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裸体远足?这很德国

2020-08-25 16: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环行星球 环行星球 来自专辑关于德国的一切

文/芙汤

图文:审稿-嘟嘟、排版-夏文琪

封面图:©by-studio/Shutterstock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停住了全球人民的脚步,而这对于这个世界上最爱走路的一群人来说,想想也是很难受的。

世界上最大的远足节日

在德国,有一个专门为喜欢走路的人设立的节日,每年节日期间数千人一齐拥入大自然的怀抱,一起走路数个小时。

这就是德国的“远足日”,或者“徒步旅行节”。

这个节日由德国远足协会举办,至今已经办了119届。其在每年夏天举行,持续六天,在星期三开始,并在下一个星期一结束。

每年的节日都会先评选出一个适合远足的城市,届时数千人一齐远足、聚会。节日的高潮则是一场盛大的游行。

1948年,在斯图加特的第47届远足日游行(左)

2010年,在弗赖堡的第110届远足日活动(右)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不过,本应今年7月举行的第120届远足日活动,因为疫情的影响推迟了整整一年,叫人惋惜。

这一届的远足日口号是“狂野,多彩,健康”(Wild. Bunt. Gesund.),真是对远足的特点总结得非常贴切。

2010年,弗赖堡第110届远足日游行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远足的魅力

原定7月1日到6日举行的这次节日,地点选在了黑森州北部的温泉小镇巴特维尔东根(Bad Wildungen)和埃德湖(Edersee)的冒险区。

制图:孙绿

正好我也住在黑森州,虽然不曾去过这个小镇,但是之前远足去过另一个温泉小镇巴特柯尼希(Bad König),这个“巴特”在德语里就是洗澡、浴场的意思。

说来有趣,德国有很多温泉小镇,其旁边往往也有一条美丽的远足路线。看来过去的人,也都知道走完一天的路泡个温泉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情。

黑森州有一条欧登瓦德山脉(Odenwald),是很有名的远足胜地。其中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远足路径。森林中也随处可以见到各样野生的浆果、蘑菇。有一次我甚至看见了野鹿和灵芝。

一次远足记录

来源:作者

歌德曾经说过:“山是沉默的老师,并使她的学生沉默。”(Berge sind stille Meister und machen schweigsame Schüler.)看来歌德本人也是一个远足爱好者。

德国远足的网站信息建设十分完备。不仅有各个地点路线的介绍、图片,还有不同的难度系数提醒,适合去的月份、路线图、需要的时长和海拔变化等等也一应俱全。

一般难度系数低中等的路线,路途会比较平坦,即使有爬坡也不会有太多障碍,比较亲民,时长也较短,全程大概十公里左右。

难度系数高的,可能有十几二十公里,需要做好专业的准备,更要注意选择时机,雨后大风或者冬天就不一定适合了。

网站上可以下载到所选路线的GPX数据,可以很方便的载入手机,提前计划。有了这个高科技版指南针,就不用怕迷路了。

比如这条路线,为中等难度,预计耗时2小时20分钟,全程8.12km,海拔变化200m。
这条路线就是高难度级别了,全程有19.1km,需要6小时16分钟走完,海拔变化有780m。
而这一条路线,全程虽然只有4.03km,海拔变化也只有120m,但是却定为了高等难度,那么就说明道路会非常难走,从图片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二。这时候一双好鞋和专业的徒步手杖就是不能少的。

不过别看网站信息建设完备,很多路线并不是经过开发的,完全是纯天然的自然小径,或是山间野路,所以也有一定的危险系数。选好季节和天气就很重要了。

我最初之所以选择了Bad König这个小镇作为第一站,也是因为网上显示难度系数不高,大概只需要两三个小时便可走完,全程12千米左右。同时有山有水,比较符合自己对美景的想象。

就是这一次远足初体验让我对自然和远足的魅力叹为观止的。

当时去的时候是秋天,刚到达目的地,满山的红叶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于是便迫不及待想要深入山间一探究竟。

摄影:邹德华

山地远足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只有平地的美景,它是有高度的,高度对人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欣赏到绝景的机会。

正好赶上当天天气极好,晨间的清凉还没有褪去,林子里还有一些湿气。而后阳光洒进来,把山林透射得如仙境一般。

摄影:邹德华

那时万籁俱寂,可突然又仿佛听见了下雨的声音。

驻足聆听,发现原来不是下雨。是露珠从极高的树冠落下,打在了下方的叶子上,叶子们又伴着阳光落下,互相碰触发出了悄悄地窸窣声。这是纯粹来自自然的声响,没有一丝人工的痕迹。

