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群山丨存一榕散文

2020-08-12 2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存一榕 昭通日报

作者简介:存一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中华散文》《文艺报》《中国散文家》《边疆文学》《安徽文学》《星火·中短篇小说》《四川文学》《漓江》《延河》等数十家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200余万字,作品入选20余种选本,并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神秘的基诺山

基诺山并不特指每座山,是基诺人世代生息繁衍的一片区域的总称谓。在基诺生活的这片区域内分布着大小十几座高山,原始森林密布,属于热带山区,气候偏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片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4%,相传基诺族的发祥地是“司杰卓米”。它是基诺山东部边缘一座海拔1440米的高山,现在称为孔明山,基诺山得名于此。

基诺人有自己的共同语言、共同居住地域,在经济和文化习俗上有一定特点,也有自己的共同心理素质。基诺人具备了一个单一少数民族的条件。根椐这些民族识别客观因素,我国于1978年6月才正式将基诺人确认的一个单一民族“基诺族”。

解放初期,基诺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生活。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基诺族的总人口仅为3860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基诺族人口已达到20400余人。他们依然属于人口极少民族,也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

这个民族人口虽少,却有着古老悠久,独特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尽管当下已进入信息时代,但他们的传统习惯并未因此而受外界的影响而抛弃或同化。在日常行为方面,他们还相对完整地沿袭着老祖宗的古规古礼。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东西,在他们自己内部一直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传承了下来。走进寨子之中,你会发现许多基诺族人,还在按照老祖宗设定的习俗礼仪生活行事,传统的东西在基诺山还真正占有主导地位,这在当下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当你走进这个民族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日常州生活中,至今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或者说是很另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竟然与天时地理的自然规律却高度契合。

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就跨入到现代文明社会。过去他们依靠刻木、刻竹记事,而这种原始落后的方法当然记录不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基诺族的历史其实全靠人们口传心记代代相传。应当说寨子中的每一个老人,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活词典。一个记忆力超群的老人,他的生活阅历就是这个民族一段历史的缩影,你从他们身上就能找到岁月留在他们身上抹不掉的影子或痕迹。他所讲的一句话,有可能就是一页历史。但你不可能让某个老者,讲出他们完整的经历和历史,你从他们那里只会得到些历史的碎片,一旦获得了这些碎片之后,需要你再花上一番力气,将这些碎片拼凑粘接在一起,这样你就能从中读出他们在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画面,或每个片段。

基诺族的传统宗教信仰是以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最老的祖先有阿嫫腰北、阿妣额耳、丕嫫,他们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

传说阿嫫腰北是创世女始祖,她创造了地、天、日月、山川、动物、植物和人。基诺族的许多故事和传唱中都提到她,每年的祭大龙也是祭祀她。

基诺族把对祖先的敬仰和敬畏,贯穿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前要先敬祖先,讲故事和唱调子前要先念祖先的名字。无论做什么重要的事情,都要先祭祀祖先,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感恩,或祈求祖先保佑。

自然崇拜则表现为相信万物有灵。敬畏世间万物,相信鬼神(在他们的观念中“鬼”与“神”是不分的),鬼即是神,神经即为鬼。基诺族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谷有谷神、树有树神,世间万物都有神灵。

在基诺族的一些村寨,为了举行祭祀的需要,通常要在寨头树立一棵神柱,即“图腾柱”,他们把信仰寄托于这棵图腾柱上。于是基诺族就把心目中重要的神灵(即对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有关联的神灵)。如山神、水神、火神、树神、兽神、猎神等众神的脸谱,全都雕刻在这根神柱身上。每逢“特懋克”的时候,寨子中的长老、铁匠和巫师要带领全村人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诸神保佑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全寨子人都健康幸福平安。

基诺族曾经是一个善于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能源的民族, 狩猎就是他们从大自然获取食物及能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基诺语把人称为“泽绕”,意思是靠在大山中找吃而生存繁衍的生命。因此弩箭、猎枪对于基诺族男子来说如影随行,走到那就会将其带在身边。在20世纪九十年,国家处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的需要,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后,狩猎这种古老的择食形式才被全面禁止。

一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然就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虽然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基诺族依然按照老祖宗形成的规矩在走。

基诺族是个十分矜持而内敛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始终贯穿在民居、穿衣吃饭, 待人接物,婚姻嫁娶,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尊老爱幼等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等日常生活当中。走进任何一个基诺山寨,几乎听不到像有些民族那样,总喜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用夸夸大其词,用所谓“源远流长”、或“博大精深”之类抽象的词汇来包装,进行自吹自擂。这就是这个民族能够一直打动我,让我反复多次到基诺山走访,并写了许多文字的动力所在。

夜宿勐远仙境

我又到勐远来了,我也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到这里来了。一个在西双版纳生活了几十年的人,竟然吸引或诱惑着我不厌其烦地往这里跑。

