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教育之江”微信公号8月20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自2020年秋季开始,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为切实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结合浙江省实际,制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意见》,具体内容有哪些,一起来看。
一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重要窗口”为标准,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攻坚计划,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转变育人方式,强化选择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努力实现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生为本,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评价等各个环节,实行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落实落细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化选择,转变方式。要坚持选择性教育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用好改革利器,推动分类办学,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3.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 总体目标
通过本轮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建立完善一套顺应时代要求、彰显选择性教育思想、选修课程丰富、对接未来教育、符合浙江实际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方式,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教育转型,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在2020年遴选确定样本学校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和示范校,争当全国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排头兵,努力成为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窗口和典型样板。
三 主要任务
(一)规范课程设置与管理
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合理安排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注重课程设置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可持续性。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课程,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根据学校实际统筹规划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二)强化选修课程建设
坚定教育改革方向,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因地制宜加强特色化、精品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和定位,科学谋划、开发开设分类分层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落实好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建立学分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推进选课走班教学
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从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出发,全面实行必修课程分层走班、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类走班、体育与健康和艺术课程分项走班教学,让“网上选课、一生一表、走班上课”成为高中教学新常态。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顺序渐进开展教学,探索建立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线上教学跨时空、多资源、可重复等特点,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个别化教学等重要作用,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照学业水平考试按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的要求,严格控制并开科目和每周课堂教学时间。统筹做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安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六)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发挥新课程新教材的学科育人优势,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七)完善学生发展指导
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全面实施导师制,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学业修习计划与生涯发展规划,促进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
(八)健全考试评价制度
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和毕业标准,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身心健康、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强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适应的高考命题研究和改革,积极稳妥地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九)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
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及时监测课程方案执行情况、课程标准落实情况以及教材使用情况。
(十)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根据 “分类办学、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分类办学改革,改变区域分层办学现状,逐步形成区域支撑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鼓励普通高中从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构建以学科为中心,贯通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群,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全省形成一批办学特色涵盖科技、人文、体艺、传媒、综合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
四 实施与保障
(一)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领导
调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研究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机构与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重视和支持。确保课前到书。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调研、指导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主体责任
省教育厅负责新课程新教材有关政策、制度、规划、方案的制定,提出指导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所辖地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组织、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普通高中学校是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应当成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要求,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开展教师培训,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沟通,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大课程实施的专业研究与专业引领
调整和充实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政策,指导课程实施,修订普通高中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为行政决策、教学改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专业支撑。设立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样本学校,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设立新课程新教材重点研究项目,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教研系统、学科研究专家的力量,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课程实施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全省各级教研部门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转化落地等问题加强研究,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开展实践研究,推动深化教学改革。
(四)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省教育厅将整合各类师资培训和教研机构的力量,分类、分层、分级部署和实施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级示范培训、省级骨干培训、市级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完成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人员、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人和普通高中各学科教研员、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和各学科教师的全员培训。省级主要负责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研人员以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市级和县级主要负责所辖区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培训。学校则结合校本教研制度,组织新课程新教材的全员培训。
(五)加强条件保障,充分满足课程改革需要
各地要加大高中课改经费投入,满足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培训、课程实施、教学研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等方面的需要,并向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倾斜。要根据普通高中建设标准,结合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发展攻坚计划,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学费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要积极协调编制、财政部门,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加大区域内统筹配置和师资共享的力度,为学校配齐配足教师。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资源配置,满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需求。
(六)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督导
把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列入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项督导评估,并将其纳入综合督导和责任督学日常督导,督导检查结果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高中学校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要认真制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统筹做好新课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宣传,深入解读阐释改革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具体安排,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原题为《最新!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意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