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很完美地把事情搞砸了”:过于追求完美是一种错吗?

2020-08-13 1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壹心理 来自专辑自我认同

非也|作者

欧小宅、虫子|编辑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过于完美带来的烦恼”。

先来个投票:

凡事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追求完美”算是最常见的了。

说到完美主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好有追求啊,是个狠人!”

殊不知,完美主义也分积极的和消极的。

它们之间有一条微妙的界限,若是越过了,追求完美就会变成沉重的枷锁。

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有时候凭外表还真看不太出来:

褶皱总是要仔仔细细熨平,小白鞋永远一尘不染,那这个人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不一定。

想更精确地判断,不妨先来做个测试,鉴别下是不是完美主义者:

1.你是否只关注没有完成什么,而不关注完成了什么?

2.你担心自己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吗?

3.在实现目标后,你会在下次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吗?

4.你的自我价值,建立在目标完成情况之上吗?

5.即使会错过一些事情或发生一些消极后果,你还是坚持去追逐自己的目标吗?

6.你会逃避工作或因为害怕失败而拖延工作吗?

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是完美主义者无疑了。

我很“完美”地把事情搞砸了

阿飞是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他要请人来家里吃饭,一定会提前好几个小时打扫卫生,一直干到自认为达到“完美”的标准才罢手。

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次他花了六个小时收拾屋子、擦洗地板、擦窗、修剪花草,结果还是发现窗户上有几个小污点,为了让房间看上去无可挑剔,他忍不住擦了一遍又一遍。

可是因为打扫花费了太多时间,留给准备晚餐的时间就不够了。

手忙脚乱之下,他的招牌菜搞砸了,结果,整整一晚上,他都沉浸在悔恨、失落、郁闷的情绪中。根本无心与人交谈。

末了,虽然大家都连连肯定他的热情招待,阿飞还是耿耿于怀、不停地解释,请大家原谅自己搞砸了这个聚会。

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阿飞一直活得很累,而身边的人有时候也跟着受累。

很多时候,他也很想让自己放松一点,可是就像魔怔了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很显然,追求完美,对他而言,是一个急需挣脱的枷锁和难以承受的负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总是说要追求完美,但是结果却有好有坏。

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追求完美能够推动着我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好。

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是公认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他们才能创造别人难以复制的奇迹。

然而,若是不计后果,一意孤行,总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陷入无止尽的自我批评中,那么追求完美就是消极的。

通常,我们提到完美主义,特指消极完美主义。

心理学家罗兹·沙夫曼是这样定义的:完美主义指,不计后果地给自己高标准,并且仅凭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自身价值。

简单来说,就像开头的那道测试题,完美主义有三个明显特征:

• 目标过高与自我批评;

• 不计后果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 用高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是吗?

完美主义,也会遗传

跟我们身上其他秉性一样,完美主义的形成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学家们对多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遗传给下一代的几率在25%—40%。

因此,父母的基因对孩子是否会有完美主义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朋友莎莎天生就是完美主义者,她经常因为害怕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不敢出门,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辞职调整。

而她的妈妈也是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不是因为接触了心理学,莎莎还一直觉得很正常,常年沉迷于自我批判。

但是,基因的影响远比不上环境的影响。

有完美主义基因的人,如果后天成长环境很包容,并不会走极端。

相反,没有完美主义基因的人,也会因为受到高压环境的影响变成完美主义者。

比如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因为母亲早逝,她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一个高压的环境中,往往存在一些习惯于吹毛求疵、恶性攀比的行为,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尤其大。

因为不管怎么做都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和赞赏,只好不断地逼着自己变得更优秀,以求被看见。

随着人慢慢长大,外界的标准会内化成自我要求,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过于追求完美只有一个下场:惨败

好消息是,无数临床治疗证明我们不必非得弄清楚原因,也可以有效地削弱完美主义的倾向。

而改变的最大绊脚石就是,害怕自己一旦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就将变得平庸。

有几个实用的小技巧分享给你:

a. “追求完美”会帮倒忙

完美主义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既体现在具体事件上,也体现在思维、情绪和行为倾向上,比如逃避行为、拖延症等等。

看到它的消极影响,是摆脱它的第一步,因为人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

武士与乌木弓箭的寓言影射的就是人怎么完美地将事情搞砸的。

有一个武士得了一把乌木做的名贵弓箭。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是在上面雕上花纹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请来工匠精雕细琢,图案十分精美,武士看了特别高兴。

只是当他像往常那样拿起弓来拉的时候,只听得咔嚓一声,弓断了……

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就是那个武士。

人之所以会执迷于追求完美,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完美地达成了目标才是最好的结果。

那么,不如直接把真相撕开,就没有理由自欺欺人了。

b. 20%的努力就能取得80%的成绩

完美主义者习惯性地努力到无能无力才安心,然而事实上很多事情都符合28定律——也就是说,投入20%的努力就能取得80%的成绩。

所以放松一点并不绝对代表失败。

那么,设定目标时,为什么不干脆如多一些灵活性呢?

少一些“一定要怎么样”,多一些“我可以怎么样,我也可以不怎么样”。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仅仅为追求更完美的工作而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你的人生也会更加自由。

(当然,一些特别重要的工种除外。)

c. 别总是自我批评。

完美主义者习惯于自我批评,常见的消极思维有:

以偏概全:用小瑕疵概括自己的整体成果;

双重标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理所应当:我做的好是应当的,做的不好就是我不够努力。

只关注自己表现中的“负能量”往往会让问题持续下去。

这是因为,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若是要钻牛角尖,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最终,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崩溃。

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毕竟完美主义真正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

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多关注行为中的正能量呢?

要知道,当内心被正面的东西填满的时候,负能量就挤不进来。反之,若心中被负能量填满,正能量也进不来。

所以,要想走出自我批评的怪圈,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多关注积极面。

写在最后

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个问题。

一个完美主义者身上有着可靠、自制力强、一丝不苟、责任心强、做事情有条理等种种优点。

但研究表明,一个人身上压力的大小与他/她完美主义倾向的强弱成正比。

太追求完美后压力山大,反而坏事。

既然如此,一时的不完美又何必介怀呢?

有时候不那么完美的开始,也是完美的开始。

无论前半生是什么原因让你变得,这么不得不完美,拼尽全力去做到最好。或许是生存所迫,或许是早年变故,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有个机会喘息一下:

追求完美,自然是好。但是你不想追求完美,也是可以的。

相比较事情做得完不完美,我更关心你过得开不开心。

希望高标准可以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束缚。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书目:

1、罗兹·沙夫曼,莎拉·伊根,特蕾西·韦德,《克服完美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07。

2、乔恩·阿卡夫,《要搞定不要完美》,中信出版社,2018-04。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