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雷要下雨,雷电高发区都在哪?

2020-08-13 0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东方明珠被闪电击中,宛若大片。近日华东地区有雨,全北京都在等待下雨,衣服都收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的雷电异常激烈,多地都观看到了这场“大型渡劫现场”。雷电有什么知识?雷电的智慧在这里!

01雷电之都竟然在湖里

雷电是在夏天经常发生的一种大气现象,大多数的雷都源自一种距离地面很高的庞大云体——积雨云。当云层内部或者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压(电位差)时,为了消除这种状态,电流就会导向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放电。

空气原本是一种绝缘体,不会导电,但即便是绝缘体,加上了很高的电压之后,也有瞬间导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雷。

夏季全球雷电高发,殊不知非洲竟然是全球雷电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区域,南美洲虽在数量上落后于非洲,但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却当之无愧成为“全球雷电之都”。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马拉开波湖一年内平均有297天有雷电发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公开了世界十大雷电高发地,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以232.52(每平方公里每年监测到的闪电次数) 的雷电密度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名都位于刚果,年平均雷电密度分别为205.31和176.71。

从地区分布来看,十大雷电高发地大都位于赤道附近,除了巴基斯坦,其他都被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包揽。

扩大到更大范围,根据NASA发布的全球雷电次数最多的500个地区的排名进行统计, 非洲仍旧位列榜首,占比超一半(56.6%),是第二名亚洲(17.4%)的三倍多,大洋洲入围比例最低,仅占总体的2%。

具体到每个大洲,对各洲雷电高发地的Top5进行比较。其中,南美洲和非洲高发地的年雷电密度平均数在156左右,二者不相上下。亚洲、北美洲位列二三名,而大洋洲雷电高发地的雷电密度均值不到非洲和南美洲的二分之一。

专家指出,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雷电最“偏爱”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地表热量充足,空气对流较多,几乎一年到头都有雷雨。

我国虽不在世界雷电高发区,但是雷电发生次数并不少,尤其是6-8月。

根据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报社的相关报告,我国的雷电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青藏高原,年均雷暴日数超70天。在6-8月,这些地区平均每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出现雷电。而海口、广州和拉萨是我国雷电光顾最频繁的三大省会城市。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雷电稀少,年均雷暴日数不足20天。

02 雷暴功率相当于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人类之所以对“雷电”心存敬畏,是因为它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闪电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而温度从17000摄氏度到28000摄氏度不等,约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三至五倍。

而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万度电,高铁高速行驶1小时的用电量,是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约等于夏季成都市一天的耗电量。

作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全球每秒平均有100次云地闪电发生,每天达到800万次,而造成的各类损失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位于非洲的马拉维每年平均有1008人死于雷电灾害,是世界上雷电致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他非洲国家,如南非和津巴布韦,也有着很高的雷电死亡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日本等国家,它们每年死于雷电的人数严格控制在个位数。

而在我国,因雷电造成的灾害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至2017年间,雷电灾害次数由每年4589起稳步下降至685起,雷电造成的死伤人数下降了近7成。

在雷电导致的各种灾害事件中,电子电器受损的事件次数最多,占据了71.75%,火灾爆炸和建筑物受损发生的概率较低,分别是1.67%和8.06%。

从经济损失来看,由雷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1.4亿元降至2646.68万元,降幅超过八成。

除了对雷电破坏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注意到全球气候变化对雷电天气带来影响。但是,学术界对全球雷电趋势的预测并没有达成一致。

雷电的发生往往和暴雨相伴,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密切相关。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增加,雷电也随之增多。

从上世纪末开始,许多研究都表明气候变暖会使得雷电灾害的频率提高。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雷电会增加12%左右,到21世纪末,全球雷电会增加50%。

但2018年,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却打破了人们的传统印象。他们认为,到2100年,全球雷电次数的均值会下降15%。目前,气候变暖究竟能对雷电产生何种影响,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

2.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报社

3.L. Holle, R. (2016). The Number of Documented Global Lightning Fatalities. In 24th International lightning Detection Conference. San Diego,California,USA: Vaisala.net.

IPCC. (2013)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Finney, D., Doherty, R., Wild, O., Stevenson, D., MacKenzie, I., & Blyth, A. (2018). A projected decrease in lightning under 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8(3), 210-213. doi: 10.1038/s41558-018-0072-6

数有范儿工作室

数据编辑 | 萌仔

可视化设计 | 按住拉、妖渡

校对 | 马克图布 版面 | 苍耳 责编 | 知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