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8月读什么?25本译著推荐丨书单

2020-08-25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是编辑我推荐”是翻译类新书的联合推荐书单。本活动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旗下品牌“索•恩”发起,邀请国内众多知名出版机构和品牌参加,每月整理发布一次,向读者推介那些有料、有趣、有颜值的新书好书。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集体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知识服务平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无论在英文、德文还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世界里,

本书都是关于希特勒审判的绝对权威 ∣

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美]大卫·金∣著 经雷∣译

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年8月

一段之前无人讲述的法庭对抗,为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铺平道路。

1923年11月8日晚上,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冲进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朝上空开了几枪,宣告革命开始。17个小时之后,他的勇敢举动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毁灭。希特勒要逃离警察的追捕。他的事业似乎结束了。

《审判希特勒》讲述了希特勒和其他9名嫌疑犯被以叛国罪指控之后所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审判过程。远及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记者也涌入慕尼黑,见证这一重大的为期四周的审判。最终,希特勒将在啤酒馆里的惨败转变成了创立不久的纳粹党的惊人胜利。这是这场审判将希特勒带到聚光灯下,为他之后煽动群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也将他带到了几乎不可能的通往权力之路。

依据审判记录、警察档案和其他新资料,包括近期发现的500份Landsberg监狱记录。

索·恩编辑段其刚推荐

公号ID:thornbird2018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全景式描述

西蒙·赫弗“英国现代史”系列的开篇之作 ∣

高远之见:维多利亚时代与现代英国的诞生

[英]西蒙·赫弗∣著 徐萍 汪亦男∣译

思想会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年8月

在《高远之见》中,西蒙·赫弗探究了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生的剧烈转变。从贫困和骚乱到进步与繁荣,这个国家不仅因工业革命而焕然一新,也在政治、教育、女性权益和工人阶级等领域新思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改头换面。政治家、慈善家、作家和思想家的卓越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种转变。通过深入分析新思潮的诞生,详细阐述美学议题如何引发更广泛的讨论,本书追索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广泛考察了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观念之争,以及维多利亚时代营造的伟大社会工程。一个卓越时代的万千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它们有着细微差别,却无疑彰显了这个时代的士气民心。如作者所言,正是维多利亚“英雄”对完美的追求,加速了现代英国的诞生。

社科文献营销编辑路红推荐

公号ID:ssapcn

追溯英国经典作家D. H. 劳伦斯离经叛道的传奇人生 ∣

D. H. 劳伦斯传

[美] 杰弗里·迈耶斯∣著 朱云∣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0年8月

D. H. 劳伦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家。他那“离经叛道”的作品因其大胆的情爱描写在当时惊世骇俗,如今读来依然璀璨夺目。他对人类灵魂深处的不懈探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其深邃唯美、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无不让后人对这位文坛天才啧啧称奇。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奥威尔传》《海明威传》作者杰弗里•迈耶斯生动细致地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足够传奇的一生,爬梳了他的病史,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资料,同时对其作品追根溯源,试图以此证明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与那个活生生的人之间没有界限。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编辑付裕推荐

公号ID:njupress

一桩史无前例的汽车行业作弊案

从人民汽车到清洁柴油,“德国制造”的神话与谎言 ∣

“排放门”:大众汽车丑闻

[美] 杰克·尤因∣著 吴奕俊 鲍京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7月

2015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的排放丑闻不仅严重影响自身信誉,四天内公司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连带导致其他汽车相关产业都蒙上阴影,欧洲经济受到重击,外汇和全球经济也将因为事态发展而不断波动。这桩丑闻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环保与汽车工业向来是德国最自豪的招牌,当德国人发现他们的国家之光竟然在环保议题上用违法欺诈的手段蒙混过关,震惊和背叛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感受。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竟让这家老牌企业铤而走险?《纽约时报》驻德记者杰克•尤因执笔写下这场史无前例的丑闻背后的故事,从历史与现状出发,解读“更快、更多、更好”的大众汽车公司口号是如何反噬了其身为人与企业该有的核心价值。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常剑心推荐

公号ID:stphbooks

一部打破流行互联网传奇固有偏见

与意识形态陷阱的互联网观念史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美] 托马斯·斯特里特∣著

王星 裴苒迪 管泽旭 卢南峰 应武 刘晨∣译

吴靖 卢南峰∣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20年6月

计算机革命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吗?所谓科学技术引领的社会变革曾发生过吗?人类彼时贡献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理性思辨、科技能力与符号观念环境?