毫不夸张,当时眼眶就湿润了。尽管知道自然是美的,但是没有想过误打误撞,见识到了如此禅意的景象。这一刻,我觉得远足不仅是一项运动,它更像是一种对自然的朝圣。

远足小历史

据说最初的远足就是起源于朝圣活动。

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纳是第一位基督教的朝圣者。传说她的儿子将基督教设为国教之后,她徒步赤脚从罗马走到了巴勒斯坦,成为了朝圣者的榜样。

1300年,为了拜访教皇,曾有两万人前往罗马朝圣。许多现在流行的长途远足路线,比如西班牙著名的圣雅各之路,最初都是朝圣之路。

圣雅各之路
去往奥地利 Vierbergelauf的朝圣者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不过,如今我们说的真正的远足,必定是基于无目的的徒步活动。

德语远足协会的一项2010年全德范围内的调查表明,现在人们所认为的远足,是一项基于无目的的深入大自然的休闲活动,行走持续一个小时以上,且配备专业的设备。

按照这个定义,历史上真正的“运足”运动的发明者,应该是意大利的弗朗切斯科·佩特拉卡。

他和他的兄弟在1336年攀登了普罗旺斯地区海拔1900米的Mont Ventoux。他说,他唯一的动机就是“渴望用肉眼看到这片地球的异常高度”。

在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人类远足的记录都很少。直到启蒙运动后,诗人和画家们担当了远足的传播者。他们将自己所到之处的景色表现在作品上,让人们发现了自然的魅力。

瑞士画家卡斯帕尔·沃尔夫画的阿尔卑斯山

瑞士最受欢迎的一些目的地还有哈茨、吕根和撒克逊

艺术家们的记录让这些地区广为人知,有钱的绅士们想要自己亲眼目睹一把美景。这也是德国旅游业的开端。

到了19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网的建立,普通市民可以自己去探索深山。大众旅游业便在阿尔卑斯山地区逐渐兴起,人们的运足兴趣渐浓。

德国诗人威廉·穆勒写过一首诗,其中第一行有“远足是磨坊主的欲望”一句,后来有一首同名歌谣诞生,成为了德国最著名的远足民歌。

现在在德累斯顿的Müllerbrunnen纪念碑上,还刻有该歌词的开头。

德累斯顿纪念碑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德国人有多爱远足

德国人有多爱远足,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出来。

单是再日常不过的上街,随处可见的冲锋衣且不说,还时常能见到中年,尤其老年的德国爷爷奶奶,不是拄着拐杖,而是拄着专业的徒步手杖行走在大街上。

来源:作者

大概为什么这些八九十岁的白发老人个个这么硬朗,从这里也能窥见一二了。

明镜杂志早在2008年就报道了“德国的远足热潮”。

根据一项来自德国远足协会的研究,有57%的德国人称自己为远足者,55%的人表示他们从春季到秋季每月都要远足几次。甚至在冬季也有30%的人每个月都会远足。自1980年代以来,德国的远足人数一直稳定增长。

其实德国的多低山脉地形也为人们远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的远足路线可供选择。

黑森林和阿尔高低山脉的地区是热门之选,反而阿尔卑斯山这样的高山脉没有那么受欢迎。毕竟安全又优美,谁不爱呢。

如果不去,才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

阿尔高地区

来源:aktivindenalpen.com

千奇百怪的远足

其实远足在德国远不止爬山这么一种形式,他们是玩出了很多花样的。

比如裸体远足,一些自然主义者们会选择比较少有人去的路线,进行一趟全裸远足。

嗯…,大概是为了让自己更充分地融入自然吧?

德国哈茨有一条专门的“裸体远足路径”,叫Harzer Naturistenstieg,是德国最古老的裸体远足路线。

哈茨的裸体远足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裸体远足者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这条路径在2008年被提出设立为专门的裸体远足路线,并在2010年正式公布。为了更加适合远足者,还专门拔除了路上的荆棘和荨麻。

2017年,又有一条新的裸体远足路线在Lüneburger Heide成立。

不过,既然男女裸体共浴的浴场在德国已经见怪不怪了,裸体的远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除此之外,还有夜间远足、赤脚远足等。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业有赤脚主题公园或赤脚远足路线,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体验赤脚远足。因为人们相信,赤脚走路是有益于健康的。

赤脚远足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夜间举火炬远足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还有一种团队的远足游戏,叫Geocaching,有点类似于定向越野。规则就是事先在目标范围内藏有一些特定标志的藏宝盒,根据GPS的定位,玩家去寻找宝物。

据说这个游戏已经有了160年的历史,而且有统一的被广泛使用的符号。

总而言之,对于这群最爱走路的人,形式可以是千千万的,唯一不变的一条,就是一定要深入自然,感受自然。

最近看到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即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成立,大家到时也可以多多地出去 “狂野,多彩,健康”一把!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原标题:《裸体远足?这很德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