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因水结怨到联手治水:一条跨区河流的变迁史带来了哪些启示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0-08-25 14:57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曾经黑臭的清溪河变干净了,现在小鱼小虾又回来了。”

66岁的严田介,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圣塘村村民。他家就住在清溪河边,夏日傍晚与同龄的玩伴下河洗澡,是童年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可这样的时光在上世纪90年代戛然而止——当地工业区的印染企业将污水排入河水,散发出的臭味令附近村民都不敢开窗。

直到几年前,企业被要求必须达标排放,清溪河水质开始好转。现在,严田介和村民们每天晚饭过后,总喜欢沿着河岸散步。

清溪河的水质好转,有赖于近年来江浙两地的联合共治。

实际上,10余公里长的清溪河,是江苏吴江与浙江秀洲两地的界河。河的上游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镇,下游是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河流出了王江泾镇,便又拐弯进入京杭大运河,然后蜿蜒汇向太浦河——一条从太湖引水至黄浦江的人工运河。

苏州吴江区与嘉兴秀洲区水系相通,多年来因水资源和水污染常发生纷争。2017年,两地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探索水环境联防联治协同机制,同时建立联合河长治水机制,对交界河流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联合治理等,让问题快速得到解决,防止推诿扯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获悉,该项机制实施两年来,两地多年的“宿怨”不仅冰释,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密切,这种互助协作关系又给长三角区域加速一体化丰富了实践、带来了启发。

两地曾水污染而“结怨”

8月23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画面显示,江浙交界处的清溪河水面碧波荡漾,偶有水草浮动,两岸绿草葱茏,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来自苏州吴江和嘉兴秀洲两地的治水人员,同坐在一艘船上,正在开展联合巡查。

很难想象,在这条水流平缓的清溪河上,曾在19年之前掀起过巨大波澜。

时间回溯至2001年,纺织印染业发达的上游吴江盛泽镇,污水排入清溪河造成污染,导致下游——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养殖户的鱼大面积死亡。

为此,当年11月22日凌晨,嘉兴市秀州区王江泾镇一带的村民运用船只和机械,发起了一场所谓的“零点”行动。村民自筹资金100万元,动用8台推土机、数万只麻袋,自沉28条水泥船,封堵了边界河道麻溪港(浙江地界称麻溪港,江苏地界称清溪河)。此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公开报道称,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由国家环保总局与水利部等国务院有关部委协调下,江浙两省达成协调意见。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盛泽排出治污时间表,削减排污总量,污水必须达标才能排放。

事实上,两地之间的跨界水污染宿怨已延续多年。

早在1993年,王江泾镇就曾发生过由于上游污水造成大量死鱼的事件。两年后,200多名忍无可忍的王江泾渔民挑着死鱼,闯进对岸的盛泽镇政府,散发着腥臭味的死鱼在政府院子里堆成了山。累积多年的矛盾,最终在2001年集中爆发,震惊了江浙两省。

为此,“沉船断河”事件虽然不久就平息了,但数十名养殖户一纸诉状,将盛泽20家印染企业告上法庭。最终,浙江高级法院终审判决,20家企业向养殖户赔偿共789.1万元。

两地激烈的矛盾倒逼两地政府加强协作。2002年年初,苏州市和嘉兴市政府首次召开边界水污染联席会议,共同设立了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办公小组。同时,吴江区和秀洲区之间建立了行政监察、信息披露和协商机制,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边界水质改善和预防跨界水污染产生一定效果。

打破区域藩篱,近邻携手“联合治水”

直到2014年,江浙两省分别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专项行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一直以来,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治理缺乏协调性,这就使得交界河湖管护难度进一步增加。”苏州吴江区河长办副主任马旭荣表示。

2017年7月,嘉兴秀洲区联合苏州吴江区设立边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办公室,并正式设立跨省联合河长制,携手向交界黑臭河“开刀”。具体来说,跨省“河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对交界河流进行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联合治理等。

作为盛泽镇圣塘村支部书记,张晓峰于2017年成为第一批村级河长。据他向《人民日报》介绍,每个季度,两地河长进行一次联合巡河,一路巡查、一路交流,两地河长在巡河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互相启发,提出解决办法。

为了方便联合巡河,两地还建立了名为“省际边界联防联治”的微信群。群成员包括两地环保部门的领导、各级河长等。河长们在共同巡河时发现污染问题后,可以在群里报告,两地及时进行联动,保证问题快速得到解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联合巡河的效果非常明显。据苏州电视台报道称,2018年4月,跨省“河长”联合巡河时,摩托快艇忽然搁浅在淤泥里。经过了解,他们猛然发现,清溪河已经数十年没有清淤,淤泥平均堆积达一两米深,严重影响了水质改善和防洪安全。以前,下游的王江泾镇一直想要清淤,但因为两地各自为政,工程一直未能实施,“如今畅通的协作机制,让清溪河终于迎来了清淤”。

2018年6月,嘉兴秀洲区与苏州吴江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清淤。但清淤一度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横跨江浙两地的万米河道仅淤泥量就有100万立方米,这么多淤泥往哪里堆放是个大问题。之后,双方最终商定,由盛泽镇和王江泾镇各自腾出100亩农田,用于堆放淤泥,等淤泥处理好后再将农田复耕。

“沉积了40年的淤泥,几个月就清除了,效率这么高,关键靠两地的携手合作。”张晓峰不禁感叹。

对此,时任嘉兴秀洲区长(现任秀洲区委书记)吴燕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该区与苏州吴江区联合治水,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做了探索。“(在治水方面做到)共建、共治、共防、共享,使得两地能够有更深的合作。”苏州吴江区主要负责人李铭说。

协同治水,加速一体化进程

吴江区河长办副主任马旭荣向澎湃新闻表示,该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带,与上海市、浙江省有交界河道41条、湖泊10个,长度80多公里。这些交界河湖在自然属性上是一体的,但受行政区划分割影响,有的与交界省市互为左右岸,有的分属上下游,情况极为复杂。

长期以来,以上河湖一直存在管理区域不清、信息沟通不畅、执法行动困难等方面的困扰。比如,在河道保洁、污染治理等方面,左右岸、上下游无法同步推进,单方面治理徒劳无功,交界区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也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19年10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全域纳入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为三地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深化水生态环境跨界联防联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马旭荣介绍,在与上海青浦区、嘉兴嘉善县签署协同治水协议之后,2019年10月,三地联合举行“党建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宣布建立“联合河长制”。

另外,今年6月,吴江区还与昆山市、吴中区实行联合河长互聘。马旭荣说,目前,吴江所有交界河湖已经互聘了“联合河长”,共计315人参与到协同治水的工作当中。

据苏州吴江区披露的数据,如果以2010年数据作为参照,吴江全区水质达标率达从54%提高到了88%,7个太湖流域断面达标率达到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质的改善,正助力吴江打造成为“水乡客厅”和“最美太湖岸线”。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