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餐馆、小区、食堂这些浪费食物的行为要杜绝!

2020-08-14 1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民以食为天,然而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一年餐桌食物浪费量就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种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你是否中招了?

如何见招拆招避免餐桌浪费?

近日小编去走访一些餐馆、小区、食堂,

实地了解餐桌浪费情况。

现象1:家庭餐桌浪费

说起餐桌上的浪费,很多人会想起外出用餐,但家庭餐桌浪费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剩菜剩饭及变质食物不少见

娜娜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的任务就是家里的一日三餐和孩子教育。说起做饭,娜娜不由得唉声叹气:“孩子挑食,丈夫是公司职员,常常说好回家吃饭却说要加班不回来吃,饭菜又剩了。我家不吃剩菜剩饭,只能倒掉。”

很多时候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一般都要采购一大堆食品。买回家的东西根本顾不上吃,经常发现不是馒头放馊了,就是蔬菜、水果放到腐烂变质了,坏了肯定不能吃,只能扔了。不少家庭都存在浪费食物现象,其中变质、过期是食物被丢弃的主要原因。

◎杜绝浪费小技巧

预判好家人饭量再做饭。面对家庭餐桌浪费,尽量不囤货,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做到当天的菜当天买,避免因过期、变质浪费食物,预判好家人饭量再做饭。

现象2:食堂餐桌浪费

“今天的饭菜不合口味,吃不完了。”

“我们每天至少要清理掉两大桶这样的剩菜剩饭,有时还不止。”食堂工作人员陈师傅摇摇头。

陈师傅告诉记者,他经常去看厨余垃圾,想看看什么菜被倒掉比较多,以此来了解大家的口味,不过成效不明显,即便换了新的菜色,还是有很多被倒掉。

他好几个同行也是承包单位食堂的,都表示食堂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杜绝浪费小技巧

采取提前报餐制按需备餐。单位食堂可以实行提前报餐、按需备餐制,从而减少浪费。“食堂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报餐数据,统计用餐人数、菜品和数量,按需备餐。”

现象3:餐厅餐桌浪费

“生蚝、鸡翅、鸡腿、五花肉、羊肉串都来一份……他是我大学时很好的哥们,好不容易相聚一次,我肯定要好好招待,不能怠慢。”市民陈先生一桌两人吃饭,几乎把店内所有的烧烤都点了一遍。原来陈先生在请他外地来的同学吃饭。

两人都很爱吃烧烤,毕业十年至今,很少见面,就点了很多食物。但实际上吃的东西并不多,更多是浪费了,甚至一些食物是一口未吃。

不少市民在宴请贵客或远道而来的朋友时,总会点很多菜。有人怕菜点少了不够吃;有人认为要多点菜才能表达心意;有人则因为不知道客人的口味偏好,索性甜的、酸的、辣的全都点……如此,势必造成餐厅餐桌浪费现象。

◎杜绝浪费小技巧

针对餐厅浪费现象,大家可以在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刻意点很多菜,而是先点两三个,如果不够再加菜。餐厅也培训员工,让服务员引导顾客点餐,按照菜品分量提醒顾客合理点餐。

现象4:外卖浪费

除了餐厅餐桌浪费现象,外卖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外卖平台的很多店家的菜品一人食分量基本一致,对于女士而言可能吃不完,对于男士而言可能又太少。对于女士来说很容易造成浪费。

◎杜绝浪费小技巧

针对外卖分量问题,顾客在下单的时候,如果点一人份觉得太多,顾客可以在订单备注上注明,米饭大概需要多少,商家可以根据顾客的备注留言合理安排。

◎专家观点

“奢侈浪费、挥霍食物若形成一种风气,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惠州学院教授李普亮表示。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大多数人习惯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粮食安全意识有所淡化。但居安勿忘思危,必须始终秉持底线思维。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齐抓共管。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必须做好对子女和学生的‘三观’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在公共消费场所,餐饮服务提供主体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督责任,倡导科学点餐、文明用餐,对奢侈浪费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主体的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履行好杜绝食物浪费的责任。”李普亮建议加强立法,建立刚性的反餐桌浪费制度,让勤俭节约成为人人推崇的生活习惯。

来源 | 惠州头条

整合 | 仲恺发布

●精选历史推送

① “一把手”谈创文 | 区社会事务局局长蔡博润:文明创建创出特色,为百姓幸福加码

了解疫情信息和仲恺权威信息

请关注“仲恺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原标题:《餐馆、小区、食堂这些浪费食物的行为要杜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