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绅士大盗”项塔兰:走私、洗钱、贩卖军火,但是个好男人

2020-08-25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家好,我是凹叔。

一生只有一次,要怎样才能体验更多的人生?今天凹叔带你走进“绅士大盗”项塔兰的无数段不同人生。

“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以及我们所做的选择。我意识到,即使镣铐加身,一身血污,孤立无助,我仍然是自由之身,我可以决定要痛恨拷打我的人,还是原谅他们。我知道,这听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在镣铐加身、痛苦万分的当下,当镣铐是你唯一仅有的,那自由将带给你无限的希望。要痛恨,还是要原谅,这抉择足以决定人一生的际遇。”

——项塔兰

01

教师-通缉犯-作家-项塔兰

他叫格里高利,澳大利亚人,是大学里最年轻的哲学与文学讲师,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和妻子离婚后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家庭破裂让他一蹶不振开始染上毒瘾。他荒唐到穿着全套西装、拿着玩具手枪、举止温和地去抢劫银行,人送外号“绅士大盗”。

他叫林赛,是个黑狱重刑犯。在惨无人道的监狱底层摸爬滚打,遭受过无数次毒打、禁闭,还挨过刀子,终于决定放手一搏。和同伴互相掩护着穿越两座机枪塔,从看守最严密的监狱逃脱,从此人间蒸发。

他叫林巴巴,是个初到孟买,天真又好奇的外国游客。他凭眼缘雇佣了一个有着灿烂笑容的导游,没想到认识了此生最好的朋友。他走街串巷地逛奴隶市场,成为为数不多会说印地语的外国人,还受邀住进印度农村,和当地人一起劳作,变成一个如假包换的印度人。

他叫项塔兰,一个老妪送他的名字,代表天赐和平之人。他是贫民窟里的赤脚医生,从不拒绝任何上门求医的穷人,但他也干些造假证、造假钞、军火走私、贩毒的勾当,还和黑帮关系密切。他是个让人猜不透的男人,他的过去也无人知晓。

很难想象,四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竟然都属于同一个人。

他拥有四个名字,但他最喜欢叫自己“项塔兰”。

26岁身染毒瘾,婚姻破裂,抢劫银行,被判入狱。后逃狱至印度,在那里过着流亡生活,加入过孟买黑帮,参加过游击队。在印度十年的摸爬滚打中,他得以深入接触印度社会,既见识了最低等的贫苦,也经历了最痛的苦难,最终迎来了自我的觉醒。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死过千次百次。但这个人不仅在以上所有经历中大难不死,还在刑满释放后回归老本行,把自己的真实故事写了出来。

这段印度流亡岁月,便成了《项塔兰》最真实的蓝本。

《项塔兰》

[澳大利亚]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著

黄中宪 译

大鱼读品出品

当罪与罚,善与恶,背叛与救赎,爱与自由交织在一起,这段传奇精彩的程度,早已超过了教父、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加勒比海盗的总和。

02

“项塔兰 ”的故事

到达孟买的第一天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贫民窟,这块破烂不堪的土地与繁华的商场仅一街之隔,鲜明地形成了两个世界。巨大的贫富差异让他内心深深触动了,他感到怜悯、愤怒、还有羞愧。

他原本打算偷渡到德国。但来到印度,冥冥之中的天意让他决定留下来,因为才来不久,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孟买这座乱哄哄又充满自由和热力的城市。

刚出车站,这个异乡人在人潮中内心迷茫而毫无依靠。一个矮个子导游挤到他面前,对他绽放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笑容里有着他从未见过的热忱和单纯,于是他决定听从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信任眼前的人。

他也爱上了在孟买遇到的第一个女人,有一双湖绿色眼睛的美丽女人。她身上一种危险而迷人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他。她聪明绝顶但身世坎坷,更重要的,和他一样,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

矮个子导游带他体验最平民的吃食,教他像当地人一样咀嚼一种“槟榔”并优雅地吐渣,他们走很远的路去参观隐秘的奴隶市场。战争和贫穷让无数儿童沦为买卖的奴隶,但对比每天死去的数万人,活下来已是莫大的幸运,他内心因同情而隐隐作痛,但现实让他无能为力。

在当地最有名的酒吧,他结识了一群外国人朋友,有最底层的人,有当地的艺术家还有经营灰色产业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来到孟买早已把这个当成了人生的归属。

他自己亦然如此,半年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很多印地语,他彻底融入孟买前的最后一个考验就是接受导游的邀请,和他一同回村居住。

半年时间里他学会了用摇头晃脑的肢体语言表达善意;他学会了完全不用手机,抛弃现代文明;他学会了像印度人一样不脱衣服洗澡,他也在和村民的劳作中学会了印度人惯有的乐天知命。当雨季来临,村民对日渐汹涌的山洪不以为意,因为千年以来,人和自然的相处已经留下了最可靠的预示,在这样的经历中,他也第一次感悟到生命之河的宽度。

当他从村落回来意外丢失了自己的假护照,为了躲避当局追查,他不得不躲进贫民窟。可谁知,当天一场大火烧毁了贫民窟里五分之一的棚屋,他带着偷渡前朋友赠送的医疗箱,用他从监狱里学到的急救知识,为火灾中受伤的穷人治病。

