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层建筑为何要“主动接闪”?专家科普: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

2020-08-12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台风季来临,上海不时骤降暴雨,电闪雷鸣,一些市民担心高层建筑可能被雷电击中,带来危险。高层建筑的避雷原理是什么?雷雨季节大家应当如何防止雷电危害?来看看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电气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沈育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夏林的科普↓

雷电威力大,不防易酿灾

雷电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统一解释。沈育祥介绍,主流观点认为,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大量带有水分子的气体向上流动,水分子之间碰撞摩擦后带上电荷,有些带正电荷,有些带负电荷,这样云层之间就形成了电场。当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就会放电,产生强烈的光和热,空气极力膨胀流动,“于是我们看见闪电,听到打雷的轰鸣声。”

早期建筑物由于没有全面的防雷体系,一旦某个部分被雷电击中,易造成构筑物损坏、局部垮塌或引发火灾。“这是由于雷击会产生瞬态电涌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造成瞬态过电压击坏用电设备,产生高热和机械力。”夏林表示,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例,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需要加以重视。

若电力设施遭受雷击,可能引发区域停电事故;重要通信线路遭受雷击,则会带来通信中断。一个典型案例是,21世纪初美国俄亥俄州因架空线遭受雷击,造成北美大停电事故,殃及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

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

我们熟悉的避雷针又称“接闪杆”,是一种常用避雷装置,它并非“单兵作战”,背后还有一系列“小伙伴”——建筑物防雷装置包括屋面的接闪装置(由避雷针、接闪带和接闪网组成)、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垂直支柱中的钢筋或钢结构件组成)、接地装置(建筑物基础)。

当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被感应上电荷,与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很小的电容器。但避雷针针头很尖,能聚集大量电荷,导致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易被击穿,成为导体。随即云层上的电荷经由接闪装置和引下线,流经建筑物基础,散落到周边大地,不对建筑构成威胁。

“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 沈育祥打趣道,“可以理解为,闪电会主动‘找’地面上较高的建筑来释放能量,所以高层建筑的避雷针是用来主动引雷的,希望雷打到自己身上,来保护下面建筑的安全。”不仅如此,高层建筑“主动接闪”,也在客观上保护了周边建筑和行人的安全。因此,如果目击高层建筑被雷电击中,没有必要担心。

雷雨季节不可忽视防雷电

在我国,除部分经设计评估的低矮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物(构筑物)均需要按照国家设计标准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沈育祥表示:“我们上海的建筑防雷措施做得很到位,请市民放心好了。”

但是以防万一,雷雨季节的防雷电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虽然打在窗户上的雷电会通过接地装置立即引入大地,沈育祥仍然建议雷雨天气不要靠近窗户,更不要用手去摸窗框。安坐家中时,应尽量不使用连接电源的电脑,也最好不要接打电话。

夏林则提醒,上海市气象局已经建立了先进的雷电预警系统,能准确预报雷电。市民出门前,可以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当日雷电情况,一旦雷雨发生,应及时躲进建筑物内。尤其是如果有学生冒着雷雨仍在操场上活动,校方应及时通知学生回到楼内。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室外没有任何避雷设施,更容易遭受雷击,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春夏季雷电活跃期间的雷雨天气,大家应尽可能避免在空旷场地活动。假若一时躲不开,也尽量做到不要贴临高耸的树木、电线杆、金属栏杆等,保持至少4-5米的距离。

来源:上观新闻、气象知识

↓分享

↓点赞

原标题:《高层建筑为何要“主动接闪”?专家科普: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