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说|城市餐饮浪费超出你想象:餐桌浪费量够五千万人吃一年

2020-08-13 0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民以食为天!……

吃饭是天大的事。然而,在对待粮食这件事情上,有组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实在是触目惊心。

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城市餐饮浪费超出你想象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这份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尝试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有代表性。

我们摘取其中一组调研数据:

城市餐饮业人均浪费量为96克/餐,浪费率为11.3%;

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

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

4个城市游客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每人103克,明显高于当地居民食物浪费量的每餐每人88克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量较高,原因在于朋友、商务聚会比较多这两种就餐类型在点餐中往往更加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另外,这类聚会就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酒水饮用,减少了其他的食物的食用,往往导致食物浪费现象更为严重。

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也相当严重。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量明显高于城市餐饮业的平均水平。各种供餐方式中,盒饭食物浪费最为严重,浪费量高达每餐每人216 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

请注意!这只是在消费环节产生的粮食浪费。

早在2014年,《经济日报》就曾报道,我国因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存在的浪费现象,每年损失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的口粮。

浪费的仅仅是粮食吗?

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仅仅是粮食这么简单吗?绝对不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两句诗词教会我们爱惜粮食,因为有人为生产粮食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艰辛。

有了这种认识很好,但还不够。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说,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

我们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却又大量在餐桌上给浪费掉了。

也就是说,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基础弱、底子薄,当前社会这种不恰当的食物消费及其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节约粮食永不过时

有人觉得,现在条件好了,浪费点粮食没啥事,还能刺激消费,帮助农民增收。

这种想法看是有理,实则有害。我们是人口大国,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

早在2013年,全国就开展了 “光盘行动”,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2014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要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

到了今年,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着疫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威胁。联合国近期就发出预警,受疫情以及接连爆发的蝗灾、极端天气等灾害影响,已经有多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今年新增饥饿人口数量达到了1.3亿人。

今天,我们重提节约粮食,不是说国内粮食不够吃了。今年夏粮又丰收了,秋粮也快进入收获季节,存粮和新粮完全能保证大家吃饭。

今天,我们重提节约粮食,是让每个人有节约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绝对不能糟蹋粮食。

吃饭是天大的事,天大的事就得天天坚持做。你说呢?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记者:杜铭 刘慧

统筹:视点工作室 温宝臣

主编:王玥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食物浪费有多严重?数据触目惊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