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郑若曾:太湖上一叶片舟
以下文章来源于测绘学术资讯 ,作者寓公剑
测绘学术资讯
专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关的学术和资讯。欢迎原创内容投稿,邮箱105319275@QQ.com.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太湖上微波荡漾着一叶片舟。几只小船靠拢过来,儿子郑应龙、郑一鸾登上父亲、军事地理学家郑若曾(1503-1570,字伯鲁,号开阳,江苏昆山人)的小船。父亲备酒与儿子们共饮。父子一边喝酒,一边议论勘测太湖周边河流、港湾、地形、道路等军事险要情况。
”
郑若曾画像郑若曾说:“快两年了,我们经历风浪,餐风露宿,把太湖及其周边都跑遍了,实地勘测水乡地理险要。还有太湖西面的港湾、沟汊还没有勘测。”郑应龙向父亲敬了一杯酒,劝说:“父亲,您上了年纪,不能再乘船勘测了,早点下船。下一步,我和弟弟集中力量向西勘测就行了。”郑若曾说:“实地勘测只是第一步,还要对勘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绘图、成书,才能拿出符合实际的江南长治久安的经略大计。”儿子们听完父亲提出的下一步规划任务,便划桨操舟奔向勘测地域。望着远去的一叶测舟,郑若曾几多感慨。但是,家国情怀的使命感鞭策着郑若曾一往无前。
《江南经略》之太湖全图两年前,58岁的郑若曾编写完军事地理名著《筹海图编》。此时,在抗倭军民的打击下,倭患已经是强弓之末。郑若曾无意功名,便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昆山。当年为郑若曾刊刻《江防一覧图》的苏州郡守王道行仍然在位。他欣赏郑若曾的学识,得知郑若曾回归故里后,便前往拜访。王道行对郑若曾说:“郑君才识出众,所编《筹海图编》令朝野耳目一新。江南富甲天下,是倭寇的觊觎之地,应该编写江南图籍,筹划防卫策略,未雨绸缪,以为长远之计。”郑若曾说:“经略江南,是朝廷命脉,不可轻视啊。”王道行说:“我想组织人员研究、编写江南的图籍,制定经略方针,请君出面主持,不知郑君意下如何?”郑若曾回答:“老朽当然愿意,只怕年老体弱,难以胜任。”王道行说:“郑君只需筹划指导,我叫各郡造送‘图志,命官设局,凡薪粟之资,书绘之役,靡不周悉’,不需要郑君辛劳。”郑若曾说:“书斋里编图籍,不是可取的方法。编图籍,‘溯委穷源,必躬履其地,非闭门造车可求其合辙也’。我想,不必兴师动众,由犬子应龙、一鸾协助我就可以了。”王道行很高兴:“那就拜托了。需要本官协助之事,一定鼎力相助。”于是,郑若曾“遂携二子应龙、一鸾,分方祗役,更互往复,各操小舟,游于三江五湖间。所至,辨其道里、通塞,录而识之;形势、险阻、斥堠、要津,令工图之;相度于居民,爰谘于父老;集一方之识,即为一方之计。务求切实可行,不必奇诡迂诞也。”对于偏僻边远难以到达之处,才查阅资料进行了解。经过两年的时间,“略者始详,讹者始信”,进而编制出《江南经略》初稿。
《江南经略》(黄山书社)《江南经略》初稿有图185幅,议论考证350多条,10多万字。删定成书为8卷,图136幅。此书叙述军事地理要素及其对军事的影响非常详细。书中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很透彻,写道:“谨按长江下流乃海舶入寇之门户也。溯江深入,则留都(南京)、孝陵为之震动,所系岂小小哉。故备御江之下流,乃所以保留都,护陵寝,至要至切之务也。”在《江南经略》第一卷中还指出:“苏、松、常、镇四郡,幅员千里,乃朝廷命脉之地。有识者须申划封守而慎固之。何以故?我国家财赋仰给于东南,东南财赋莫重于苏州(夏税秋粮共200余万石,较湖广全省15府16州107县之赋加多焉),次松江(夏税秋粮共100余万石,较福建全省8府1州57县之赋加多焉),次嘉、湖、杭。” 在记述江南水乡泽国的一般地理情况外,分别叙述了不同地区的军事地理特点,在文章写道:“常熟枕江带海,独具二者之防,比他邑为难。”“吴县之所分辖者,西南二方也。多山少田,半为太湖……山险不足患也,所患者唯太湖耳。”“今吴淞江自吴以西多淤塞而不通,凡太湖以南嘉湖杭之水悉入泖湖,从黄浦出海,其流反疾。故贼舟之入也……吴淞反为不便,势使然也。”
《江南经略》之《湖防论》在综合分析江南军事地理的基础上,郑若曾在《江南经略•江防论》中提出保卫南京必须防卫的三条路线:一条是从长江口溯江西进;一条是从江口西进到通泰二州登陆,沿江北西进,“屯兵六合,分师渡芜湖、采石,走太平(当涂县)北”;一条是由吴淞江至太湖,在宜兴登陆西进。
《江南经略》之《江防图》江南是水乡泽国,东面临海,而海岸、岛屿、海底地形对军事行动影响巨大。郑若曾说,那种认为“海中无路,随处可行”的说法是不对的,海洋地形对海上活动有巨大的影响,要认真研究。为此他还亲自到太湖、浙江沿海、舟山群岛一带进行实地勘察。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海港的位置、水深、容舟能力、避风能力、潮汐变化,以及海港之间的航程、航时、航向等进行了全面记载,并且有不少科学的评价。《江南经略》卷八载有《海程论》一篇,专门叙述海上定向、计更、定位、进泊、辨潮及预测天气等内容。
《江南经略》之《苏松海防图》根据综合分析,郑若曾绘制出倭寇的入侵航线以及中国将士海上巡哨路线,提出了自己的海防战略。当时,在海防策略上,存在着“御海洋”与“固海洋”之争。郑若曾认为,两者不应对立,应该统一,应该互相补充。所以,一方面在《江南经略》的《御海洋论》中主张“海战为上”的思想,提出远海巡逻,近海歼敌,设置海上防线。他写道:“哨贼于远洋,而不常厥居;击贼于近洋,而勿使近岸,是谓之善体。”同时主张在海岸设立第二道防线,由于海岸南北纵向非常漫长,需要在军事要地重点驻防。沿海各地政府及其驻军既要守卫本地区,又要与相邻地区互相支援,协调作战。
《江南经略》之《昆山备寇水陆路图》郑若曾在广泛研究史料和实地勘测基础上著述的《江南经略》成为一代军事地理名著,其匠心求真,严谨治学的态度成为后世学者的榜样。
作者:寓公剑
原标题:《郑若曾:太湖上一叶片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