本书关心互联网观念的社会建构,50年代的军工联合体、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资本收编,此一轨迹表明技术不是本质主义的,资本和权力也并非决定性力量。参与进程的个体将自己的愿景注入其中,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浪漫主义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编辑王寅军推荐

公号ID: vihorae

听会说脱口秀的数学家

讲一场克服数学恐惧症的数学栋笃笑 ∣

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不用计算的18堂数学课

[澳] 马特·帕克∣著 李 轩∣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7月

不少人常常觉得数学有时会违背我们的直觉,但本书的作者认为,数学的非凡之处在于,通过数学逻辑推理工具,我们能够处理超过大脑认知能力的事物,掌握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在本书中,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学校教授的数学基础(数字、几何)为起点,逐章介绍二维图形、三维图形,最后构建四维图形,带领读者理解四维空间中的奇特图形和数学理论。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素数的奥秘、纽结论、图论、优化算法、条形码和苹果手机屏幕背后涉及的数学原理以及大小不同的无穷,这些理论最终又巧妙地与四维空间联系到一起,超乎想象。本书通过各种数字游戏、谜题、魔术和图形操作,介绍蕴藏其中的趣味数学原理,使原本看起来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后浪营销编辑推荐

公号ID:hinabook

诺奖诗人沃尔科特唯一散文集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充分展现诗人的艺术理念与深刻观察 ∣

黄昏的诉说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著 刘志刚 马绍博∣译

大雅|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黄昏的诉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的第一部散文集,精选了他二十余年间在《纽约书评》《新共和》等杂志上发表的多篇重要文章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在这些文章中,沃尔科特评论了现代一些著名文学家、诗人如海明威、休斯、洛威尔、布罗茨基、弗罗斯特、拉金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艺术理念与深刻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对加勒比地区后殖民文学与文化感人而深刻的审视,呈现了他对自己诗歌、戏剧创作的总结和思考,对我们深入理解沃尔科特及其迷宫一般的诗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沃尔科特的文章与他的诗作一样,意象繁复,气势恢宏,融汇了西方古典与现代、“旧世界”与新大陆诸多文化元素,这部散文集如同一轴集优雅、简洁和辉煌于一体的画卷,沃尔科特在他所展开的每一个主题中,都融入了抒情的力量和融合的智慧,这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诗歌声音。

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编辑许晓琰推荐

公号ID:The-Original-Books

洞悉弹劾案与美国总统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品读1960年以来美国宪法文化 ∣

弹劾

[美]戴维•E.凯卫格∣著 翁传舟 何江锡 王雅儒∣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弹劾,到底是政治生活的衰退,还是新总统上台前的暗流涌动?

班克罗夫特奖获得者及历史学家戴维•凯卫格记述了弹劾文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这一发展远远不止围绕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水门事件)和比尔•克林顿展开的丑闻,而且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政治的面貌。

还原风云莫测的美国政坛,品读1960年以来的宪法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秦堃、冯静推荐

公号ID:spph_spph

英国喜剧大师“油炸叔”斯蒂芬·弗莱重述希腊神话,

一本写给成人的神话书 ∣

《神话》《英雄》

[英] 斯蒂芬·弗莱∣著 黄天怡∣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

2020年8月

《神话》和《英雄》是英国喜剧大师、有声书领域的国宝级人物“油炸叔”斯蒂芬·弗莱为成人重新讲述的希腊神话。在这套书中,斯蒂芬·弗莱以作为演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重新梳理了希腊神话的脉络,并用戏剧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彻底摒除了希腊神话的生硬感和学术感,为希腊神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节、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质感。

这套书用现代性的语言书写,充满英式幽默,自带官方吐槽,彻底摆脱了希腊神话的枯燥和学术感。还能帮你梳理出清晰的主干结构和时间线,用戏剧线索串联起来,告别希腊神话的混乱逻辑!