勐远仙境景区,是四面环山的一段山谷。四周的山势格外雄奇险峻,有许多坡面几呼是垂直的悬崖峭壁。奇绝的是这些喀斯特地貌的悬崖峭壁的表面不光有岩石。而是像上天设计好了似的,岩壁上几乎都合理地分布着许多缝隙。在这些缝隙中又保留着适宜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起码有一些泥土,可供各种树木和竹子能够在上面扎根生长。在陡峭的悬崖或山体上面,竟然生长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林群、龙血树;以及二级保护植物四薮木等。而山谷密林之中却隐藏着10多个人也难于合抱的绞杀大榕树。在这片保存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中,可以遇到你见过的,或前所未见的动植物物种。如玉凤花、寄生花,大如人脸的蝴蝶;见水就变得“疯癫”的鼷鹿;还有世界上最小的猴类——蜂猴等。

由于当地雨水充沛,即使不下雨的日子,这里一年中的多数日子都有大雾弥漫,成就了各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96%。无论你什么季节走进这里,山坡及沟谷中都呈现出拥绿叠翠,生机勃勃,空气湿润清新的一付春意盎然景象。呈现在你视野中的景色,总是超出你的经验或想象。

景区创建者为满足人们深入雨林体验荒野求生探险的需求,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在景区开创设置了全长17公里的穿越热带雨林的体验项目,到这里的游客可体验穿越雨林沟谷,挑战自我的运动刺激与享受。

而为了满足喜欢玩惊险刺激项目的运动游客的需求,景区开发者还利用陡峭的岩壁,在上面开发出“飞拉达”攀岩行走体验项目。专门为那些喜欢参与挑战自我的游客攀岩行走,体验攀岩心惊肉跳的刺激;而在山谷的一块平地上,则创建了浪漫的“星空营地”能够满意足上百游人露宿草坪,观赏星空明月及夜景,体验与萤火虫同欢共舞,将身心放彻底放归自然的浪漫体验。

目前,勐远仙境游览区,是西双版纳境内唯一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体,以山、水、石、石灰山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林、溶洞群落,以及傣族、瑶族等民族风情为特色,提供给游客观光体验项目最多的一个景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睡眠质量很差的人。在夜里睡觉时只要有一只蚊子在附近哼哼,或有一只壁虎在墙壁上走动,都有可能将我的睡眠赶跑。而这里不仅远离城市的尘埃灰霾,听不到浮躁的喧嚣与热闹,这里的声环标准达到国家0-1类标准。我每次来这里,均选择入住沿小河边而建的宝牛山庄。住在山庄里可以尽情地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恬静。而且夜里听着耳边小河潺潺的流淌声,还有夜虫啾啾的轻吟浅唱,不仅不会影响我的休息和睡眠,反而就像听着母亲轻轻地给我唱着摇篮曲,躺在床上很快就能进入梦乡。而且,往往一觉睡到天亮。我觉得这里适合调理气机,疗愈身心,实现回归自然的心愿。

我好长时间没写诗了,没想到昨晚临睡前,我竟然又有了写诗的冲动,我便在手机手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停下匆匆的脚步/收回云彩上/放牧的幻想/我又听见流水的声音/漫过肉体与梦境/浸透骨头和灵魂/带走了疲惫与忧伤/渴望的眼光中/孕育的或许不是一场雨水/疏松的岩缝间/却长满乔木竹林灌木藤条/绿色的身影/走进大地的子宫/一道生生之门/展示的不仅是生命的起源/我问彿/问这洞中的神仙/沿着古老的暗河前行/下一站抵达的/是前世/还是今生的驿站/穿过时间的隧道/迎接我的是/绿色的原野/还是迷茫星光”。我想这样的诗句应该是在我的内心里存在好久的了,只不过再次入住这里,触景生情,它们一下就从大脑中蹦出来了。

最让人向往的是,这里年平均气温21度,负氧离子含量3.8万个/立方厘米米,水源系小分子团粒水、偏硅酸矿泉水、含锶矿泉水。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疗愈康养,早晨呼吸着清鲜的空气,看着小鱼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水翻腾,晨雾在山腰间缭绕飘浮,在山谷树林间弥漫,在眼前轻悄悄地飘逸聚散。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这份安谧与恬静,总会感到思绪开始信马由缰地驰骋飞扬,而平时绷得紧绷绷的神经,会一截截、一段段地被松弛解放出来,整个身心仿佛轻盈得像一朵云,一缕风似的,这么惬意的感觉是我到其他地方很难体验得到的。

