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肇兴侗寨,盛夏里的古韵村寨

2020-08-23 1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骆闻迪

位于黔东南的肇兴侗寨,是个古老而极具风韵的小小寨子,我在盛夏的傍晚来到这里。侗寨四面环山,鳞次栉比的房屋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聚之后穿寨而过,整个侗寨在古意中泛着亮色,给人无限遐想。

肇兴侗寨全景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侗族“三大件”:鼓楼、花桥和戏楼

进入侗寨,一定会先被这里的鼓楼吸引,而鼓楼正是侗寨的灵魂所在。

古老的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排枋纵横交错,上下贴合,层层叠叠而上,整个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坚固严密,百年不朽不斜。

侗寨鼓楼

它高耸于侗寨之中,飞阁垂檐,气概雄伟,瓦檐上雕塑或彩绘着山水、飞鸟、龙凤、花卉和人物,栩栩如生。在鼓楼的顶层,悬挂着一个长形细腰的牛皮大鼓,这就是“鼓楼”名字的由来。

在肇兴侗寨,共有五座鼓楼——仁、义、礼、智、信。这五座鼓楼象征着寨内的五大房族,或称之为五大村团。“未建寨,先建楼”,每一个侗族古寨的诞生和发展,都围绕着鼓楼展开。在过去,如果遇到土匪骚扰,或寨火山害,便会有专人上楼击鼓预警,一楼鼓鸣,村寨相传,百姓们应声而至,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如今,“踩堂祭祖”“集众议事”“嫁娶丧葬”“迎宾送客”等所有寨民的人生大事都在这里举办。

鼓楼下看电视的侗族老人

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热辣,这个时候的鼓楼里已经坐满了人,当地的侗族人三三两两围坐着话家常、抽旱烟,几个老人认真的观看电视剧,还有些手里拿着篮子干些轻巧的手工活。若是坐着疲乏了,就随意地躺在鼓楼下宽大的凳面上,任凭鼾声传出。

鼓楼下抽旱烟的老人

“八月份以后,天冷了,我们会在鼓楼里烤火,在鼓楼的火塘边围坐聊天,要是等到三月份后天热了,就去花桥上乘凉,桥上通风好,风吹来凉快。”叼着旱烟的侗族老人慢悠悠的说到。

花桥,又称风雨桥,是除了令人惊叹的鼓楼之外,侗族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这是一种古老的廊桥式建筑,柱、枋、檐板,均绘塑彩画,廊道两侧设长凳,供人休憩。花桥也是年轻人幽会和对歌的地方,相传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仙,侗族人希望在桥上拾得好姻缘,因此将花桥建在了寨头村尾最富“灵性”的溪河畔。

侗寨的鼓楼和花桥

穿寨而过的小溪哗啦啦的流淌着,渐进的夕阳霞光笼罩着河面和花桥,将花桥映衬的更加熠熠生辉。这时候别着急走,或和坐在桥上的侗族老人简单交谈几句,或看看桥下流淌的小溪,或是坐在桥凳上闭目小憩,享受一下侗寨傍晚的宁静时光吧。

在侗寨,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鼓楼的地方,必然有花桥和戏楼。侗族的老人说,这三大件是侗族人民的宝物,缺一不可。

侗寨的戏台

鼓楼、花桥和戏楼,一字排开,戏楼的二楼则是敞开的四方口子,台上放着桌子、凳子和一些物件。据当地人说,每年的正月初四开始,他们都会聚在这里看侗戏,一般连演三天,五个村团轮流着演,一直会演到元宵节。这是寨子里最热闹的时候了,类似“山郎午妹”等传统的侗戏在侗族地区流传广泛,深受侗族人的喜爱。

侗布:千锤百炼终成型

“咚、咚、咚......”的声响从巷子深处传来,寻声而去,我看到一个侗族妇女一手握着捶布器,另一手拈着整块蓝色的布料,在低矮的石板上一下又一下极富韵律的敲打着。大姐用她不甚清晰的普通话告诉我,这是在制作“侗布”。

侗布,是侗族保存了千年的传统布料。侗族人用织布机手工纺制成白布,然后用天然植物染液浸染。等染液全部浸入布料后取出晾晒,再进行捶打。上万次的手工捶打赋予侗布柔软的触感,初始为蓝色,复为深蓝,接着蓝近黑,浓似墨染。捶好之后,将侗布熏蒸晒干收藏待用,最终将做成多彩的侗族服饰。

捶打侗布的侗族妇女

盛夏晴多,正是晾晒侗布的好季节。在寨子内走一走,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的侗布,光亮硬挺,颜色或蓝或紫,或是浓黑,均以深色为主。

吊脚楼外晾晒的侗布

在侗族人眼中,恐怕再难得的布都不如侗布珍贵吧!侗族老人说,侗族人的一生只有五件衣服,春夏秋冬各一件,还有一件就是侗布做成的衣裳,只在人生中的重要日子才作盛装穿着。谭松先生的《工艺之旅》称赞侗布是“浸润着自然山水的美韵”,人们走在侗寨,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槌布声,似乎也能体会那句话的深意。

侗族大歌:昨日旋律今回响

等到夜幕降临,听觉变得灵敏起来,远处传来歌声,旋律舒缓、柔媚。循着歌声,我来到了鼓楼旁,见识到侗族人齐唱侗族大歌的场面。

围坐着的侗族人唱着歌

我虽听不懂侗语,但仍可感受到婉转曲调中的情谊。侗族人从古至今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每当夜幕来临,他们在鼓楼前的广场上搬来长凳,面对面排坐着,高声咏唱,全寨的男女老少围在周围观看。如此随性的侗族大歌无指挥、无伴奏、无曲谱,但是心心相映的侗族人能演唱得和谐整齐,高低结合,清脆绵长。

唱着侗族大歌的小女孩

幽巷深沉,石墙无言,此处还能听到旧日旋律。歌唱的侗族人衣饰朴素饱满,眼睛微眯,嘴唇翕动,为来到此地的人们歌唱美妙。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