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市纪|专访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科创板解决了三大痛点

澎湃新闻记者 孙铭蔚
2020-08-14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一周年。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创市纪: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特别报道》,邀请国内一流高新园区负责人,有意冲刺科创板的科创企业负责人,回顾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一年来的得失,展望新起点上,科创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闻记者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的专访。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2019年,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285.6亿元,同比增长8.4%,占成都市13.4%。

成都高新区目前已有成都先导(688222)正式登陆科创板,苑东生物已完成注册待发行,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欧林生物3家企业已正式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另有3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正在证监局接受辅导备案,十余家企业有科创板上市意愿。

陈洪涛认为,对于科创企业,科创板的意义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探索了注册制的实施。注册制基于信息披露,注重企业持续经营而非持续盈利。二是科创板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企业上市有五套标准可供选择,科创属性的认定也是“3+5”,还在研发期的非盈利企业也可以到资本市场融资,十分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把科技企业的研发、产业化全过程让社会公众进行评判。而科创板可以让企业所做的科技创新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市场的评判才是客观有效的。

据陈洪涛介绍,成都高新区在大力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一是建立并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各产业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定期组织后备企业入库并动态更新企业状况。联席会已召开多次,针对科创板相关工作和企业推进情况形成了周报制度,有效提高了上市服务工作的效率。

二是发动市场中介强化工作力量。在四川证监局的指导下,成都高新区发动六家券商,对区内一百余家非上市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为科创板的后备企业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形成了精准扶持政策体系。上市后备企业可优先获得“园保贷”“成长贷”“壮大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和国有创投基金扶持。企业可享受从改制奖励、转增股本奖励、上市/挂牌奖励、并购重组专项奖励、员工股权激励专项奖励到限售股减持奖励的全链条政策服务。企业自然人股东在股改过程中因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而缴纳个税时,还可享受“股改贷”创新金融产品专项服务。

四是建立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对近期拟上科创板的重点后备企业,制定主要工作及时间节点表,通过流程节点化管理,明确目标,每周梳理工作进度,有效助推企业上市。

五是加强对接交易所和上级部门。科创板推出以来,成都高新区主动加强与上交所和监管部门沟通,多次邀请上交所、四川证监局和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走访调研重点后备企业,多次带领区内企业赴上交所对接沟通。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与陈洪涛的对话实录:

澎湃新闻:你觉得成都高新区的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哪几个领域?

陈洪涛:成都高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方面,龙头企业持续发力,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稳中向好。截至2020年上半年,148家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18.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加值增长15.4%。其中,英特尔、戴尔、京东方、德州仪器、西门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生物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2020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3%,增加值增长6.0%。

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23.8%,直接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5.5%。

澎湃新闻:作为科创企业的孵化地,如何看待科创板对于这些企业的意义?

陈洪涛:科技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业绩未必能保持稳定增长,地方政府在孵化这些企业的时候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对于这些企业,科创板的意义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探索了注册制的实施。注册制基于信息披露,注重企业持续经营而非持续盈利,这点非常重要。二是科创板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企业上市有五套标准可供选择,科创属性的认定也是“3+5”,还在研发期的非盈利企业也可以到资本市场融资,十分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把科技企业的研发、产业化全过程让社会公众进行评判。以前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不高,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好不好,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在评审,评审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科创板可以让企业所做的科技创新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市场的评判才是客观有效的。

澎湃新闻:科创板的诞生解决了哪些科创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在已经推出的制度中企业最看重哪些?

陈洪涛:一是解决上市门槛高的痛点。科创板取消了持续盈利及未弥补亏损等实质发行条件,让科创企业上市更容易了,同时提前了科创企业的上市时间。比如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先导存在未弥补亏损情况、欧林生物为未盈利企业,科创板的制度创新,帮助企业尽早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助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解决了上市审核期长的痛点。科创板审核过程和内容公开透明,审核时间大大缩短,让企业对上市审核情况有明确预期。比如成都高新区企业苑东生物,从申报受理到过会仅用了50天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排队审核的时间。

三是解决了发行定价限制的痛点。过去公司IPO发行定价基本不超过市盈率23倍,对盈利偏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创型企业来说,这种定价方式偏低。而科创板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定价配售机制,有助于帮助科创型企业获得合理的发行定价。比如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先导,发行市盈率为110倍,科创板的定价制度有效帮助企业从发行价格上客观反映了公司的价值。

