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达实智能刘磅:翻开他的故事,就翻开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
△上世纪80年代蛇口工业区
【一】
改革的十字路口
1988年,他们来到深圳的十字路口。
那一年,44岁的任正非创立华为进入第二年,他通过进口国外通信设备,借助深圳地理优势卖到内地,赚了第一桶金,逐步转型自主研发通信设备。
那一年,38岁的郭台铭从美国回山西老家探亲,听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热土,他来深圳考察,租用了宝安西乡一处厂房,开始做电脑接插件的来料加工。
那一年,33岁的马明哲作为最早的倡议者和主要创办人,在蛇口催生平安保险,他作为一号员工向董事会汇报了闯进中南海拿下商业保险批文的经历。
那一年,25岁的中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硕士毕业生刘磅随着南下的热潮,坐着绿皮火车踏上深圳的土地,他站在尘土飞扬的深南大道十字路口,很激动也很迷茫。
2020年的夏天,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和深圳一起走过32年岁月的刘磅,回顾当年第一次抵达深圳,看到五彩缤纷的广告牌,鱼贯出入的进口车,飘出面包香味的西餐厅,还有餐桌上的易拉罐,感慨地说,“我那时候是穷学生,看到深圳就是天堂,这一切给我带来巨大的冲击,穷则思变,让我产生创业的原始动力。”
当年那个“穷则思变”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是世界物联网500强企业达实智能的创始人、董事长,研发智能物联网平台和终端产品,从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交通等领域提供城市物联网建设和服务,为国家搭建5G新基础设施。
当年那个站在深南大道胸怀千万里的新深圳人,如今已经在盛产财富和传奇的粤海街道办、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起中国首座“双标准、三认证”绿色智慧超高层建筑,站在建筑顶端,就可将中国硅谷、深圳湾超级企业总部尽收眼底。
在深圳特区进入40周年之际,刘磅创立的物联网龙头企业达实智能也进入第25个年头,同时迎来上市的第10个生日,已经华发满头的刘磅,以一颗少年的心,再次站上时代的十字路口。
【二】
达实的故事
“公司为什么取名达实?”
“这是当年校领导的赐名。”
刘磅、达实智能、深圳特区的故事,就从达实二字说起。
时光穿梭到刘磅的学生时代,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积极活跃的他参与创办一家研究生会的公司,校领导希望当年一心想赚钱的这帮年轻人可以老实一点、诚实一点、务实一点,所以送了达实两个字给他们。
当年那位老领导一定不会想到,无意的赐名,在若干年后,成为时代前沿一个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的精神内核。
“当我在深圳创业时,秉持务实发展的理念,还是给公司取名达实,2000年公司初步站稳脚跟,我经过思考将达实诠释为——达则兼善天下,实则恒心如一。”刘磅和我以达实二字开场,打开他和深圳和这个时代风雨与共的32年。
△达实智能创业团队合影(左二为刘磅)
2020年4月21日,坐在我面前的刘磅,一头华发,睿智从容,仿佛每一根银丝都染上岁月的风霜而特别有力量感,他说话声音平缓温和,思路清晰吐字成文,随着他的讲述,一步步打开这个时代以及和时代同脉搏的达实智能的画布。
刘磅出生在安徽盛产煤矿的重工业城市淮北,本科就读老牌理工科名校、合肥工业大学,那段时间他就埋下创业的种子,萌生实业报国的想法,1988年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正逢改革开放在深圳进行得如火如荼,刘磅随着全国大学生南下的热潮,怀抱青春和梦想踏上深圳的土地。
1988年的深圳,深发展股票首次在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深圳股票交易序幕就此拉开。
1988年的深圳,公布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房屋是商品的观念由此走向全国。
1988年的深圳,全国首次出租车牌照公开拍卖,每个出租车牌照拍卖价达19.4万元。
荷尔蒙爆棚的深圳,和同样荷尔蒙满怀的刘磅相遇,接下来的故事注定是多彩的。
和彼时绝大多数南下的大学生一样,刘磅第一份工作来自于系统分配,在有色金属联合公司下属的一家企业科技开发中心做了两年的技术开发,这两年让他潜伏的创业想法再次被点燃。
1990年,再也按捺不住创业热情的刘磅开始试水,依托深圳进出口的政策红利,加入中国航空航天进出口公司旗下的一个公司里做承包经营,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发展最初主要靠国家进出口政策,彼时,我们国家几乎所有的机电产品、计算机产品都是从深圳海关进出口,刘磅和团队就做计算机控制产品代理进口业务,把国外先进的工业控制器从香港进口到深圳,再卖到全国各地。
没错,刘磅深圳故事的开局和任正非一模一样,就在刘磅和小伙伴在深圳海关忙着计算机控制产品进口时,任正非创立的华为,作为香港一家生产程控交换机(PBX)公司的代理商,同样在深圳海关活跃着。
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涤荡深圳大地,一个新的历史机会降临在29岁的刘磅身上。
刘磅听闻深圳中航技术进出口公司下属子公司严重亏损,急需注入新团队和新业务,有位老领导当时送了刘磅八个字:发展自我,报效祖国,在这样的感召下,刘磅带领十几人的团队,入驻严重亏损的公司,打拼三年,扭亏为盈。
“刚来深圳做技术、承包做生意、加入国资学管理的7年,是我革命探索的7年。”这7年的摸索,让而立之年的刘磅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并且以昔日大学领导的赐名为公司名字——达实。
【三】
深圳25年缩影
“达则兼善天下,实则恒心如一。”4月21日清晨,当我第一次来到达实大厦所在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南一路时,工作人员正擦拭大门外公司的铭牌。
眼前这座达实自建的200米超高层办公楼,就是传说中的绿色智慧建筑样板楼,是中国首座获得“双标准、三认证”的超高层绿色智慧大厦,也是截止目前深圳仅有的两座获得美国LEED最高级别铂金级认证的大楼之一,由达实运用自主核心物联网技术打造而成。