湛庐文化营销编辑赛赛推荐

公号ID:cheerspublishing

她是诗歌王国中的“王后”,她的名字成为奇迹的代名词 ∣

狄金森诗选

[美]艾米莉·狄金森∣著 王柏华 等∣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年7月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乃至美洲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艾略特、奥登、卡明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诗人无不受到她的影响,伊丽莎白·毕肖普等诗人更是将她奉为诗歌王国中的“王后”。本书是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选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呈现其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本书也是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和美国狄金森国际学会联合发起的“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的成果,译者多为由国内外著名诗人、狄金森研究学者、权威译者,译文经过严谨推敲,准确且具有韵味。

四川文艺出版社营销编辑辉二推荐

公号ID:sichuanwenyi

《阿甘正传》原著作者 谱写二十世纪传奇航空史 ∣

在生命之上飞行:王牌飞行员锻造史

[美]温斯顿·格鲁姆∣著 施恒魁 李开∣译

新民说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8月

航空力量的发展,对两次世界大战究竟有何决定性影响?“珍珠港事件”与“突袭东京”行动细节深度还原!本书讲述了二战时期与飞机结缘的传奇人生,记录下三位飞行员如何成为首批“脱离强大地球束缚、 触摸广阔天空”的人类之一,以及他们如何用机智与勇气在战时诠释“英雄主义”。他们的飞行传奇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个国家对梦想的追寻。这是一部飞行员视角的英雄史诗,三位英雄的故事如今仍然在航空事业的进步史上熠熠发光。

新民说图书编辑米秒推荐

公号ID:xinminshuo

美式幽默作家之王,全球累计销量破千万册

《卡利普索》比你看过的任何书都有趣,但也令人心碎 ∣

卡里普索

[美]大卫·塞达里斯∣著 苏伊瑶∣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

2020年7月

在这本书中,年逾六十的塞达里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对中年危机和死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别误会:这些故事是非常、非常搞笑的,可以让你笑到停不下来,就像家人才能做到的那样。塞达里斯的观察力从来没有这么犀利过,他逗笑读者的能力也是一如既往的无与伦比。但本书大部分的段子其实来源于一些郁闷的时刻,当你的身体正在背叛你自己,你意识到在你人生的篇章中,可期待的未来已经所剩无几,更多的是过去的回忆。如果你厌恶海滩,这对你来说就是一本极佳的海滩读物。如果你讨厌闲聊,有兴趣听一个关于肿瘤的笑话,这本书你就一定要读。《卡利普素》是塞达里斯迄今为止最黑暗同时又最温暖的书,也可能是他最棒的作品。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编辑周士武推荐

公号ID:eonsbooks

明天和苦难不知哪个先来,让我们做好准备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美]斯科特·塞缪尔森∣著 张佩∣译

未读·思想家∣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年6月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一本思考苦难与文明的哲学史,在狱中写成的哲学通识课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得主、TED励志演说家斯科特·塞缪尔森带你重新思考和面对痛苦。

未读·思想家营销编辑钟建雄推荐

公号ID:unreadsky

一部关于欧洲风土与葡萄酒文化的游记 ∣

流浪的葡萄树: 葡萄酒里的欧洲史

[英]尼娜·卡普兰∣著 李辛∣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

2020年8月

这是一部关于欧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品。从英国出发,前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当代葡萄园、酒庄以及古代遗迹之中畅游,探寻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带着微醺的醉意,去见识古罗马的葡萄压榨机、领略中世纪的勃艮第风光、细闻西西里岛的火山岩土。举起酒杯,便能与古人共饮。

与此同时,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寻根之旅,她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与家族的痕迹,触到了土地的温度。不管是人还是葡萄树,都在不断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流浪的葡萄树》是一次微醺的美酒之旅,让我们一起在勃艮第、罗纳河谷、西西里、罗马,探寻欧洲葡萄酒历史的蛛丝马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编辑糖糖推荐

公号ID:unitedbass

影响国际汉学界的经典著作 道家立场的先秦诸子思想 ∣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美]陈汉生∣著 周景松 谢尔逊 等∣译 张丰乾∣校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2020年7月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是著名汉学家陈汉生的代表作。陈汉生的研究对国际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国内学界对他的了解还不多。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更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本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结论等多方面均极具启发性,引起了中西方比较哲学领域多番争论,把西方的先秦哲学研究带入更深的层面和更高的水准。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卞清波推荐

