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农贸市场如何放心去?怎样判断是否需要戴口罩?专家答疑
经济日报8月23日消息,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各地正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然而,专家表示,当前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每个人都应主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松懈。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专家表示,我们既不能极度紧张害怕,也不能完全放任松懈。当前,疫情防控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公众应坚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可能存在的反弹风险。那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做好健康防护呢?就公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农集贸市场应怎样放心去
民以食为天。农集贸市场作为百姓的菜篮子,很多人每天都要去买菜。随着近来少数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不少人担心,农集贸市场怎样才能放心去?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姚孝元表示,在环境管理方面,要保持集贸市场环境清洁,加强通风。对于顶棚式或露天农集贸市场,要求设立在比较宽敞的地方,通风比较良好;对于室内农集贸市场,如果在气温比较合适的情况下,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同时,要及时清理地面与摊位上的垃圾。如果地面设置有地下明沟,要保证其畅通,没有污水、污物残留。每天市场经营结束后,要对地面、摊位、地下明沟、垃圾收存点进行彻底清理、清洁和消毒。
“在经营管理方面,综合性市场最好按照果蔬类、肉类、禽类、粮食类、水产类等进行分区,每个分区要有相应管理制度,明确专门责任人员,还要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防护。”姚孝元说,对于市场工作人员与经营者要建立健康监测制度,一旦发现有异常健康情况,要及时就医、报告。工作人员与经营者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经营者在处理肉类、禽类、水产类时,建议要戴好手套。消费者进入市场前,应按要求出示健康宝,接受体温检测。此外,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市场内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市场有条件时,要配备手消毒液,并通过海报与电子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和措施。
到医院就诊有何注意事项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出现身体不适。那么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到医院就诊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研究员沈瑾介绍,患者去医院之前,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就近医院,以降低就诊路途中感染风险;并要预约挂号,约好就诊时间。去医院之前,患者最好能了解一下整个医院布局,以减少在医院中来回走路或者停留过长时间。在去医院途中,建议大家自驾出行或步行、骑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个人一定要佩戴口罩注意防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与其他人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到达医院之后,由于医院环境比较特殊, 建议大家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候诊时,要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沈瑾说,就医过程中可能会有取号、按电梯等操作,建议大家尽量减少这些操作;当不可避免地碰触了这些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以后,要及时实施手部卫生清洁,可以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在整个候诊就医过程中,建议只做必要检查,尽量缩短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在医院时多走楼梯;必须乘坐厢式电梯时,建议大家分散乘梯,避免人群聚集。结束就医后,大家要尽快离开医院,回到家中要及时做好手部卫生清洁。
理发时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理发是大家的刚性需求。然而,理发时人们与理发师的距离较近,共处时间也较长,交叉感染风险增高。那么,理发时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姚孝元认为,针对去理发店理发,个人要从3个方面做好防护。一是理发店环境要符合国家标准,比如理发店室内空气质量,包括甲醛、可吸入颗粒物、苯、氨的浓度要符合国家标准;二是理发店内所用理发工具与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如毛巾、梳子等,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三是理发店要确保良好通风,在气温允许情况下,尽量开窗、开门,加强自然通风;如果夏季需要使用空调,要确保空调能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该关闭回风或者关小回风;为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空调系统使用安全,要定期对空调一些部件,比如风口、冷凝器、过滤网进行清洁消毒或者加以更换。
“人员健康监测与防护也要特别注意。”姚孝元说,包括理发师在内的理发店工作人员,要做好健康监测,每天要测量体温,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尽快就医,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理发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佩戴好口罩。顾客进店时也应按照防控要求,出示健康宝,接受体温测量,在店内要保持与他人合适的安全距离;理发店也应该配备一些手消毒剂,并通过电子显示屏或者理发师告知等方式,向顾客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措施。
怎样判断是否需要戴口罩
口罩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公众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口罩的佩戴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戴口罩是基于感染风险的判断,第一是看有无感染源,第二是判断暴露的风险高低,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人们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职卫所研究员孙承业介绍,佩戴口罩要视人们所处环境而定,其中需要了解所处区域的风险等级。政府会通过多种渠道公布风险等级及调整信息,大家所处环境的风险等级越高,佩戴口罩的要求也越严格。按照要求,会有很多场合需要戴口罩,这时人们要更严格地按规范佩戴口罩。此外,还需要看个人所处的局部区域,具体包括居住的小区、旅行住的旅馆以及工作单位等环境。这些所处环境管理的是否规范、严格,是否能很好执行政府规定的制度等,都是人们判断是否佩戴口罩的参考。
“具体到每个人的判断,大家首先要知道并判断所处地方是否可能出现人员聚集。”孙承业说,这里的“聚集”分两个层面,一是有多少人在多大空间里活动,是指人们相互间是否能保持安全防护距离。如果人多、距离近,就需要戴口罩,而且应严格地按要求佩戴。二是要判断人们在这个环境中停留的时间长短,比如只是从菜市场门口路过,可以不戴口罩;如果人们在人群密集场合逗留时间较久,比如乘航班,整个航程可能长达数个小时,就要全程佩戴口罩;像高铁这样的环境,即使身处半个小时或者更短,也应全程佩戴口罩。
同时,大家要判断所处区域是否通风良好,如果置身于露天、户外区域,且没有人员近距离接触,则无需戴口罩;如果处在室内,并有良好通风,这种场合就相对安全,反之就不安全。例如:地下农贸市场中如果既卖肉、又卖鱼,空气流通很差,这种环境的潜在传染风险就很高,需要全程严格佩戴口罩。此外,大家还需要了解周围人的大体情况,以判断其安全性。例如:对公交车售票员来说,同车乘客难以查证是否来自疫区、安全不安全,这时就要佩戴口罩;如果在办公室中长期一起工作,彼此及家人的情况都很清楚,如能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也可以不戴口罩。
(原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防护最重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