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揭示“病由心生”的奥秘,你的身与心还健康吗?

2020-08-20 1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Dr. Du MedSci梅斯

导语:身心合一,身体是一本活生生的心灵自传。

HBR

身体和心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互相表征、互相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有超过3亿人口患有抑郁症,同时超过2.5亿人患有焦虑症。那么,究竟焦虑、抑郁会带来哪些系统的疾病?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高?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相关研究对上述“病由心生”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Disorders and Subsequent Medical Conditions. N Engl J Med. 2020 Apr 30;382(18):1721-1731. doi: 10.1056/NEJMoa1915784.

研究者采用来自丹麦国家注册中心的队列数据。该队列纳入了1900-2015年间在丹麦出生的590万多人,并于2000-2016年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总计追踪8390万人/年 (person-years)。研究覆盖10类精神心理障碍和9大类的器质性疾病(包括31种特定疾病),并由此匹配成90种疾病对。

结果共有近70万人(11.8%)被诊断为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入组时受访者的中位年龄为32.1岁,最后一次随访时为48.7岁。

不同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各系统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在对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以及既往心理疾患进行校正后,精神障碍患者随后发生身体疾病的中位危险比(HR)为1.37。与非精神障碍患者相比,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血管病、癫痫等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罹患癌症风险最低,为0.82(95% CI,0.80-0.84);而进食障碍患者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风险最高,为3.62倍(95% CI,3.11-4.22)。在该校正模型中,76对疾病对患病风险升高,另有5个疾病对风险降低,如精神分裂-肌肉骨骼疾病(HR=0.87;95% CI,0.84-0.91)。

情绪障碍患者患病相对风险随着诊断时间的变化

研究者发现,情绪障碍(如重度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患者在确诊后一年罹患其它系统疾病的风险均升高。然而,大多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风险在接下来几年持续下降,并最终在随访结束时仍保持较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诊断情绪障碍后不久患者癌症患病风险较高,但之后快速下降,并在一年后即稳定在正常水平。

情绪障碍患者患病相对风险随诊断时间的变化,

doi: 10.1056/NEJMoa1915784.

情绪障碍患者罹患各系统疾病的绝对风险

随访期间累计发病率最高的是循环系统疾病(40.9%;95% CI, 40.5%-41.3%),明显高于无情绪障碍对照组(32.6%;95% CI, 32.4%-32.8%)。此外,情绪障碍患者随确诊时间发生各系统疾病的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如随着疾病确诊,女性情绪障碍患者发生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逐渐高于男性患者,而泌尿系统疾病情况则相反。

不同性别情绪障碍患者患病绝对风险随诊断时间的变化

doi: 10.1056/NEJMoa1915784.

作者同时还指出,确诊精神障碍的年龄越小,15年内出现各系统疾病的累积发生率越高。与此相反,60岁以后首次诊断为精神障碍的老年人身体疾患的累积发生率反而低于对照人群。作者解释道,这可能是因为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寿命相对缩短。

Exploring Comorbidity Within Mental Disorders Among a Danish National Population. JAMA Psychiatry. 2019 Mar 1;76(3):259-270.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8.3658.

那么,被诊断为某一精神障碍后,并发其它精神障碍的风险会增加吗?该团队此前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研究者发现,精神障碍合并的情况普遍存在——发生某一特定精神障碍后罹患所有其它精神疾患的风险均增加,并且共患病的情况在确诊精神障碍的第一年尤为明显,并在随后的15年的随访期间仍处于高于对照组水平。某些精神障碍后期发展为其它特定精神疾患的绝对风险很高(例如5年内情绪障碍发展为焦虑症的风险为30-40%)。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目前已存在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网站可为用户提供Sankey图和对称图等,允许用户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精神障碍、性别等,对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计算不同精神障碍对之间的关联性。

不同精神障碍对关联性Sankey图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8.3658.

总的来说,本团队的研究证实了精神障碍可增加各系统疾病(包括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尽管精神疾病会影响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患者日常习惯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状况,但因为身体和精神疾病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例如毒品、儿童期虐待、社会经济因素及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所以尚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既然精神心理障碍对身、心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或加重这些情况呢?美国麻省总院精神科的专家Jordan W Smoller 团队的最新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成果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纳入100,000名受试者,试图系统地筛选和验证抑郁症的各种可调控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如运动、睡眠、饮食、数字媒体等)、环境因素(如绿色植被、污染等)及社会因素等。结果发现,社交、睡眠、环境、媒体、饮食和运动等有关的领域中的许多因素都与抑郁症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重要因素的校正后优势比

An Exposure-Wide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Modifiable Facto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Am J Psychiatry. 2020 Aug 14:appiajp202019111158.

doi: 10.1176/appi.ajp.2020.19111158.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处于长期焦虑、抑郁状态。常常能在人们的交流中听到,“我都感觉自己得抑郁症了!”但是!“抑郁状态”≠“抑郁症”,千万不能给自己妄自下诊断,而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后给出诊断与治疗建议。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针对抑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合用、电痉挛治疗等。而另一方面,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运动、瑜伽、冥想、太极拳、气功等都对调节焦虑、抑郁情绪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总之,关注精神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该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视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通过调整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塑造健康的身体;反过来,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问题,可以回溯可能存在的情绪障碍并加以重视。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着手,为自己选择合适、合理的生活方式,保证身与心的健康。

来源:梅斯医学综合报道

授权转载、投稿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