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画中的隐居生活
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出近30件(套)古今名家经典画作,分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乡”、“当下自我”四部分,借由渔父、草堂、桃源的意象带领我们走入古人的隐逸世界,再借着明媚的江南水乡引领观众回到当下自我。
今天,请大家跟随龙小编,走进本次展览的首个章节“孤舟草堂”,探索吴伟、文嘉、张路、陆治、龚贤、袁耀等笔下的隐逸生活。
“心不为形役: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
孤舟渔父,做为古代隐逸题材的意象由来已久。《楚辞》和《庄子》中的渔父形象,是清高孤洁、避世脱俗的智者&隐士化身,顺应自然、淡泊宁静、超越外物。王维、李白、柳宗元、韩愈、张志和、苏轼等一代文豪,也留下了不少诗句,表达对渔父高洁情操的崇敬以及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韩愈,《湘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草堂高士,亦蕴含了归隐、出世的精神内核,唐代卢鸿最早将“草堂”引入山水画中,开创山水画描绘草堂的先河。高士居于草堂,或许代表着主体想在尘俗与孤高中找到平衡,构建一个清新雅致的桃花源。
“心不为形役: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孤舟草堂”部分展出了9件作品,首件是明代“浙派”代表人物之一吴伟的巨幅画作《柳荫炊钓图》。渔父在孤舟中做饭,一缕炊烟腾升,让隐逸的渔父形象多了一抹人间烟火的色彩。
吴伟(1459-1508)虽曾于明宪宗、孝宗两度短暂任职于画院,被孝宗赐“画状元”印,但都因不耐官场的挤兑,返归南京,居于秦淮河畔。他经常接触底层社会,比较了解世俗生活,其人物画创作除了儒家文人、道家仙人、禅宗高僧等外,也常用粗放飘逸的笔触刻画渔父、农人、樵者等社会底层人物,在传达市民阶级审美情趣方面,有独到之处。
吴伟,《柳荫炊钓图》,绢本水墨,296.7×159.6cm,明,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此展区有8件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包括“浙派”名家张路的《山水人物册页》,作品共六开,两开为人物画,四开为山水画。山水画描绘了渔父行走水岸,文人雅士泛舟于山水间的场景,细腻生动。
张路(1464-1538)一生未入仕途,游情于绘画创作,早年学戴进,到南京后学吴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质朴,神态清朗,景致简略,笔墨遒劲,风格豪放,开后来学者粗率之风。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张路,《山水人物册页》局部,纸本设色,33×59cm×6,明,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文嘉《蘋洲垂钓图》,画面中部靠下,渔父坐在孤舟中垂钓。他的身前,江水奔腾,水的对岸,高山险峻,营造出孤静之感。文嘉(1501-1583)是“明四家”文徵明的次子,受文徵明“隐逸”思想的影响,面对屡试不第、官闲职冷的仕途时,潜心绘画创作,悠然自得于山水间。
文嘉,《蘋洲垂钓图》,纸本水墨,82×32.5cm,明,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陆治《仿王蒙山水》,铺面而来的高山峻岭、飞瀑流泉占据了大幅画面,起伏的山峦之中有数间草堂,近处有隐居的高士。因为父亲与文徵明交谊深厚,陆治(1496-1576)从学于文徵明,为其得意弟子。在文徵明的影响下别出蹊径,山水既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
五十岁左右,陆治隐居支硎山读书作画,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也更加深刻。陆治晚年生活清苦,甘于隐居生活,直到万历四年去世,没有放下画笔。
陆治,《仿王蒙山水》,绢本设色,130×37cm,明,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龚贤《别馆高居图》,近处有草堂、高树,横贯画幅的溪流,远处是蜿蜒深壑的山峦,有泰山压顶的气势。龚贤早年好用淡墨,人称“白龚”,晚年则擅用浓墨,人称“黑龚”,此图淡皴轻染,反复累积,墨不浓而厚,笔极秀而苍,画法与格局已具晚年画作气象。
龚贤(1619-1689),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与南京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等并称“金陵八家”。
龚贤,《别馆高居图》,纸本水墨,212.5×55.5cm,清,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袁耀《绿野堂图》,描绘了唐朝裴度隐居洛阳时的“别墅”绿野堂。袁耀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屋宇楼阁和谐地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展现了“界画”精妙入微的表现能力。
绿野堂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裴度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历任显职,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晩年因宦官专权,辞官退居洛阳,“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
袁耀,《绿野堂图》,纸本设色,196×124cm,清,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黄宾虹《高士临流》,隐居的高士临江而坐,远处的山川层层深厚,十分挺拔。黄宾虹(1865-1955)精研传统的同时,关注写生,早年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黄宾虹,《高士临流》,纸本设色,136.5×67.5cm,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孤舟草堂”部分还展出了两件溥儒作品:《山水册》、《秋山高士》(萧愻、溥儒共同创作)。溥儒(1896-1963)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䜣次孙,曾留学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住北京,后隐居戒台寺十年,专事绘画,以卖书画自食其力。1949年移居台湾,次年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儒山水注重线条钩摹,主张树立骨力,在笔法上具有北宗的厚重古朴,而在意境上却显示出南宗的萧远淡泊。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皆含藏其文人高洁的气质及对及渔樵耕读隐逸世界的向往,散发着真切丰富的生命内涵。
“心不为形役:从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览现场,图为溥儒《山水册》,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摄影:洪晓乐萧愻、溥儒,《秋山高士》,纸本设色,135×63cm,1944,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五展厅正在展出原标题:《LONG玩艺儿 | 古画中的隐居生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