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法:测谎结果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合法证据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今天发布,对司法实践中没有规定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其中明确测谎结果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合法的证据形式,只能起参考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以避免将测谎结果当做鉴定意见,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司法公正。
附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对鉴定事项的审查
1.严格审查拟鉴定事项是否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
(1)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
(2)与待证事实无关联的问题;
(3)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问题;
(4)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非专门性问题;
(5)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方法可以查明的事实;
(6)对当事人责任划分的认定;
(7)法律适用问题;
(8)测谎;
(9)其他不适宜委托鉴定的情形。
2.拟鉴定事项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争议较大的,应当先对其鉴定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可靠性进行审查。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没有科学可靠性的,不予委托鉴定。
二、对鉴定材料的审查
3.严格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符合鉴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不提供符合要求鉴定材料的法律后果。
4.未经法庭质证的材料(包括补充材料),不得作为鉴定材料。
当事人无法联系、公告送达或当事人放弃质证的,鉴定材料应当经合议庭确认。
5.对当事人有争议的材料,应当由人民法院予以认定,不得直接交由鉴定机构、鉴定人选用。
三、对鉴定机构的审查
6.人民法院选择鉴定机构,应当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审查鉴定机构的资质、执业范围等事项。
7.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鉴定机构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协商选择的鉴定机构是否具备鉴定资质及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发现双方当事人的选择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方利益的,应当终止协商选择程序,采用随机方式选择。
8.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鉴定方案、收费标准、鉴定人情况和鉴定人承诺书。
重大、疑难、复杂鉴定事项可适当延长提交期限。
鉴定人拒绝签署承诺书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更换鉴定人或另行委托鉴定机构。
四、对鉴定人的审查
9.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指定鉴定人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对鉴定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评价、执业范围、鉴定资格、资质证书有效期以及是否有依法回避的情形等进行审查。
特殊情形人民法院直接指定鉴定人的,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五、对鉴定意见书的审查
10.人民法院应当审查鉴定意见书是否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内容。
11.鉴定意见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未完成委托鉴定事项,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1)鉴定意见和鉴定意见书的其他部分相互矛盾的;
(2)同一认定意见使用不确定性表述的;
(3)鉴定意见书有其他明显瑕疵的。
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仍不能完成委托鉴定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鉴定人退回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
六、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
12.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不按期预交鉴定费用及鉴定人出庭费用的法律后果,并对鉴定机构、鉴定人收费情况进行监督。
公益诉讼可以申请暂缓交纳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暂缓或减免交纳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
13.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应当根据鉴定事项的难易程度、鉴定材料准备情况,确定合理的鉴定期限,一般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30个工作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60个工作日。
鉴定机构、鉴定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鉴定期限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长鉴定期限。
鉴定人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正当理由。如无正当理由且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另行委托鉴定的,应当责令原鉴定机构、鉴定人退回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
14.鉴定机构、鉴定人超范围鉴定、虚假鉴定、无正当理由拖延鉴定、拒不出庭作证、违规收费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鉴定机构、鉴定人予以暂停委托、责令退还鉴定费用、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中除名等惩戒,并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鉴定机构、鉴定人存在违法犯罪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建立鉴定人黑名单制度。鉴定机构、鉴定人有前款情形的,可列入鉴定人黑名单。鉴定机构、鉴定人被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进入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和相关信息平台。
15.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运用委托鉴定信息平台加强对委托鉴定工作的管理。
1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参照适用本规定。
17.本规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鉴定人承诺书(试行)
本人接受人民法院委托,作为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完成本次司法鉴定活动,承诺如下:
一、遵循科学、公正和诚实原则,客观、独立地进行鉴定,保证鉴定意见不受当事人、代理人或其他第三方的干扰。
二、廉洁自律,不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其请托人提供的财物、宴请或其他利益。
三、自觉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及时向人民法院报告可能影响鉴定意见的各种情形。
四、保守在鉴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利用鉴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获取利益,不向无关人员泄露案情及鉴定信息。
五、勤勉尽责,遵照相关鉴定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认真分析判断专业问题,独立进行检验、测算、分析、评定并形成鉴定意见,保证不出具虚假或误导性鉴定意见;妥善保管、保存、移交相关鉴定材料,不因自身原因造成鉴定材料污损、遗失。
六、按照规定期限和人民法院要求完成鉴定事项,如遇特殊情形不能如期完成的,应当提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
七、保证依法履行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做好鉴定意见的解释及质证工作。