同时,为了攒钱,他在外国人之间从事提供假证件和大麻交易。他在贫民窟的一切作为都被黑帮头目哈德拜看在眼里。哈德拜叱咤黑白两道,为人极有原则并有心收买扶持他,从小缺失父爱让他视此人如师如父,投身黑帮门下。

他虽处在犯罪的漩涡,但他从未违背内心的原则。他为身陷囹圄的训熊人保释,为无法逃离妓院的少女不惜得罪当地的狠角色,他的手上也从未沾染过鲜血。相反,他是贫民百姓心中的英雄。

后来,他受哈德拜影响来到阿富汗,在那里参加了阿富汗人民争取独立的“圣战”。他义无反顾地冲进枪林弹雨,结果大难不死,身边的人没一个活下来。

他说那些比他优秀的人,就这样糊里糊涂葬送了性命,就这样枉死在别人的仇恨、爱与冷漠中。

他埋了这些人,这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的遭遇和一生致哀,感同身受。

他回想起自己被授予“项塔兰”这个名字的夜晚。一个贫穷的农民把布满茧的粗手放在他肩上时,他才看到、感受到自己所加诸别人的痛苦,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痛苦、恐惧、愚蠢而不可原谅地虚掷人生。

他反省了自己的过往,他曾被无底深渊吞噬,但他有幸活着爬了出来,拯救他的正是内心对他人的爱,从此他决定洗心革面,不再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

03

我生命底色是爱

生命太短,就像有人总不能安分的接受碌碌平庸的一生,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会盲目寻求意义,把一些知识像碎片一样拼凑起来,就像某些鸟喜欢找些闪闪的东西来装点它们的窝。

所以他从不认为自己这是犯罪,而是一场寻找或者越狱。

他对于自己的善和恶,对于自己的每一寸欲望,都坦坦荡荡,有一种光明磊落的诚实。

他眼中的监狱就是自己的身份,为了完成寻找意义之旅,他必须不断地从一个身份越向另一个身份。

但有个身份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就是,他是一个作家。

他说: “写作是我的第一本能。当我被关在亚瑟路监狱里面,戴着脚镣,被监狱看守折磨,当时我觉得就要把这样的经历写下来,这个念头在血液中充斥,想要去猛咬看守的警棍。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可以把自己写的东西在全世界发表,意识到,这才是我现在内心深处,最热切的渴望。”

比起一些龟缩在自己世界里的作家,他无疑更像一类行为艺术家。就像海明威在烽火连天的战地还掏着小本记录,就像切格瓦拉在游击队睡觉时候打着手电写日记。

他不仅想要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肆意纵横,还要在现实的世界里印证自己的哲学观和幻想。

1990年他在德国被捕,决心坦然面对过去,入狱服刑。1997年获释后,他写下了《项塔兰》这部厚达千页的自传体小说,并凭借此书声名鹊起,从此成为专职作家。

他在孟买定居,每个月除了看上千封的读者来信之外(其中有九成是询问小说中那位有着湖水绿眼睛的女人如今身在何方),主要协助民间团体为当地贫乏的医疗服务做出贡献。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甚至特地前往印度采访他,许多驴友也慕名去孟买朝圣。

BBC评选去荒岛必带的8本书里,《项塔兰》与《简爱》等世界名著一同入选。

04

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

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

照理说,这错综复杂的际遇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应是高潮迭起、呛口而带感的,但有了哲学家光环的加持,作者的叙述始终游离而冷淡,带着波澜不惊的平和。

随着书页的展开,我们仿佛跟他一起站在恒河岸边。

宽广的河面上漂过人生的种种涟漪,贫穷、脏乱、死亡、犯罪、战争,有时也夹杂着爱情的邂逅。

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就这样错综复杂地、纠缠着静静漂流,没有波涛汹涌,没有惊涛骇浪。缓慢进展却又充满了生命力,杂乱不堪却又浑然有序。

当作者带我们穿过贫民窟、鸦片馆、妓院和酒吧甚至炮火连天的前线,他挥挥手让我们跟上。

好人、坏人、穷人、富人、印度人、外国人….,这是个龙蛇混杂,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我们无法拒绝他,只能跟随着,一头扎进这些鲜活的矛盾中。

逆来顺受又乐天知命的穷人,行侠仗义的黑道,收贿的警察。在孟买,贫穷、犯罪和每个社会的黑暗面似乎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就像是社会的自然法则,要想融入就无法违背,只能顺它而行。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都能在项塔兰的各种人生际遇中或多或少找到些自己的人生答案。那就是,深刻的哲思,对自由的信仰,和受尽磨难却依旧无法泯灭的深挚爱意。

媒体评论说“透过项塔兰的眼睛,方能看透世间万物,看透人心。”

项塔兰说,“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以及我们所做的选择。”

正是因为跟随他的人生我们看到了千百万种可能,才会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情不自禁地思考:当自己的人生走到相似的境遇时,自己又会做何抉择?

这绝不仅仅一部好看的黑帮故事,也不仅是一个猎奇的异域文化读本,它更像是是一部关于爱、自由与救赎的传道书,是给每个处在人生低谷的人的心灵涤荡之书。

《项塔兰》

喜爱阅读的人

一辈子都在寻找《项塔兰》

这样伟大的小说

一名通缉犯的十年印度流亡岁月

成就了一部文学经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