不用去前台办理访客手续,不用出示身份证件,只要站在闸机入口,对着镜头,一秒后闸机自动放行,因为提前和工作人员在APP做了访客预约,系统自动识别,甚至我连口罩都不用摘下,就进入这座处处埋伏黑科技机关的智慧大厦。
刘磅的办公室位于这座智慧大厦的12楼,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不远处是腾讯总部滨海大厦,视线再远一点,就是汉京金融中心,这座建筑身上常年打出I LOVE SZ标语,提醒每一个行经于此的人——来了,就是深圳人。
思绪再次把刘磅牵引到25年前,达实起步时。
位于深南大道只有11层的上海宾馆,是深圳这个城市的坐标原点,也是达实智能这个企业的坐标原点。
“当时我和几个硕士同学一起创业,我们在上海宾馆旁边的酒店租了一个办公室开始公司运营和发展,那里是孕育达实最初的土壤。”刘磅回忆说,“那时公司刚成立,大家工作到很晚就睡地毯,很长时间一天24小时都窝在那个小房间里。”
△上海宾馆
打开达实25年发展史,就是打开深圳的25年经济史。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达实也发展了25年,达实正是深圳发展的一个缩影。”刘磅和我清晰描绘了达实25年三个阶段的篇章。
今天已经是物联网龙头企业的达实智能,在1995年还没有物联网这个概念的时候,做计算机控制产品代理进口业务起家,彼时依靠的是深圳改革开放之初的进出口政策红利。
“我的第一批产品是卖回母校中南大学,当时采购和使用我们这套系统的讲师,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自动化届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了。”那些澎湃青春热血的日子,让天命之年的刘磅至今想起仍眼泛柔光。
做代理进口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改革开放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深圳可以进口计算机,北京上海也可以进口计算机,这股浪潮下,深圳进入来料加工阶段,做进口加工再销售,达实也随之从代理进口业务进化到系统集成业务,把买来的设备编上应用程序,应用到工厂的自动生产线上。
改革开放再深入,国内设计院研究所也可以做系统集成设备业务,深圳也随之改变,1999年有了高交会,深圳从来料加工转型为自主创新,达实也从系统集成转型为基于自主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
随着国内各地改革开放推进,北京上海也有自主创新产品的生产,总是比别人快一步的深圳进入基于自主创新产品的高端服务业,达实再随之迭代升级,进入基于自主创新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
纵观达实25年发展业态,从代理进口到系统集成到自主创新研发再到自主研发产品的服务,走的每一步都是紧贴深圳经济发展的脉搏。
东方风来满眼春,时代的风向,总是和与达实的梦想并轨。
△2010年6月3日达实智能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2010年6月3日刘磅在深交所敲钟
回顾企业25年发展,刘磅的总结很质朴——“做企业其实就是做人,把人做好了,就赢得用户信任;把事情做好,就赢得用户由衷的感谢,就会激发我们心中的能量。”
【四】
转危为机
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成了疫情之下中国新鸡汤,用这句鸡汤总结达实25年发展再合适不过了。
“这25年,达实智能经历多次大环境的动荡,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次危机,达实都能转危为机。”刘磅记忆的画布再次打开,这次把镜头推得更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当时市场上有两大机会,一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二是粮食仓储系统的建设。
达实抓住了中国粮食仓储建设的机会,自主研发粮食仓储的粮食监管系统、粮食熏蒸系统、粮食测控系统等产品,一跃成为行业的主力。
△达实第一个项目:云南曲靖协联电力公司
△达实第一个海上平台项目:中海油W11-4采油平台
△达实第一个粮库项目:花都粮库
△达实第一个楼宇自控项目:深圳新闻文化中心
2008年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国家投资轨道交通业务,达实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化建设,面向全国推出新产品——创新研发的轨道交通综合管理控制系统,达实也因此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困局。
△达实第一个地铁项目:香港地铁柴湾车厂
△达实第一个小区项目:招商海月花园
△达实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深圳金山大厦
△达实第一个数据中心项目:世纪互联佛山数据中心
2019年遭遇中美贸易战去杠杆,今年又遇到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社会危机,国家提出用“新基建”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困境,达实也基于5G物联网产品的研发,通过物联网产业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新基建”浪潮。
△达实第一个医院建设一体化实施项目:仁怀人民医院
△达实第一个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淮南市健康医疗大数据PPP项目
每次转危为机的背后,是达实善于调整战略,紧跟市场变化的思路。
25年前,达实智能创立之初,刘磅最开心的事是拿到单子。
25年后的今天,达实智能上市10周年的日子,刘磅说自己最开心的事是希望通过物联网为大家带来心与心的连接,提升大众的心灵品质,奔向幸福生活。
“以前我们习惯把成绩归功于勤奋和努力,现在发现个人的勤奋努力占很小部分,要感谢的是时代和国家带来的机遇。”站在达实大厦的办公室,望着窗外不远处汉京金融中心建筑打出的I LOVE SZ标语,刘磅若有所思。
2020年8月17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城市上空,一架直升机掠过达实大厦所在的深圳湾企业总部基地,一个新的时代又要来临了。
【对话5G】
深圳按下开关,20毫秒内点亮上海的灯
1.深圳率先进入5G时代,您能否对5G做个详细描述,拉近我们对5G、对物联网的认知?