公号ID:gh_4e42c3a4f492

一个关于经济整合和移民迁徙的大型故事,

一段关于文化接触和民族融合的壮阔历史 ∣

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印度]苏尼尔•阿姆瑞斯∣著 尧嘉宁∣译 朱明∣校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今天,世界上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国家毗邻孟加拉湾。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在20世纪后半叶遭到遗忘,今天重新崛起。孟加拉湾整体区域的兴衰,见证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是了解亚洲乃至全球未来的关键。

本书勾勒了孟加拉湾历史上的移民和反移民,也述说了其从跨国流动到民族国家封闭边境的转变,再到新的迁移问题出现的长时段变迁。与迁移同时进行的,是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的反作用。这些问题再也不能由各国政府单独解决,人们需要新的联系感。而孟加拉湾历史中的资源、故事和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种联系。

作者苏尼尔•阿姆瑞斯首次将该区域放在世界历史的中心,整合人类和环境的历史,挖掘大量史料,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致的关注,全景再现了南亚、东南亚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他对该区域历史的生动回顾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为理解和应对亚洲乃至全球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见解。

浙江人民出版社营销编辑陈雯怡推荐

公号ID:zjrmcbs

详尽勾勒阿拉伯科学700年的辉煌历史 ∣

寻路者: 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

[英]吉姆·哈利利∣著 李果∣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7月

《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记述了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产生的伟大人物及其成就,多角度深入分析了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那些曾被遗忘、忽略的伟大人物,那些给予近代西方世界众多科学灵感的先哲,那些增进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科学先锋,在哈利利细致的勾勒下重新焕发古老的荣光。

这些伟大的人物有:在化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贾比尔、科学方法的首倡者伊本·海赛姆、精确测量地球大小的伟大科学家比鲁尼、在数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花剌子米(“代数学”一词便得自其名)、伟大的医学家拉齐,以及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伊本·西拿(阿维森纳)等等。

哈利利希望通过这本书扭转世人对阿拉伯世界与科学关系的刻板印象,他始终以科学家的视角严谨审视这段历史,不断强调“科学方法”和“理性探求精神”这两个重要主题,生动地再现了新的发明和创造源源不断的黄金时代,并深刻反思了当下阿拉伯世界科学发展的现状。

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李媛推荐

公号ID:zghbcbs

揭露种族灭绝背后的扭曲神话、

政治操纵和国际社会的无所作为 ∣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卢旺达大屠杀纪事

[美] 菲利普·古雷维奇∣著 李磊∣译

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最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复仇的诱惑和对正义的要求,人满为患的监狱和难民营。

这是一个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只有坏人的故事?国际社会对此负有多大程度的责任?一个多半由行凶者和受害者构成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社会吗?这些内驱于这部见证文学的问题,使它成为一份绝无仅有的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深刻剖析。

三辉图书宣传编辑温若瑾推荐

公号ID:sanhuibooks

博物馆不仅仅是给观众提供“物”的场所,

同时也是透过“物”去体验、认知、理解的场所 ∣

多感知博物馆:

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

[美]妮娜•莱文特 阿尔瓦罗•帕斯夸尔-利昂∣主编

王思怡 陈蒙琪∣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

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观察当代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探讨了尚未得到系统运用的新领域,即多感知研究,如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觉在博物馆中的利用情况。同时结合博物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的方法探索感官互动如何影响观众对于展品和展览的理解,并特别讨论了如何为感官残障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多感知的服务。

浙江大学出版社营销编辑刘瑾推荐

公号ID:zupress

难得一见的西伯利亚至北太平洋历史题材,

航海探险史领域纪实大师斯蒂芬•鲍恩筹划多年之作 ∣

蓝狐岛:彼得大帝、白令探险队与大北方探险

[加]斯蒂芬•鲍恩∣著 龙威∣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8月

“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至为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极大、耗时极久以及获取至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六分之一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开启了太平洋的皮毛贸易,极大地延伸了俄国的控制范围。然而,在这次艰苦程度远超想象的探险过程中,伤亡惨重,白令船长本人也病死在极寒之地一座无名荒岛上,后来,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直到最近若干年,这场长达十年的壮举,其细节才由历史研究者陆续披露。本书即是对这一事件的完整记录。