本人已知悉违反上述承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行业主管部门、人民法院给予的相应处理后果。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委托鉴定审查工作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2020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就相关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规定》出台的背景及制定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7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法院要进一步规范委托鉴定,加强技术性证据审查等工作。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新《民事证据规定》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和鉴定人参与诉讼活动进行了规范。为保障民诉法和新《民事证据规定》的正确实施,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好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对审判、执行工作的保障作用和对鉴定活动的监督、评价、指引功能,我们自2019年以来,在全国法院开展了委托鉴定工作调研,在河北、四川、湖南、浙江、陕西等地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了一线法官、专家学者、鉴定人、行业协会等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委托鉴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0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予以发布。
问题2:《规定》主要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答:委托鉴定是解决审判、执行工作中专门性问题的重要环节,对于正确处理案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对鉴定申请审查把关不严、对鉴定活动监督不够、对鉴定意见过度依赖、鉴定泛化、甚至以鉴代审等情况。同时,部分鉴定机构、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以利益为导向,违法违规鉴定,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规定》对鉴定事项、鉴定材料、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的审查和对鉴定活动的监督作出规定,是对民诉法和新《民事证据规定》有关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对于规范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引导鉴定人规范开展鉴定活动,解决委托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3: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鉴定事项的审查作出细化指引。根据民诉法规定,只有需要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方可启动鉴定。《规定》第一部分要求严格审查拟鉴定事项是否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并明确对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与待证事实无关联的问题、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问题、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非专门性问题、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方法可以查明的事实及对当事人责任划分的认定、法律适用等不予委托鉴定。
二、加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的审查,确保鉴定人的适格性。鉴定人的适格性事关专门性问题的正确解决,委托鉴定前应当对鉴定人专业资质、从业经验、执业范围等进行审查,以判断其是否具备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发现具体鉴定人不符合案件审理所要求的专业资质和能力的,应当及时更换鉴定人,以免到了法庭质证阶段才发现相关问题,影响审判工作质效。
三、对司法实践中没有规定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明确。一是明确测谎结果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合法的证据形式,只能起参考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以避免将测谎结果当做鉴定意见,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司法公正。二是明确了补充鉴定材料的质证、当事人放弃质证和鉴定材料有争议等情况的解决办法。三是明确了鉴定人承诺书的形式和内容。四是明确了鉴定时限要求。五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规定公益诉讼可以申请缓交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规定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暂缓交纳或减免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六是鉴定人提交的鉴定意见书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应当及时要求鉴定人补充鉴定。相关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各级法院开展委托鉴定审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四、进一步强化对鉴定活动的监督。首次规定了人民法院建立鉴定人黑名单制度,对鉴定机构、鉴定人违法违规鉴定,影响审判执行工作质效的,可列入鉴定人黑名单。鉴定机构、鉴定人被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进入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和相关信息平台。
问题4:各级人民法院在贯彻实施《规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各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规定》要求,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委托鉴定工作要坚持以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司法技术部门要与审判、执行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委托鉴定的审查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了解鉴定规律、熟悉审判要求的专业优势,协助法官做好鉴定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判断,尤其要做好对专门性问题的把握。对可以通过勘验、调查解决的问题、现有条件难以通过鉴定解决的事项等,要积极寻求替代办法,防止有请必鉴。对于法律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不得委托鉴定,防止鉴定领域向司法判断领域越界,甚至以鉴代审。二是司法技术部门要做好协调、强化协作,及时将委托鉴定工作中的相关情况反馈给审判、执行部门,协助审判部门做好鉴定相关听证、调解、组织出庭等工作,努力提升司法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鉴定行业协会的沟通,发挥好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的桥梁作用。三是工作中要充分听取审判、执行部门意见,强化对鉴定活动的监督,确保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和司法公正。
二、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司法技术案件办理纳入审判、执行工作流程,加强对委托鉴定等司法技术工作的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门建立了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平台。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提交鉴定材料、协商选择鉴定人等程序可以在网上进行;鉴定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鉴定方案、鉴定人情况、承诺书、申请延长鉴定期限等可在网上操作;人民法院审判、执行部门与司法技术部门之间移送案件及相关材料等均受流程节点控制,司法技术部门对外出具委托函、审查鉴定人、工作催办、接收鉴定意见等也在网上完成,并可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实时动态监督;所有数据自动生成,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和全面;便于当事人、律师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工作和鉴定活动的监督。
第三,各级人民法院在贯彻实施《规定》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原题为《最高法:测谎结果不属于民诉法规定的合法证据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委托鉴定审查工作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