刘磅:5G具备高带宽、大连接、低延时三大特点。
比喻的话,就是大连接能让每一粒沙子互联互通;高带宽可以1秒下载一部电影;而低延时能给物联网带来质变。
比如5G可以在20毫秒内实现通信,那么在深圳按下开关,20毫秒内,上海的灯就能点亮。
5G带来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在云端做集中管理和控制。
这就要提到疫情中的一个故事,抗疫阶段,我们接到温州市政府的求助,几千人要在楼里办公,能否通过门禁管控系统,实现16批次员工分批吃饭,减少感染风险,希望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抗击疫情。
当时我们负责研发的同事在湖北咸宁,负责测试的在深圳,负责下载运营服务的在杭州,大家都去不了温州,于是就异地协作,各自在家里办公,只用了6个小时,就全线升级物联网系统,满足了政府的防疫需求。
假设不只是温州,全国各地都提出这样的需求怎么办?如果5G时代来临,我们可以把系统移动到云端,在云端升级,让用户都可以升级使用。
2.针对5G,达实做了哪些准备?
刘磅:关于5G,相关的行业标准还在制定和落地,我们也和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在物联网终端产品做研发,做物联网管控平台的准备工作,我们把这些智能终端和智能管控平台组合成解决方案产品,应用在医院、地铁、数据中心以及智慧办公、园区等各个细分市场。
比方说,这次疫情,我们参与建设了16所医院,包括武汉雷神山、深圳“小汤山”、北京“小汤山”、雄安三县医院等等,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院领域的广泛应用。
新冠疫情,可以说对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做了一次很好的检阅,这次达实公司抗击疫情,是自下而上的,许多员工主动支援各地医院建设,我们第一批去往武汉的同事连口罩都没有,后来还是借的;我们咸宁的同事,一路找县、镇、市开证明,才得以去往武汉支援雷神山;我们还有同事从宝鸡开车出发,去到西安接上另一个同事,连夜驱车1000公里赶往武汉,这个方面的例子很多。
以前碰到大灾大难,我们捐钱就算完成任务,现在不仅是捐赠物资,还全球采购物资,员工更是冲上第一线,我们把防护服在最紧急的时刻送到第一线,支援了62个城市,104个医院,包括我本人现在回想这些都非常感动。
3.北在雄安,南在粤港澳,达实智能在这两个关键经济区都做了哪些工作?
刘磅:我们是第一批去雄安的企业,而且坚持到现在,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比如我们参与了雄安负压隔离病房的建设,为雄安市民中心提供了行政办公社区全面物联网的解决方案,还以参建单位身份获得了鲁班奖。
2018年,雄安的建设不像深圳前海这样迅速地、大规模地展开,这个过程中走了一批企业,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心中笃信国家大事,千年大计。现在,达实已经扎根雄安,在北方有了总部基地。
我们在深圳创业,大湾区是达实的大本营,在粤港澳地区,我们把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到细分领域,比如深圳地铁、深圳技术大学、平安金融中心、市民中心、汕头医院等,今年大湾区的市场还在扩大。
4.物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刘磅:500年前圣人王阳明说过一句话,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物联网不是改造世界,不是控制世界,物联网的本质是唤醒世界。
5.企业发展每一步都很不容易,您如何规划达实的未来?
刘磅:上市10年,我们准备好了物资和精神基础,迎来了物联网的5G技术革命,遇到了新基建的大市场,赶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2019年,我们确立了企业的使命——万物智联,心心相通,并结合我们“达则兼善天下,实则恒心如一”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做值得信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建设服务商的企业战略,实施为客户寻求下一个雪中送炭机会的企业战术。
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建成一个伟大的公司。
达实今年才25岁,只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我希望能把达实做成百年老店,所以,达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