北大社·燕大元照法律图书营销编辑李佳男推荐

ID:ilawbook

他的作品坐在19世纪的废墟之上,

却直抵21世纪人心每一处微小的缝隙 ∣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

[巴西] 马查多·德·阿西斯∣著 闵雪飞 等∣译

中信出版·大方

2020年7月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是巴西文学巨匠马查多·德·阿西斯一生中短篇佳作的全面集结,收录了包括《精神病医生》《镜子》《公鸡弥撒》在内的二十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整展现了作家普世和全景的社会观。普遍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书写里约热内卢中下层阶级的日常生活与悲欢离合,以细腻客观的心理刻画与润物无声的微妙讽刺捕捉人物的心理动态与社会现实,主题多涉及嫉恨、虚伪、世情和人性争斗,具有超前的现代性。正如他所言,“我对自然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人”,通过对时代与人情的记录、对人的普遍意义的探寻,马查多·德·阿西斯为巴西文学开辟了一条不状写风景的文学路途。

中信出版·大方向芯颖推荐

公号ID:citic-dafang

当代社会学界最具经济头脑的学者,

为你揭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奥秘 ∣

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

[美]马克·格兰诺维特∣著 张文宏∣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薄荷实验

2020年6月

找工作是一项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城市的282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做的职业调查,发现了人际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关键性作用。

格兰诺维特根据交往时间的长短、感情的强烈程度、亲密行为的有无以及互惠行为的表现,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他根据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提出,主要是弱关系而非强关系才是信息传递的真正桥梁,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弱关系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这就对传统的搜寻模型提出了挑战。

薄荷实验策划人顾晓清推荐

公号ID:mintlab_ecnup

西蒙娜·薇依生前最后一部分手稿

追问人类最严肃的根本问题

以通透而个性化的文明史观探究政治哲学和宗教思想 ∣

伦敦文稿

[法]西蒙娜·薇依∣著 吴雅凌∣译

华夏出版社

2020年6月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极具独特性的法国哲学家。《伦敦文稿》是二战期间薇依在伦敦去世以前的文稿集,多数篇目系为法国抵抗组织撰写。大多数伦敦文稿内容涉及战争时局和国际形势、宪法政党殖民等战后政府重建工作,以及她长期沉思的哲学与宗教问题。相较此前多属未完成手稿或笔记,这些篇目完整独立,一气呵成,谋篇更成熟,尤其走笔中让人感受到为思想寻求语言表述的专注和灵性领悟。读者或许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学说的纲要”的隐约成形。

华夏社科营销编辑浅灰推荐

公号ID:HX_classici

阅读并了解梭罗,是为了重新发现内心的野性与自由 ∣

梭罗传

[美]罗伯特·D.理查德森∣著 刘洋∣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6月

亨利•梭罗于1837年大学毕业,在1862年与世长辞。在这段时期内,他由一名普通的阅读爱好者成长为一名作家与博物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美国一道永久的知识景观。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梭罗的大量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勾勒了梭罗的思想历程及成长经历,还考察了他与爱默生、玛格丽特•富勒、沃尔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来与思想交流,以及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关切与贡献,从而在19世纪的语境中对其一生的心灵轨迹进行综合审视。

读者将会在本书中了解梭罗的真实形象,包括他鲜为人知的情感生活,以及一些被《瓦尔登湖》的盛名所遮蔽的诗作,甚至可以从他的私人日志和摘录笔记中感受到梭罗独特的个人魅力。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梭罗发明了鞋带的系法——这一点应该极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与博物学家的多面性仍待读者去好好发掘。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周易推荐

公号 ID:zjwy_cbs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用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印证佛学中的哲学思想 ∣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美]罗伯特·赖特∣著 宋伟∣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联合读创

2020年8月

人的大脑是为了幸福而设计的吗?

“我”到底存不存在?

一切为“空”,还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为“空”?

如何才能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以超然的视角,抵达更广义的同情;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联合读创营销编辑于兵推荐

公号 ID:creadion

本期内容由索·恩、社科文献、南大社·守望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六点分社、后浪、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上海人民出版社、湛庐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新民说、上海文艺出版社、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江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三辉图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信大方、薄荷实验、华夏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读创、澎湃新闻·翻书党联合发布。

欢迎更多出版品牌加入我们的荐书活动。如有意请发邮件至:bianjituijian100w@163.com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