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蝗虫为何聚集成灾?中国研究团队发现了关键的信息素

2020-08-17 11: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Hazel 果壳

蝗虫灾害的新闻里,成千上万的蝗虫总是集群而来,遮天蔽日,为害植物。但事实上,蝗虫并非生来就是群居状态。

它们通常是散居的,相对温和,危害不大;只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干旱时,散居的蝗虫才会转变为群居形态——身体由绿色转为黑褐色,迅速繁殖,并且吸引周围的同类加入,飞快吞食所经过地区的农作物和其它植物,引发严重的粮食危机和经济损失。

声势浩荡的蝗虫 | fao.org

成群的蝗虫很难治理,如果能够不让蝗虫集群,对于控制蝗灾将大有裨益。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蝗虫的聚集依赖于一种信息素——4-甲氧基苯乙烯(4VA)。这项研究发表于本周《自然》杂志上。

研究者比较了散居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和群居的飞蝗所释放的气体;结果发现,群居蝗虫会释放明显更多的4VA,而且这种化学物质反过来又会吸引蝗虫的聚集。当 4~5 只独居蝗虫聚集之后,它们便会自发地产生 4VA,吸引更多蝗虫聚集过来;随着蝗虫密度的增加,它们释放的 4VA 也会迅速增加,并且进一步促进蝗虫聚集。

这种吸引力并非实验室蝗虫所特有的现象,自然栖息地里的蝗虫也会被 4VA 吸引——研究者在蝗虫的自然栖息地里放置粘板,相比于不能释放 4VA 的诱饵,那些能够释放 4VA 的粘板捕捉到了更多的蝗虫。

散居型飞蝗 | ChriKo / Wikimedia Commons

群居型飞蝗 | ChriKo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还发现,这种信息素会被位于蝗虫触角上的碱度感官细胞所识别,并与这种细胞里的嗅觉感受器 OR35 结合。当科学家们通过 CRISPR-Cas9 技术,敲除掉蝗虫的嗅觉感受器 OR35 之后,蝗虫便不会再被 4VA 吸引了。

这项研究在未来的蝗灾预防和治理上可以有多方面的应用。由于 4VA 会引起蝗虫聚集,如果设计出一种可以抑制 4VA 活性的化学物质,那么将有可能阻止蝗虫的聚集和迁移,从而达到预防蝗灾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将人工合成的 4VA 释放到野外,我们将可以把蝗虫诱捕到人为设置的陷阱里,一网打尽。

最近科学家在捣鼓啥?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科学研究?AI 开设了一个新栏目,每期推送一篇短小的论文解读。来吧,我们一起在科学的路上走远一步。

参考文献

Guo, X., Yu, Q., Chen, D. et al. 4-Vinylanisole is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locusts.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610-4

作者:Hazel

原标题:《蝗虫为何聚集成灾?中国研究团队发现了关键的信息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