国产青春剧的怀旧,以前连基础活儿都做不好。现在能把基础活儿做好了,接下来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追求了。
如果玩不了深层次的,为什么不换年代,拍当下00后或者更早年代的青春剧?
80、90后创作者困境
圈内一位70后老板,曾被问为什么不拍自己年代的青春剧。他反问道:手底下人都是80、90后,你说怎么拍青春剧比较划算?
青春剧之所以老爱怀90年代的旧,正因为现在主力创作者大多是80、90后。他们不懂00后的时髦,也不熟70后的激荡。从自己最熟悉的年代下手,确实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单一的年代怀旧很快就审美疲劳,创作者难以突破自身年代的局限,青春剧也始终在一个圈子打转。连剧名都像得要命,总逃不开“我们”“我”“你”。这算是青春的主体意识觉醒吗?
而大环境又在不断鞭策他们批量生产青春剧,等不及让他们去琢磨换年代的事。谁都想复制《最好的我们》以小博大的成功模式。比起玄幻古装剧动辄上亿的体量,青春剧的成本普遍在5000万以下,《最好的我们》成本仅为2000万。而且青春剧大多启用新人演员,别的类型剧中占大头的演员片酬,到了青春剧这边,普遍都在10%,远低于制作费用。一般一个新人演员三个月的打包片酬才15万,《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制片人戴璐曾透露,胡一天当时的片酬仅20万。
再加上政策导向,怀旧青春剧更成了绝对安全牌。2017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呼吁剧集回归现实题材。2019年3月,“限古令”再升级。曾经红极一时的玄幻古装剧大量削减,青春剧市场份额倍增。
作为最为保险且性价比高的类型剧,青春剧本身也是新人导演、编剧的“孵化机”,以及新人演员的“造星器”。不难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剧集市场仍然会源源不断地输出青春剧。
1998年,张一白拍了被称为国内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如今,22年过去了,57岁的张一白又回到了青春剧领域,拍了一部《风犬少年的天空》,正式加入90年代怀旧剧大军。
青春怀旧剧的香饽饽有多诱人,显而易见。或许,只要00后没有成长为创作主力军,现有青春怀旧剧的模式就很难被打破。而作为观众,怀念90年代怀念多了,真的只剩下鞭尸了。
青春还有很多可能
叠加类型元素,俗称类型杂糅,是盘活某种“黔驴技穷”类型创作最简单的操作。近两年,感到焦虑的从业者开始鼓吹“青春+”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呼吁类型杂糅的青春剧创新。
于是“青春+某类型”的剧集频出,比如“青春+竞技”《全职高手》《扑通扑通的青春》《冰糖炖雪梨》《浪花一朵朵》《荣耀乒乓》等,涉及电竞、乒乓、冰球、游泳等多种竞技运动题材。但这类型大多还是突出甜宠剧元素,并未真正融入竞技类型。
还有“青春+科幻”类型,《同学两亿岁》《拾光的秘密》《彗星来的那一夜》等。遗憾的是这类型还没有市场反馈比较积极的案例,大部分剧集没有什么水花。《你好,对方辩友》这部剧更是另辟蹊径,创造了“青春+辩论”类型。这两年台剧复苏,青春偶像剧《想见你》的模式也可以借鉴,融入了“穿越+社会议题”,探讨了青少年自我认同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批创作者在试图走近00后,拍摄了针对00后受众的漫画改编青春剧《闪光少女》《快把我哥带走》。
漫改青春剧,的确是大龄创作者与时俱进的一个最佳切入口。快看漫画的创始人陈安妮就自信地认为,等到00后再长大一点,他们平台将是未来影视剧改编的热门IP宝库。
原标题:《除了90年代,就没有别的青春值得纪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