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已知规模最大史前城址:石峁十年,“石破天惊”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0-08-24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有着四千年左右历史的陕西石峁遗址作为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并于今年5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是石峁遗址系统考古十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聚落与社会—新实践与新思考”暨石峁遗址系统考古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8月24日在陕西省神木市召开。

“十年磨一剑,最终确认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结构形制完备,保存良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在致辞中说。

对于这一震惊学界的中国史前遗址的发现,此前有观点推测此城址为轩辕黄帝居所或都城,还有人说是匈奴族的起源地等。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20大台基南护墙47号石雕南侧面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县级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端的黄河西岸,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碳十四系列测年及考古学系列证据表明,石峁城址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前后,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的重要的考古发现。石峁城址的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对于探索早期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国内外聚落考古的新发现”“聚落考古视野下的石峁发掘与研究”“聚落考古理论和方法的新思考”“聚落考古与古代社会研究”“多学科结合的聚落考古研究”“石峁遗址本体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

 

石峁遗址系统考古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据介绍,考古学者首次关注到石峁遗址是在1958年。时年,陕西省开展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石峁山遗址”(即今石峁遗址)首次被考古工作者记录。由于当年正值“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关于石峁遗址调查的相关信息遗失殆尽,遗址保护等建议亦未引起重视。2010年,神木县文体局向陕西省文物局报告,石峁遗址发现了大量玉器、陶器等文物,被当地文物收藏家收藏。2011年4月,神木县文体局专文呈报陕西省文物局,请求对石峁遗址开展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随即派人考察,目验了一批收藏于神木当地及榆林市的龙山晚期重要文物,尤以玉器令人瞩目,特别是金玉合璧的铜齿环类器物。这批数量庞大的龙山晚期文物据传出自石峁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度重视,随即上报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请求立项并给予支持。2011年,石峁考古调查工作全面启动。2012年,石峁考古发掘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1年7月至9月,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推动下,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石峁考古队对遗址开展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重点复查。通过城墙走向和陶片的分布密度对遗址面积重新进行了测算,确认了石峁遗址是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城和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的一座罕见大型石头城,城垣结构清晰,城门、墩台、马面、角台等附属城防设施形制完备、保存良好,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2015年,调查工作确认了城外有樊庄子“哨所”等石构预警设施,石峁城址的面积继续扩大,超出了原认知的石墙范围。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发掘地点选定的是皇城台地点。“皇城台”是以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为核心的宫城区,多达九级的堑山而砌的护坡石墙环裹着状若“金字塔”般的台体,高大巍峨,固若金汤。之所以在石峁考古工作持续了五年之后,才考虑着手皇城台的发掘,主要是考虑作为核心区域的皇城台,面积宏大,已知遗迹包括了大型宫室、池苑、护墙、门道等等。经过过去数年的全面复查及航拍资料的反复比对,考古工作者基本了解皇城台的结构及周边台体的构建方式。决定选择皇城台通往内城的唯一通道(其余三面三沟环绕),疑似门址的区域进行发掘,了解登台的门址结构及城内主干道路“皇城大道”的走向,同时选择东部保存较好的护墙清理,展现其台体构建方式及气势。

六年来的考古工作不断证明,皇城台应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那么地位突出的皇城台到底为何人居住或使用?考古学者认为,2016至2018年考古工作揭示的种种重要迹象和重要遗物表明,皇城台系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区域,当已具备早期“宫城”性质,或可称为“王的居所”,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早期宫城。而2018年发现的大台基很有可能是皇城台的“重中之重”,未来几年的考古工作将集中在大台基周边,以廓清轮廓、盘理布局为主。

石峁遗址的皇城台位置图

神面与双兽纹石刻,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2000年),砂岩,神木市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第二、三阶护墙

发掘工作启动十年来,石峁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了“石破天惊”式的重要收获。与此同时,石峁遗址的综合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及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 上海博物等多家考古文博管理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神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晓琦在致辞中说到,陕西神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璀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多元文化并存,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交相辉映。特别是石峁遗址,其悠久人文历史、厚重的文化和复杂的建筑工艺举世公认,先后获得多项田野考古发现荣誉,是中华5000年灿烂辉煌文明的实证。

“5000年的文明闪耀星空,石峁从山沟走向了世界。时光压抑不住文明的光芒,十年磨一剑,最终确认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结构形制完备,保存良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在致辞中如是说,他同时也强调石峁的发展离不开考古先辈的耕耘。

研讨会现场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说,石峁石破惊天的发现, 确定了石峁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他指出石峁遗址有助于以更广大的视野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他希望此次会议能为大家提供思想撞击的平台,集思广益,促进学术交流。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在致辞中强调石峁遗址是中国新石器考古的一个焦点,它在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本次研讨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准备充分,将从多角度阐述关于聚落考古的新实践、 新思考。

石峁遗址管理处处长张凌云汇报了石峁遗址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石峁考古队副队长、石峁遗址管理处副主任邵晶汇报了石峁考古的最新成果。

与会人员考察石峁遗址

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11号石雕

 本文参考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及孙周勇《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韩翰关于石峁遗址研讨会的综述等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