澎湃新闻:成都高新区内目前有多少家科创企业登陆了科创板?行业分布如何?从这些企业的经验来看,在科创板上市对企业来说能够拥有什么新机遇?科创板开板已经整整一年,给园区以及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陈洪涛:成都高新区目前已有成都先导(688222)正式登陆科创板,苑东生物已完成注册待发行,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欧林生物3家企业已正式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另有3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正在证监局接受辅导备案,十余家企业有科创板上市意愿。

成都高新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经济等行业,与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相符。科创板的各项制度的改革创新,让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看到了尽早走上资本市场的路径,成都高新区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了飞跃,区内科创型企业都在更加积极提升相关知识储备,做好迈入资本市场的准备工作。同时,科创板也通过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有效助推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成都高新区在帮助科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园区有什么特别针对科创板的辅导项目或通道吗?

陈洪涛:成都高新区在大力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一是建立并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各产业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定期组织后备企业入库并动态更新企业状况;及时解决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全程化。对重点拟上市企业实行专人专班负责;建立工作目标督办和考核机制。联席会已召开多次,针对科创板相关工作和企业推进情况形成了周报制度,有效提高了上市服务工作的效率。

二是发动市场中介强化工作力量。借助券商等市场中介专业化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了工作力量。在四川证监局的指导下,成都高新区发动六家券商,对区内一百余家非上市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为科创板的后备企业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形成了精准扶持政策体系。上市后备企业可优先获得“园保贷”“成长贷”“壮大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和国有创投基金扶持。企业可享受从改制奖励、转增股本奖励、上市/挂牌奖励、并购重组专项奖励、员工股权激励专项奖励到限售股减持奖励的全链条政策服务。企业自然人股东在股改过程中因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而缴纳个税时,还可享受“股改贷”创新金融产品专项服务。

四是建立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行分类差别化服务,按照企业条件和进展情况将后备企业划分为准备、签约、改制、上市/挂牌四个阶段,对不同阶段企业制定不同推进方案和服务方式,形成后备企业梯度服务机制。对近期拟上科创板的重点后备企业,制定主要工作及时间节点表,通过流程节点化管理,明确目标,每周梳理工作进度,有效助推企业上市。

五是加强对接交易所和上级部门。科创板推出以来,成都高新区主动加强与上交所和监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其间,多次邀请上交所、四川证监局和省市相关领导和专家,走访调研重点后备企业,多次带领区内企业赴上交所对接沟通。

澎湃新闻:园区和企业选择上市目的地时,最重视的是哪些因素?

陈洪涛:企业通常会选择对自己价值认同度高的市场,希望市场中的监管者、投资人和中介机构能够理解自己的技术、所处市场和经营的业务,也希望在市场上“物以类聚”,也就是同行业企业扎堆,方便分析对标和估值对表。因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企业需要在市值中体现出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具体而言就包括发行定价机制、发行等待的时间、投资者构成、投资者偏好、市场活跃度、板块特性(比如科创属性)对市值的影响等等因素。

澎湃新闻: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

陈洪涛:一是整合资源,打造“高新通”线上企业服务平台。“高新通”企业服务平台是成都高新区“1+7+N”企业服务体系核心。围绕企业诉求反馈、政策兑现、融资寻觅、市场开拓、服务咨询等多方面需求,全力整合政府各级单位、社会各类机构企业服务资源,建立完善“诉求通”“政策通”“金融通”“市场通”“载体通”五大线上服务板块,为区域企业提供更加集聚、精准、多元、便捷、透明的各类服务信息及渠道。

二是强化引领,构建“全产业”重点企业培育体系。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核心,建立重点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在库企业的关心、指导和帮扶,同时建立“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育体系,积极带领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向前看,系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龙头企业发展理念、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帮助区域企业拓展交流平台、探寻合作空间。

三是深化服务,推进省、市、区惠企政策“一窗式”改革。围绕各级各类政策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区域“一站式”政策申报系统、“一窗式”政策受理中心、“一体式”企业服务工作站,线上线下合力推动企业申报政策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同时加快打通服务平台数据接口,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延伸服务,以智慧化、网络化、便捷化企业服务助力区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