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根植生态理念 彰显绿色魅力——贵阳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回顾

2020-08-20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年,观山湖区从一片荒芜到四处繁华,从一张白纸到满城山水半城花。绿色屏障,生态宜居,是观山湖区特有的标志。

 

初夏的观山湖区绿意盎然。

自2000年建设伊始,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当时的金阳新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定位,“树旗帜、立标杆、当主导、作示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历届金阳新区、观山湖区区委区政府的持续建设和努力,如今的观山湖区已将生态文明和“两山”理念充分融入全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3年观山湖区成功获批建设“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4年贵阳市将观山湖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先行先试、重点支持建设。2015年观山湖区荣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观山湖公园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称号。2017年9月观山湖区正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和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规划先行 双“绿”并重

建设之初的观山湖区正值贵州省、贵阳市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兴起期,承载省委、贵阳市委两级的“绿色期许”,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指导原则。

观山湖公园一角。

2000年,国务院批复《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开发建设金阳新区。新区城市功能定位上,从“行政、教育、居住、文化、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城市性质出发,并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将新区建成一个生态环保型、园林式、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绿色都市,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统一。从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上,按照生态立省的部署要求,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低碳循环型方向选择绿色导向的产业门类集约高效发展。

2012年,观山湖区正式挂牌成立,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升级为“生态立区,建设集交通枢纽、会展金融、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文化体育、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城市先行区”。

 

观山湖区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徐庆一摄

观山湖区建设以来,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一直着眼于绿色新城规划与绿色产业选择的“双绿并重”顶层设计理念,为观山湖区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城护绿 并行推进

2003年,贵阳市级行政中心正式北迁至金阳新区,金阳新区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有限的可用土地资源与紧缩的用地指标双重挤压下,金阳新区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阅山湖公园。

尽管困难重重,但金阳新区、观山湖区一直坚持生态立区,围绕绿色产业高标准定位,积极引进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大数据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内外招商,引进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贵阳国际金融中心等大型投资项目,并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建立各类产业园区。

在产城融合快速发展的同时,观山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毫不松懈,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治理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驾护航。2013年至今,累计执法检查企业1300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及涉林案件155件,处罚金额1069万元;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建筑工地生产区域开展无人机巡航,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控情况的检查;建立大气质量数据变化24小时实时监控机制,加大大气污染行为惩处力度……

风景如画的观山湖区。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观山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80%逐年提升到2019年的98.6%,河流水质优良率由不足50%提升到87.5%,百花湖饮用水源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3%提高到2019年的46%......

 

创新转化 巩固绿色成果

2017年,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观山湖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规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区环境质量、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全面提升。经过多年积淀,逐步形成了《观山湖区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长效机制》、《观山湖区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

得益于生态优势,观山湖区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

观山湖区还实施“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执法”五个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生态观山湖”建设。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形成“六个一律”、环保执法“风暴行动”、环保“利剑”百日攻坚行动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机制。探索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建立“占一补一”长效推进制度,制定《观山湖区使用林地“占一补一”暂行办法》,实行建设项目林地“占一补一”制度。

城山相依,湖泊错落。处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高地上的观山湖区,在都市区“两山”实践探索中努力实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生态宜居已成为观山湖区的新名片。姚仁益 摄

在全国县区级首家实行全区域生态损益管理体系试点,率先实现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一张表”,生态价值动态损益“一本账”和生态环境实时监管“一张网”,将守护绿水青山纳入全时全域管理范畴;

率先在全国县区级创新构建大数据“五位一体”全要素评估平台系统,将生态与经济、社会、文化及地方治理有机整合,着力推动区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依托区域生态损益管理IT平台,创新利用绿色金融PPP模式实现了小湾河生态治理,开启了产城景融合发展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推进了全区域绿水青山(自然资产和生态系统)转化价值的量化评估;

  ......

 

百花湖畔的水乡韵味。李书林摄

绿色,既是发展途径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观山湖区将坚持生态立区的定位,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践行“两山”理论,将观山湖区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与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统筹城乡建设,丰富生态产品,发展富民产业,推动生态环境转化为生态经济,让老百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小湾河湿地公园。

(来源:贵州日报 何欣 编辑:杨彦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