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距离完美爱情其实只有几步之遥

2020-08-25 14: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的七夕怎么过?

躺着过,趴着过

还是一笑而过,擦肩而过,面壁思过?

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日子用来全民讨论爱情,想躲也躲不过。

 

 

想拥有甜甜的恋爱真的有那么难吗?

心理学家告诉你,拥有完美爱情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 36个问题和眼神交流就可以获得完美爱情

爱情的本质或许难以捉摸,但它本身并非如此,因为它是地球上几乎所有文化共有的一种体验。

爱情的特征是强迫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人身上,强烈地需要身体上的亲密感,觉得自己有一张通往对方心灵的地图,把对方的特性和彼此之间的相似性形成一种理想化的看法。爱情还普遍会令人产生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令人产生寻觅某个人的强烈动机,而且会因为这种感觉的短暂而感到绝望。

所有这些关于爱情的体验都表明了一个人与其珍爱的人之间界限的消失,彼此的思想、目标、时间和优先事项发生了融合,甚至两人的身体界限也趋于消失了。爱情模糊了彼此身体的严格界限,独立的、孤独的个体以一种欢愉的方式终止了(可能只是暂时终止),融入了一个幸福的联盟。

但除此之外,爱情还意味着什么?

 

 

为了探寻这个谜题的线索,我们可以查看《纽约时报》的专栏版。2015年情人节前夕,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后来非常出名,作者是曼迪·伦·卡特伦,题为《你这么做,想爱上任何人都可以》(ToFallinLoveWithAnyone,DoThis)。在这篇文章中,卡特伦分享了著名心理学家阿特·阿伦(ArtAron)在1997年研究过的一种有助于与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技巧,他曾积极实践过。

这些技巧包括向他或她提出36个问题,先从一些感情色彩较淡的问题开始,比如“打电话之前,你会提前想好要说什么吗”。接下来是亲密度逐渐增加的问题,比如“如果你今晚就要死去,却没有机会与任何人交流,那么你最后悔没告诉别人什么?你为什么还没告诉他们”。一些问题还会促使情侣们说出越来越多的细节来赞美对方,并说出一些带有“我们”字眼的句子,比如“我们都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感觉很热”。

问完36个问题之后,参与者被要求对视4分钟。

在典型的一对一互动中,人们倾向于与对方目光接触再移开,平均每一次眼神接触持续3~5秒,如是重复多次。对于互相吸引的情侣而言,这种视觉互动往往会更频繁、更长久,但每次持续时间仍在10秒以下。我最喜欢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弗莱明曾对班里全神贯注听讲的大一新生说:“如果一个人盯着你看的时间超过几秒钟,你就要当心,他要么想睡你,要么想杀你……”所以你可以想象,凝视240秒的感情有多么强烈啊!多年来,阿特·阿伦对这个重要范式的多个版本进行了研究。据说,有两对异性走进实验室时还是陌生人,但最终成了情侣,并结了婚。阿特·阿伦最终也与同她一起参加活动的朋友建立了一段牢固的友谊。

 

 

我们姑且接受这个强有力的论点,即通过这36个问题和眼神交流可以让任何两个陌生人坠入爱河;接下来,让我们来想一想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回答一系列问题并笨拙地与某人保持眼神接触,才能引发浪漫爱情这种涉及激素、动机、情感与认知的复杂体验。难道有什么魔法能让我们距离如此纷繁复杂的东西仅几步之遥?

事实上,这些具有魔法的问题是由阿伦和她的专家同事精心设计出来的,意图就是让人际界限变得模糊,把你内心深处的愿望、记忆和恐惧全部释放出来,向对方和盘托出。你之前往往只会深埋内心或与关系密切之人分享的思想、记忆和情绪,现在放到了一个令你着迷的人手上,而那个人反过来也会同你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

带有“我们”字眼的语句堪称锦上添花。这些语句明确地要求你们把彼此的身份认知融合在一起,并一起讨论你们的体验,就好像你们是同一个人似的。比如,“我们在这个房间里感到很热”就属于这种语句。阿伦及其同事设计的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们只是推动一对潜在情侣朝着模糊的边界发展,实现思想和欲望的同步,这种情况在没有人为引导的自然状态下进展得非常缓慢。我们可以借用帕特里克提出的“思想云团”来解释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目标并非让不同个体的思想云团自然地、偶然地发生碰撞,而是明确地引导思想云团碰撞到一起,然后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长到足以促使这些思想云团发生某种程度的融合。

· 终极的神经元同步:浪漫的爱情

如果我们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共度时光,我们与他们之间就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步性,不仅言谈举止和行为模式会与别人同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会受到别人影响而表现出同步的迹象,也就是说,我们会将别人的世界观融入我们的世界观。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之间趋于一致被称为“神经元同步”。

 

 

强烈的情感体验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环境中的相似特征上,并使他们的大脑活动呈现出同步性,从而使这种体验以相似的方式存在,使人们能够对他人的思想内容形成一致的理解。这意味着大脑在共同精神状态下的激活模式存在相似性。

社会神经学家们认为,神经元同步是陌生人在社交过程中熟悉彼此及建立友谊的基础,而这一过程的终极状态就是建立浪漫的爱情。

· 我们都有“蜂巢思维”

“蜂巢思维”指的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自己进入一种更加关注集体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与其他人拥有共同的关注点、目标和情感。有时,我们甚至会拓展自己的意识范畴,以便容纳社会中的其他人。

“蜂巢思维”还暗含这样一个原则,即我们所感知的内容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独立的经历和决策,还取决于我们所处的集体。人类思维的“同步性”意味着某些阐释世界的思想和风尚独立于它们的出发者,有其自身的生命力,18—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称之为“时代精神”。

“蜂巢思维”从集体的角度出发,判断何为真实、何为适当、何为正常、何为酷、何为重要。它不仅塑造了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判断,还在塑造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及构建共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

(【美】萨拉·罗斯·卡瓦纳,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8月)

《自控力》作者盛赞,融合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

详解在社交媒体放大群体影响力的环境下,个体如何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