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述外语人初心赓续!上外微团剧《渔阳星火》在渔阳里上演

2020-08-24 1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当时霞飞路渔阳里6号成立。同年9月,于此开设“外国语学社”,通过外语教学,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革命干部。包括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王一飞、曹靖华等青年,都是从这里走上了红色征程。

刚刚过去的周末(8月22日、23日),由上外学子带来的一部沉浸式微团剧《渔阳星火》在渔阳里“外国语学社”现场上演,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再现当年,致敬前辈。

让年轻人体会到当年革命先辈的激情

从1920年9月至1921年7月,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办学时间,但渔阳里6号的“外国语学社”培养了众多进步青年,为中国革命的未来点燃了星星之火。

《渔阳星火》是一部由黄浦团区委和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出品、上外团委和艺术教育中心共同制作的短剧,由飞那儿学生剧团演出。这部剧以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现场为演出场地,以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为核心,再现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我们这个戏名字叫《渔阳星火》,‘渔阳’就来自于渔阳里6号。”《渔阳星火》的导演、编剧、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李然说,当年的革命前辈,就是在渔阳里6号的外国语学社,通过学习外语来传播革命思想、接触革命文化、开展革命工作。“这样一段红色基因故事,让今天的外国语大学学生来重新演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意义。”

为了将这部微团剧打造完美,上外团委及上外艺术教育中心自2019年底便已开始筹备制作。师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外国语学社”的红色往事,剧本几经修改,细节反复核对。“希望通过这部剧,让今天的年轻人能够体会到当年革命先辈投身到革命运动中的激情。”李然说。

创编过程严谨,道具等细节反复打磨

看似简单的剧情之后,有着严格的考证和严谨的训练。由于一些原因,党的早期组织资料在已经基本厘清的前提下,相对剧本所需要的细节而言,仍然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为此,今年1月接到任务后,李然就领回一厚叠相关资料,仔细研读、考证推敲。

“整个创编过程是比较严谨的,里面涉及到的很多革命先辈和一些事件,其实都是有历史真实的痕迹可以去追寻的,包括用的道具,都尽可能地再现或复制当时的场景。”李然说,创编过程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史实关,外国语学社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上并没有女学员,要不要排一部“和尚戏”?当时的寓所变成教室到底是怎么安排的?这些都是需要考究的问题。此外,陈独秀先生当时到底该怎样称呼,谁能称呼“陈先生”,谁又可以叫“仲甫”?每个历史角色的个性到底如何?在排戏过程中,编导和演员也不断揣摩和斟酌。

“戏里面,有陈望道带着第一版中译本《共产党宣言》来给同学们上课的场景,为了做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道具书,我们专门去找了真实的第一版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的复刻本,然后做成道具书。道具书里的文字都是看得见的,翻开来是跟当时真的书很接近的。”李然说,这部剧在道具等方面都力求尽可能还原,除了《共产党宣言》,就连巡捕的服装以及各个角色的发型都是经过专业老师考证过的。

战高温排练,学生在演戏过程中体悟历史

《渔阳星火》是在渔阳里6号实景演出,因为纪念馆是全国文保单位,如何在演出中维护好现场是剧团技术聚焦的重点。而也因为是文保单位,现场没法安装空调,合成排练时恰逢上海连续七天“战高温”,演员们长衫长裤,成衣成套,一场戏下来就得“湿一次身”。

此外,由于疫情封校,刚开始物色演员时,李然也常为如何找到能来校排练的合适演员犯愁,直到临彩排了还因为一位学生身处中高风险区无法来沪而不得不删改剧本。

不过,酷暑中的打磨也让参演的学生们收获不小。饰演杨明斋的孙游睿是上外国际政治专业2017级学生,他表示,此次参演《渔阳星火》有两点感受深刻,一是这部戏让他真切体悟了革命岁月初期共产党人和有志青年们的那种热血和激情,二是体验了沉浸式演出,“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对沉浸式演出一直心向往之。以往只是作为观众体验沉浸式戏剧,这次能亲身演绎,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沉浸式演出的难度和魅力,也对我的表演能力有所提升。”

上外朝鲜语专业2019级学生刘泽浩在剧中饰演任弼时,这次参演是一次十分独特且难得的经历,“虽然在酷暑时节天天排练十分辛苦,但它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到渔阳里的这段历史,让我第一次参观了渔阳里纪念馆,了解了共青团的诞生,这对身为共青团员的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渔阳里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在那里排练都不需要动,只要站一会汗就马上流出来。”饰演陈望道的上外日语专业2019级学生郑雄迈说,现场空间非常狭小,布置了两个桌子、三个长椅和一个黑板就快把教室占满了,“我到现在都无法想象,如此狭小的空间在当时是怎么容得下几十个人在这里学习的。很荣幸也很感激可以在渔阳里感受那段历史,体悟前辈们的精神。”

相关阅读:

来源 | 青年报·青春上海 校团委

记者 | 青年报·青春上海 刘春霞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原标题:《讲述外语人初心赓续!上外微团剧《渔阳星火》在渔阳里上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