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读城市|下扬州⑥:可曾错过了城郊的大明寺?
大明寺。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来扬州的旅行团很少会将大明寺作为必去的景点,但大明寺却是扬州众多景点中历史跨度最长的一个文化地标。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大明寺位于扬州城西北郊蜀冈的中峰。这座寺庙始建于南北朝,以宋孝武帝纪年命名。清朝初期,避讳“大明”而改称“栖灵寺”,随后乾隆帝又亲自将其改名为“法净寺”,“大明寺”之名便在扬州消失了三个多世纪。
平山堂。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平山堂见证过“欧苏风流”,被苏门学士秦观誉为“淮东第一观”。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在大明寺的西侧建了一处平山堂,取“远山来与此堂平”之意。因此,老扬州人更习惯称此地为平山堂,扬州最初的5路公交穿城而过,终点站正是平山堂。
1980年,为迎鉴真像回扬州省亲,恢复了大明寺的名号,此后随着香火日盛,平山堂逐渐变成了大明寺内的一处景点。
栖灵塔。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大明寺的东塔西园
如今大明寺的布局,中轴线是殿宇,西邻平山堂,东傍鉴真纪念堂,外两侧是东塔西园,成为了一处综合性文化地标。
大明寺山门前的牌坊上有清朝时期用篆书刻下的“栖灵遗址”四字。隋炀帝在没做皇帝前曾掌管扬州,奉诏建栖灵塔供奉佛舍利,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曾登塔题诗。事实上,旧时的栖灵塔早已不复存在,1993年寺院募款在大明寺东重建了一座九层宝塔,登高可远眺扬州城,瘦西湖美景尽收眼底。随后,又在这座重建的栖灵塔前建起了钟楼和鼓楼,每年跨年举办撞钟祈福活动,已然成了扬州城的新风俗。
大明寺“第五泉”石碑。 作者供图
大明寺古井。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大明寺“天下第五泉”石碑。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大明寺旁的西苑是一座清代园林。早在唐代,人们发觉此地的井水适宜煎茶,将此评定为“天下第五泉”。欧阳修和苏轼都曾来这品鉴过,直至宋元之际兵燹使其湮没。明清时,此地又各掘得明井、清井各一。后人在明井底发现了刻有“大明禅寺”字样的残碑,于是在井前立石碑,刻上了“第五泉”。清井则是因开凿西苑水池而得,井底发现了唐代钱币和刻砖,为区别于明井,后人便立石碑刻上了“天下第五泉”,在井上盖了美泉亭。不用管哪口井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五泉”,漫步于西苑,小憩品茗最是惬意。
关于这处“天下第五泉”还有则谜语。谜面当时就写在大明寺西廊的墙壁上——“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点去冰傍。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列火然,除却双勾两日全。”谜底是“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唐代以后的不少著作都记录过这首《大明寺壁语》,周恩来总理的六伯父周嵩尧先生也曾用这个典故作诗。两本杭州古代地方文献把这则谜语移植到了塘栖古镇。作家郁达夫曾到过扬州大明寺(当时叫“法净寺”),读过记载那则谜语的唐人笔记,他在《超山的梅花》游记中提到了此事。遗憾的是,扬州大明寺修复了很多遗迹,但大明寺西廊壁上这则谜语却被遗忘了。
大明寺黄石假山。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雪后的黄石假山。 作者供图
“天下第五泉”的东南方耸立着一座黄石假山,假山有石门、石洞,山旁种了一棵百年榉树。这座假山是当代扬州叠石艺人利用园中旧石堆叠而成的佳作,外观雄奇,内部空透,主峰突兀,山径曲折,山背与陡坡之间形成狭长夹谷。深秋雨后,当山色与红黄树叶相衬映在水中,此处的景观丝毫不逊于扬州城里任何一座假山。我小时候特别爱攀爬这座假山耍,后因安全考虑,管理者给山门上了锁,之后游人便只能远远地拍照欣赏了。
西苑的东墙边有一座鹤冢静默在那,讲述着一段凄美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法净寺住持放养了一对白鹤,不久雌鹤得足病而亡,雄鹤昼夜哀鸣,环绕左右,随后绝食而死。住持对此深受感动,将二鹤合葬,在此立碑纪念。后人用颜体撰书《双鹤铭并序》,这块诗碑现嵌于大明寺大雄宝殿前院的东廊。
大明寺鉴真和尚像。 图片来源于扬州大明寺官网
鉴真和尚
大明寺大雄宝殿前院西廊还有一块《古大明寺唐鉴真和尚遗址碑记》(后文简称“《遗址碑记》”),这是国内考证鉴真和尚相关史迹最早的记载和物证,研究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叫高洲太助,时任两淮盐务稽核所外籍协理。1922年,他发现当时的法净寺就是鉴真讲经时的大明寺,便立碑纪念。这块碑经历坎坷,早前为防破坏,法净寺僧人曾将其埋入地下,后挖出重立,不久又被推倒,一度被用作屋前的阶石。
