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现金不招待见,该有解决方案
因为疫情的影响,“钱”似乎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了。
一条网上传热的视频显示,在一家星巴克里,店员拒收消费者给的硬币,没办法收硬币,理由是“一周才去存一次款”“硬币没法存”。目前,星巴克已经对此做出道歉。
而深圳市福田区有超市规定:购物时若使用现金,也要登记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等信息,原来是福田区食药监局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下发了“使用现金需登记”的相关规定。
花人民币还得“实名制”,还需要登记手机号、身份证,让花钱便成一桩麻烦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拒收人民币,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都是不合法的。
事实上,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叠加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无现金社会”的全面实现。网络购物、上网买菜,手指一键解决。很多人跌跌撞撞地下载了支付宝、微信,加入电子支付的大军。应该说,包括电子支付在内的各种数据措施,对于中国率先战胜新冠疫情立下了大功。
但“无现金社会”的突飞猛进也带来了次生性问题。很多网友感慨,自疫情爆发以来钱包里面人民币几乎没有动过;但另一方面,因为现金在人与人之间流转,在疫情之下,纸币的防疫卫生的问题被突显出来了,这是深圳有关部门要求对于使用现金的消费者进行实名制登记的原因。还有,因为如今现金使用量越来越低,原本商铺是每天到银行存缴收入,如今变成了一周一存,导致营业款收存的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硬币这种付出大量人工清点业务也是越来越不待见。这也可能是星巴克营业员不乐意收硬币的原因。
使用电子支付,能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这几乎是商家和金融系统都乐见的事,但是“无现金社会”的负面问题也在突显,也值得社会关注,并且给出应对方案:使用法定人民币被歧视,一些老年人群因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而感到被抛弃。更严肃的问题还在于,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其现金形式的合法地位受到挑战。
解决用现金被歧视的问题,不是说一句“这违法了”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给出一揽子应对方案。首先,要治理商家拒收现金问题,还需要在银行端发力,要保障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积极、免费收存现金,让商家收现金时没有后顾之忧。其次,对“无现金社会”的落伍者,还需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发力,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跟上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第三,在做好兜底保障的情况下,依法保障公众使用现金的自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