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些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来看看你的行业能幸免吗?
早在1965年,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就被正式提出。
正是此弈之后,人工智能迅速引起社会关注,人工智能即将取代人类工作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引起了普遍的狂热和焦虑。
而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岗位受到冲击——
例如从2016年到2018年,智能化建设的推进使银行业务线下人工处理率从15.69%下降到11.31%。因此,中国农业银行雇用了638名技术工程师,而26808名柜面人员则失去了工作。
这一趋势在中国建设银行的事例中更为明显,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将线下人工处理率降低至3%,柜面人员和技术工程师的数量在2018年均有所下降。
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这种焦虑实属变革中的常态。这不是人类技术史上第一次有人担心工作被机器取代。
对于历史而言,一些职业消失了,一些新的职业会填补空白,如此就业岗位数量总体是稳定的。而对于个人而言,在技术变迁中提供的新岗位往往是自己无法胜任的。因此,人们总是容易看到那些失去的工作,但不容易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新工作。
这一概念可理解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的全部潜力。
更通俗点,就是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可以在哪些方面在哪种程度上取代人,比如AlphaGo就能够在计算能力上完胜人类,但是它的识图水平远比不上人类。
下图显示了按目标能力划分的技术分类。
人工智能替代的是能力而非职业,因此那些被替代的劳动力则需要依靠其他能力寻找新工作。
各职业人工智能理论替代概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对感知和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沟通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更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例如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替代率高达88%,机械制造加工人员替代率为87.67%。
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应用率其实就是AI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广泛程度。这一因素衡量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收益。
当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显著提高至接近甚至超越人类水平后,AI方案会在各类行业工作场景中爆发式广泛应用,取代人类劳动。
即,人工智能虽然看上去对我们工作威胁巨大,但它现在还是只刚出生的小老虎,对我们威胁有限。
此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行业中的应用依然严重依赖于部署定制,而且应用场景的限制不同,所应用的解决方案也会体现较大差异。
也就是说,各个行业内部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尚未达成某种标准协定,各个企业各自为营,自己搞自己的,这将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如同集装箱一样,在集装箱出现之前,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跨国运输就会很麻烦,运输成本也将提高一大截,而集装箱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这些矛盾和麻烦。而人工智能领域内的“集装箱”目前尚未出现。
实际替代概率等于理论替代概率乘以应用率,根据这一公式,我们根据劳动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特征将样本划分为不同子样本,估算出了人工智能对不同特征劳动者的实际替代概率。
年龄
首先,根据劳动者年龄计算出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加权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表明,20-29岁年龄组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最低,而60-69岁年龄组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最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更有可能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老年人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较弱,因此更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性别
下图显示了根据劳动者性别计算出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加权平均值。
结果表明,女性劳动者比男性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差距仅为1个百分点。
一些研究表明,在求职、晋升机会和劳动报酬方面,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比男性受到歧视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是二者在替代概率上细微差别的来源。
受教育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并不是技术中性的,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下图显示了根据受教育程度计算得出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
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替代概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文盲、小学和初中组的替代率较高,而高中及以上组的替代概率则大大低于前者。特别是具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人工智能的替代概率仅为低教育程度组的一半。
在前文我们已经获得了2049年各行业人工智能的实际替代概率,而根据中国目前的行业分类,劳动力就业主要分布在19个行业大类中。
因此可以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各行业就业比率和2018年中国就业人数来估算这些行业大类中的就业人数,并结合人工智能的实际替代概率,预测2049年每个行业中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就业人数。
结果显示,中国将有1.42亿城市劳动力被人工智能替代,占城市总就业人数(4.34亿)的32.7%;同时,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将有1.35亿人被替代,占农村劳动力总数(3.42亿)的39.5%;到2049年,中国将有2.78亿劳动力被人工智能替代,占中国当前就业人数的35.8%。
农村中就业人数替代最多的三个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
而如果我们将人工智能应用率的高低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高应用率下2049将有3.326亿劳动者被替代,在低应用率下也将有2.007亿劳动者被替代。
然而,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受制于许多其他因素。
首先,它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类传统劳动力的相对使用成本和收益, 虽然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较低,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目前成本较高, 若将劳动力成本因素考虑在内,人工智能的应用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其次,中国逐步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会作用于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但人工智能也会反过来弥补老龄化进程加快造成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
最后,与其他技术类似,人工智能技术在产生巨大替代效应的同时,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创造效应。受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发展的驱动,人工智能技术将创造出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工作或新职业。
人工智能并不可怕,它如同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一样,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广泛影响。而人工智能并非在取代任何行业,而是在改变所有行业。在未来,人工智能必将得到长足发展,而我们想要避免被其取代就不能让自己成为依赖单一工具的人,而要成为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升自己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