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俗文化】追寻七夕起源,了解七夕文化!

2020-08-25 13: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牛郎织女遥遥相望一载,只为七夕的鹊桥相会,这段动人的故事,寄托了世人对爱的期许。

一道承诺,护佑着那份最初的心动,爱不是浮夸的山盟海誓,而是朴实的行动。心动的那一刻,满怀爱情憧憬,惟愿为一人守候,温暖相伴,爱情的最终注解,始终是幸福。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也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凡间的妇女在七夕之夜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相传,每逢七夕之夜,抬头就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以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夜深人静时,在浩瀚无边的星空下,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在坐看牵牛织女星,坐看天上人间的思念终相逢,坐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大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夜。

七夕的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里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古代人们崇拜天上的星星,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数字崇拜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

“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命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在南北朝时,祭拜双星、月下穿针、蜘蛛网丝等已成为七夕乞巧的主要习俗。

在唐代,七夕乞巧已经盛行。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就跟过春节一样。

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希望能看到鹊桥相会,乞求智慧和巧艺,也祈祷自己有个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快乐!

End

原标题:《【民俗文化】追寻七夕起源,了解七夕文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