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晓晓:春日,在长长的城墙边饮马
原创 编辑部 假杂志
“Watering My Horse"系列是徐晓晓于2017年从山海关出发,行程共两万五千公里沿着长城拍摄的,她以一种日常又客观的视角记录了生活在长城沿线的人们。在这篇文章里,徐晓晓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个人身份经历、拍摄长城的感悟以及那些令她记忆深刻的事情。春日,在长长的城墙边饮马
受访:徐晓晓
采编:周光源
我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长于温州,在十四岁的时候移民到荷兰。读完中学后当时我面临着大学选择什么专业的问题,在先后尝试了经济学和商品设计之后,我都觉得并不适合自己。后来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从而选择了摄影这个媒介,从而开始了在阿姆斯特丹摄影学院的学习,那时我21岁。
因为我在一个尴尬的年龄来到荷兰,其实我并不怎么了解中国,所以会对中国的文化感到好奇,而拍照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就像我拍了从小长大的地方——温州。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非常想念中国,我想去探索中国更广阔的地域。我觉得我多元的背景和经历可以使我以一种局外人又是局内人的身份看中国。摄影是我最能表达这种感受的媒介。
《温州》系列读了美国作家何伟的《寻路中国》,被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及中立的视角引起共鸣,我决定去长城走走看看。2017年从山海关出发历时一年到达嘉峪关,行程一共两万五千公里,完成了 “Watering My Horse by a Spring at the Foot of the Long Wall” 这个系列。
我给这个系列取名的时候,选用了“Horse(马)”这个词,我联想到在明朝时,为了防胡人入侵,他们骑着马守护。然而现在,我们则开着车。我书里面有一张照片是特别符合这个意境的:在河北冬春交接的时候,一座处于积雪融化状态下的山的背面,我竟奇迹般的看到了一匹“奔跑的马”。而在这座山的另一面,一匹真实的白马在山石的背景下孤独地吃草。
我们常觉得宏伟的长城在北京,却鲜少提及北京之外的长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段的长城则略显荒凉,但我觉得那一部分才能代表长城在我心中的意义。即使是“野” 长城(形容保留了明长城的最原始形态),当你亲眼看见它时,也还是会感到震撼到。由于它在后期没有被人为修复过,从而保留住了它原初的状态。其中我在陕西的时候,经过村民指路,去到了一片荒漠之中,那里有一段连续的长城,它的烽火台特别的高大,其中有一面墙的砖全部塌了下来,我曾看过一本木心的书,书中讲到“不可歌不可泣的宿命的孤独才是塔的存在感”,我觉得用来形容此刻所见再合适不过。残破的长城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长城并不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建筑,而是由许多不同朝代建造的城墙墙体、敌楼、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建筑工程的集合。其中明朝(1369年至1644年)建造的长城包含现存城墙中最可见的部分。我跟随着明长城,把目光放到了老旧的废墟上。尽管其中最古老的一部分正在严重衰败,但沿途的居民们仍然与之保持着活跃以及生动的关系。
在我自驾旅行的沿途,我经常停下来与当地人对话。有这么一群被称为“长城保护者”的人,政府出钱让这些爱好者保护长城,他们每月可获得100元的补贴。其中一位是来自河北迁西县榆木岭村的梁庆立已经做了十年的长城保护,尽管他才30多岁。我去到他家时,他刚好在亲戚餐馆的厨房里帮忙,然后他带我参观了他们家的小院子。院子里有许许多多的出土文物,比如生锈的箭头、油灯,长城的砖头,火药勺等等,这都是他在日常巡逻长城时发现的,他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自己生活的村里建一个长城博物馆,把这些文物陈列其中。后来他还带我和他的小女儿一起去爬了他守卫的那段长城——榆木岭段长城,一共15公里,从山脚爬到山上差不多用时半个小时,一路上我们都跟在他和他女儿身后,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女儿对这个路线也是十分的熟悉,我们爬到了山顶,刚好又是春天,两旁都开满了粉红色的花。他说他从小就喜欢爬长城,长大之后就慢慢了解长城的历史,得知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时,在这里建了这段榆木岭长城,他觉得倍感荣耀,于是下决心守护这段长城。走完这段15公里的长城,来回需要几个小时,他每个月都要走几遍,我被这样的精神深深感动。我拍下大量文物的照片,同时收集了古老的长城军事地图和手写的长城传统民间神话和故事,所有这些收藏都被汇集到这个系列中。古老的长城军事地图文物手写的长城传统民间神话和故事与中国大部分的乡镇一样,长城沿途村落里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所以我沿路遇到了多是老人和小孩。我去到的地方显得荒凉。有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站在一颗断掉的树旁边,我觉得这张照片就很形象的展现了这点。
站在一颗断掉的树旁的小女孩一年四季这样走下来,我在沿途中也常遇到一些习俗节气。我觉得北方沙河的颜色很吸引我,而当我遇到葬礼和社火时,那些鲜艳的颜色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颜色”也是编辑这组作品时的一个参考因素。
沿途遇到的葬礼沿途遇到的社火在时隔四年后,我再一次与荷兰出版机构The Eriskay Connection合作,出版了这个系列的摄影书。我觉得他们很了解我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在整本书的设计里也表现了出来,打开书本的第一页,那张生动又可爱的地图就是他们设计构想的。
书中手绘的地图我试图发现快速发展的中国对这个历史遗址的影响。长城在当代反映了什么? 哪些元素消失了, 哪些残余幸存? 我了解到,长城脚下的村庄里的人们仍然按照古老的传统生活,但在这里它们也在逐渐消失。我的作品聚焦这个转换之间的视觉变化。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我试图记录这些即将逝去的画面。
长城蜿蜒穿越时间和空间。长久以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隐喻。但是事实上,长城的盛名与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相称。长城周围的区域是过去与现在融合,死亡与希望交织,矛盾与和谐齐头并进的地方。我试图解构长城作为权力象征的单一形象,通过这个项目展现长城脚下生活的人们在隐喻之下的一部分的真实且丰富的生活,和该地区辽阔和荒凉的气氛以及时光流逝的的沧桑感。
关于艺术家
徐晓晓,2009年荣誉毕业于阿姆斯特丹摄影学院。至今她一直致力与自己的个人项目。2013年,她与摄影师Marco van Duyvendijk合作出版了《Love doll factory》一书。2014年,她的第一本个人摄影集《通往金山之路》问世,这本书讲述了她和故乡的关系。她的第二本画册《星星的声音》是在意大利拉文纳市的驻留结果,发行于2015年。
她的第三本书《后院里的航空学》获得了许多好评。它被英国卫报选为2016最佳摄影集之一,以及被提名为2017年最佳荷兰摄影集。2020年5月她的第四本摄影集《Watering my horse by a spring at the foot of the Long Wall》由荷兰出版机构The Eriskay Connection出版。
原标题:《徐晓晓:春日,在长长的城墙边饮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