古大明寺唐鉴真和尚遗址碑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遗址碑记》碑头由民国时期时任江苏省长的韩国钧题字——“山川异域,风月一天”,源自日本奈良时代长屋王的一首偈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当时,长屋王织造了千件袈裟送来中国,鉴真正是受此感召,后亲自率众六次东渡,历时十载,其间遭遇了重重劫难,鉴真双目失明,最后一次抵日时已是66岁高龄。除了在日本传播佛教,鉴真还教授了当地人中国的医术、干漆夹纻造像术、书画技法、豆制品制作技艺等。
1963年是鉴真圆寂1200周年。这一年,《遗址碑记》重新立入法净寺内,同时为开建鉴真纪念堂举行了奠基仪式。1973年,鉴真纪念堂建成。这座纪念堂由梁思成主持设计,正殿是中国第一个完整仿唐式木构建筑,仿造了日本唐招提寺的金堂。那座金堂曾是鉴真在日本留下的最重要的遗物,造型体现了唐代佛殿的风格。
纪念堂的东西抄手回廊设计、庭院内外的种植物和建筑物及室内布置的色彩搭配采用了扬州地方传统建筑手法,用仿古和借古的建筑语言准确表达了唐代佛教和扬州地方文化,达到了时空高度结合,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长老森本孝顺自青年时期起就守护着鉴真像,他曾多次提出让鉴真像回中国省亲的请求,但由于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十年浩劫时期而未被允许。鉴真像先去了法国,长老在巴黎哪里都没有去,从日本自带素食,每天依旧亲手烹制斋供,生怕鉴真吃不惯西餐,他对鉴真的虔诚供奉让人感动。直至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日,终于促成了鉴真像回国省亲。
1980年春,森本长老护送日本国宝鉴真干漆夹纻像到扬州,有近20万人前往大明寺瞻仰,我与父母曾一同前往。现在,鉴真纪念堂正殿中供奉的鉴真像是仿制品,像前供案上的铜香炉为日本裕仁天皇所赠。院里长明石灯笼与唐招提寺中的灯笼是一对,森本长老千里迢迢将它们从日本带来扬州,并亲自点燃。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0年4月,邮电部同步发行了“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三枚,分别印有扬州鉴真纪念堂、鉴真大师像、鉴真东渡,我至今收藏在家。那时,扬州还曾放映过一部电影《天平之甍》,“天平”是鉴真抵达日本时日本天皇的年号,“甍”则指屋脊。这部电影由井上靖的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鉴真东渡促使天平年间的日本达到文化巅峰的故事。1963年,井上靖曾来扬州访问。两年后,老舍访日时问井上靖:“你在中国旅行,最喜欢什么地方?”井上靖回答说:“扬州。”
樱花,莲花,琼花
鉴真纪念堂院落中有两棵樱花树,是森本长老带来的,当时他手植了其中一株。三十年后,大明寺北边一条以“鉴真”命名的马路夹道遍植樱花,四月的樱花大道也成了今日扬州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鉴真纪念堂建筑群南侧有一座建于清朝的平远楼,楼前庭院的花盆里栽种了三种珍贵的莲花,分别是“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中日友谊莲”,它们都是鉴真从扬州带去唐招提寺最初的莲种。庭院前还有一株扬州最大最古老的琼花,已存活了三百多年,人们在1962年发现这株琼花前,这个品种曾被认为已经绝迹。1963年,法净寺的僧人将这株琼花的幼苗赠送给了唐招提寺。在唐招提寺的鉴真和尚陵墓前还有一株扬州琼花,那是1982年赵紫阳总理访日时栽种的。
扬州市花——琼花。 作者供图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琼花是扬州的市花,而莲花代表佛,这些花儿都是中日友谊之花。20世纪末是中日关系最美好的年代。1982年,日本唐津市成为了扬州首个对外友好城市,继而扬州的年轻人迅速掀起了一股学日语的热潮。那时,我哥哥在大明寺曾遇到过一位来自日本唐津的老先生,为了练习口语,便试着与他搭讪,后来他们留了合影纪念,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我至今记得,日本的少年足球队来我们学校踢友谊赛,藤泽秀行率领日本青少年围棋代表团访问扬州的往事。
2006年,扬州举办了首届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这是唯一以人物命名的国际马拉松赛,它承载了千年以前鉴真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精神。
鉴真离开大明寺东渡日本前,或许曾在大明寺的那口古井取水烹茶。现代日本学者认为,日本奈良时代的饮茶风尚就是鉴真和尚带来的。
那口流淌出“天下第五泉”的古井曾湮没于地下,鉴真也曾被我们遗忘,而当它和他再次回到世人面前时,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西苑里的池水那么清澄,平远楼前的琼花如此脱俗,平山堂旧时的聚会那么风雅,大明寺的钟声如此悠长。
(本文作者王峰系扬州本地民俗和文史爱好者)
“走读城市”专栏关注私人记忆里的城市旧貌和当下鲜活的城市新颜。每期专题将围绕一座城或某一个城市切面展开讲述,周一、周四更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