勐远这地方石灰岩分布较广,岩溶地貌资源极为丰富,孕育出众多的石峰、石森林、石笋、石芽、溶洞和地下暗河等自然景观,奇峰怪石和规模宏大的溶洞群落。景区规划范围内的溶洞就多达24个,其中最长的溶洞达10公里。目前,已经开发可供游览探秘的是一号主溶洞,称为“宝角牛洞”(也称神牛洞或野牛洞)。这个溶洞在《贝叶经》、《版纳秘史》中均有记载,傣语叫“潭怀毫香”,长达3360米,溶洞内有暗河,流量约80-100L/S,支洞较多,全洞绝大部分地方十分开阔高大。洞腔最宽跨度20米,相对高差88米,溶洞洞身奇特,地质结构十分复杂,狭窄处仅容一人穿过,宽阔处则可供万人集会。洞内始终保持21℃的恒温状态,洞内有蝙蝠,鸟,鱼,蟹等动物栖息和生活。沿着溶洞渐渐往深处走,能看到钟乳石形成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极大地满足人们的视觉盛宴,同时能满足人们探险猎奇的心理。

应该说每个人,在某一阶段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对于像我一样长期被城市的喧嚣挷架,曾经被工作或生活折腾得身心具疲的人而言,能够一觉睡到天亮,这真是莫大的幸福和享受。

昨夜我又睡了一个好觉,当我被早起的小鸟唤醒,走出房间面对门前流过的小河,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立即感觉浑身通泰,神清气爽。

由于这里拥有与广西巴马相媲美的自然环境条件,勐远仙景已经被列为云南省首批“康养小镇”创建试点,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项目建设成后,将成为版纳首个集旅游、康体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游览疗愈景区。我相信将来的日子,我还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静静一呆上几天,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梦回傣族园

一直以来就盛传有这么一句话:“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我想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橄榄坝傣族园,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地方。其实,这些年我就不止一次到过位于澜沧江畔的橄榄坝傣族园,还先后在园内住过两周。若要想了解傣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傣族当下的生存状态,傣族园应该是一处不可遗漏的的地方。

傣族园内的曼春满佛寺,始建于佛历1126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多次修复、重建,依然保留原始的风格,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这座金碧辉煌的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凡重大的佛教活动日,整个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当下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动,如赕佛、颂经、拜佛等活动,是了解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园内的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曼听共五个傣族自然村寨,虽然许多竹楼都进行过维修,甚至重建。多数民居应算为第二代竹楼。但这五个村寨的竹楼,还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竹楼的外观和内部的格调。走进村寨能够零距离地观赏傣家民居、傣家的庭院风光,体验傣家的生活习俗,感受傣家人的生活状态。

在这里,无论你面对的是一座普通的竹楼,还是一座傣族举行宗教活动的古老佛寺,或者一片自然的庭院风光。都具有浓郁质朴的原始遗风和传统的民族文化气息。如,村寨周围普遍生长或种植着菩提、榕树、柚木、黑心树、酸丫果等数不清的热带乔木。其间又必然间杂着凤尾竹、龙竹、甜竹、金竹、实心竹等林林总总十多种竹子。每家的篱墙头上都爬满我叫不出名的绿色藤本植物;每座庭院中又普遍种植着椰子树、槟榔树、菠萝蜜、柚子、芒果、蛋黄果、香蕉等热带水果;房前屋后,村街巷道边的观赏植物更是应有尽有。300多座竹楼,均被各种树木严严实实地遮蔽在化解不开的一片绿荫之中。倘若你站在远处或高处看,你看到的或许只是高过竹楼的一片绿色森林,却很难看见暴露在天地之间的竹楼。

橄榄坝傣族园,不仅民族文化气息浓郁,自然风光和生存环境幽雅,我在其间漫步的时候,每接近一座竹楼与庭院,几乎都有窈窕的傣家小卜哨,甚或风韵尤存的傣族少妇亲切地给你打着招呼,并能热情地我提出的问题解惑释疑。使你感到她们不仅容貌迷人,性格也那么的温柔亲切。让我这一切欲望都趋于平静的人,竟然也按捺不住浮想联翩,甚至突发奇想:倘若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者再年轻那么几岁就发现有这么美好的地方,生活着这么些柔情似水的傣女子,一定会不惜一切到这里寻找一位傣女,男耕女织地厮守一生。甚至,在心中暗生嫉妒,眼馋这里的傣族男子得天独厚地占尽了世间的美景与美色。

在西双版纳生活的这些年,我所走过的傣族村寨少说也有几百个了,这其中也不乏绿树成荫,门前清流环绕,风光绮丽迷人的地方。当我漫步在傣族园内的这五个傣族村寨,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所看到的最有西双版纳傣族特色,或说是具傣族文化内涵的自然村落之一。看到绿色植物与傣族民居这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相信这里肯定是地球上可供人类诗意地栖居和生活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地方。

往期精选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ID:ztrbwx)

审核丨吕翼

特邀编辑丨朱镛

实习编辑丨 李平波

原标题:《群山丨存一榕散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