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桥下空间 vol.3 |溜冰、划船、跑步、发呆……这些能在桥下空间发生吗?

2020-08-11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DPCU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来自专辑桥下空间

写在最前面

桥下空间的平面线性状态非常特殊,高度与一般街道空间尺度不同,桥两侧往往有车道隔离,因此,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空间特征,植入适当的功能,引导区域整体气质,就成了设计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此前两篇推文通过日本和美国案例介绍了桥下空间较为成熟、成系统的处理方式,这种系统化不仅体现在开发模式上,同样需要法规的支持。本篇推文中集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桥下空间利用案例,如加拿大多伦多的嘉甸拿高速公路、韩国首尔的首都圈电铁1号线、澳大利亚墨尔本Caulfield 至 Dandenong高架线路等6个案例。它们面对的问题存在共性,比如社区分隔、城市肌理碎片化、影响滨水带等,设计师们针对不同的空间条件和问题给出多样化的解答。这些“脑洞”也许会给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身边的桥下空间带来启发。

01

加拿大多伦多|

The Bentway

关键词:创造都市地形

▲GIF原始素材来源:网络

1950到1970年代是多伦多市兴建城市高架公路的高峰,嘉甸拿高速公路(Gardiner Expressway)就是在此期间的建成的。1970年代中期到现在,因为市民的反对,绝大多数高架道路的建设计划被取消,部分高架道路被拆除,这些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主要由多伦多交通运输服务(Toronto Transportation Services)承担。嘉甸拿高速公路始建于1955年,是一条8到10车道的市政高架道路,由多伦多市全资持有。这条高速全线沿安大略湖展开,这是造就了它特殊的景观与之后的境遇。

2001年开始,多伦多成立水岸开发局(Waterfront Toronto),致力于振兴多伦多的水岸资源。在此过程中,嘉甸拿高速也被列入整体计划,部分路段被陆续拆除。

▲1966年的多伦多高速路网计划,图片来源:网络

▲改造前的高速公路,图片来源:网络

2015年,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马修斯夫妇(Judy & Wilmot Matthews)和城市规划专家肯·格林伯格(Ken Greenberg)向市长提议,通过一笔2500万加币的捐款启动嘉甸拿高速公路桥下空间的改造,目标是打造一个能够代表多伦多城市精神的公共空间。由多伦多当地的景观公司PUBLIC WORK承担设计。在多方的推动下,项目最终审批通过,以公私合作的方式展开。这个项目以Bentway命名,来源是支撑着这座高架道路的柱(bents)。

▲The Bentway平面,图片来源:网络

▲高架与改造后的桥下溜冰场,图片来源:PUBLIC WORK

设计团队完全从基地自身出发去构想一个多功能空间,展示了如何通过重新利用单一功能的基础设施去塑造一种全新的公共生活。高架道路这个在20世纪代表着割裂的交通设施,成就了足以代表多伦多城市灵魂和精神的公共景观。

设计将桥下空间中连续的柱子转化为55个“公民房间”(civic rooms),也将这种公共、共享的意向给形象化了。“房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们的功能跨度从冥想空间、创意中心到市场,这些功能支撑起The Bentway的发展框架和长久远景。除了具体功能以外,设计师将沿高速公路的空间用一条步道环通,改造成对步行、骑行友好的通道,甚至在冬天变成溜冰场。

▲The Bentway第一期空间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GIF原始素材来源:网络

从垂直元素来看,由于高架道路下方高度过高,有些地方达到15米,建筑师通过地形塑造、增设平台等方式重新划分空间,使空间从基础设施的尺度转化为人的尺度,也把沿线公共、私人的土地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混凝土柱在用作公共艺术的素材的同时,满足照明设施、供电等的安装,确保满足各种时段、各种规模活动的需求。

▲The Bentway平面,图片来源:PUBLIC WORK

除了空间划分以外,设计团队同样对地表做了处理。大量回收建筑废料被用于铺地。统一收集从高处公路滴落的雨水,经过场地内特地选择的耐寒耐盐的景观植物的过滤,重新融入自然。这里的桥下空间不仅把人凝聚在一起,也把曾经流离失所的水土聚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塑造出新的地形,也呼应安大略湖岸线的悠久历史。这一切做法都源自于对“独属于此地”(what can only happen here)的理解。改造后的The Bentway由The Bentway Conservancy(管理局)进行后续的管理、维护和运营。该项目荣获2019 ASLA通用设计类荣誉奖。

▲图片来源:The Bentway官网

02

韩国首尔 | ROOF SQUARE

关键词:连接社区的平台

▲图片来源:Archdaily

首尔也在思考如何在城市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城市的中高架道路或者高架轨道下的剩余空间为周边社区创造公共场所。尽管2005年的清溪川复兴改造以及2017年首尔空中花园(SEOULLO Skygarden)珠玉都有过改造探索,相比之下目前正在推进的桥下空间改造则显得更小也更有试验性,但这样整体拆除或改造仍然是对城市的大动作,本篇的“屋顶广场”(Roof Square)项目正是试点之一。

▲2005年投入使用的清溪川,为了复原河道,将建于1970年代的清溪高架路拆除。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完成的首尔空中花园将废置的高速路改造成植物花园。图片来源:MVRDV官网

“屋顶广场”的基地位于一条高架轨道和一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靠近1号线新里门站(Sinimun)。这两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将区域切割开来,中间的区域变得难以通达,留下一个僵化的中间状态。基地周边混杂着居民区和小吃店,这使得空间的使用率和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图片来源:Archdaily

设计师团队用“屋顶”来应对这片闲置的空间,同时试图去定义这里的特质,它是一片开放的空间,也不涉及商业经营。屋顶元素在中间高度将桥下空间较高的高度分割成两部分,上层空间两个入口垂直于桥身,这个方向曾经被高架所阻断。下层空间将周边社区人群向基地内吸引。上层空间主要用作文化活动、休闲和简单的运动空间;下层空间在白天为行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在晚上则成了周边餐厅、摊贩外摆的场所,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时段服务。

▲空中广场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图片来源:Archdaily

03

澳大利亚墨尔本 |

SKY-RAIL社区活动公园

关键词:站点与地面的整体考虑

▲平交道口拆除项目计划,GIF原始素材来源:网络

这段桥下空间的建设契机有赖于一个更大的计划:墨尔本东南端的考尔菲尔德(Caulfield)和丹德农(Dandenong)之间原本设有铁道,是城市最繁忙的交通走廊,于是这段区间中的9个危险平交道口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架铁路和5个新设的站点。与上一期介绍的洛杉矶第六大街大桥项目类似,新的高架铁路在推进同时将地面的桥下空间纳入考虑。这样一来,墨尔本大都会区就多了一个长达17公里,面积相当于11个标准足球场的空间,名为“Sky-Rail”。

▲整体鸟瞰,图片来源:Aspect Studio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是在建筑和景观的共同介入下完成的。其中建筑团队Cox Architecture负责车站的设计,景观团队Aspect Studios负责整体公园的设计,两者相得益彰。在建筑设计中,把每个车站设想为一个社区中心,用一致的形式语言应对每个车站,但是在顶棚设计、材料选择上反应每个车站独有的特点。高架道路也在设计范围内,建筑团队给出了一个切分轨道的方案,两条轨道减少了视觉上的笨重感,也让光线和雨水进入下方的公园。

▲车站及分离的轨道,图片来源:Aspect Studios

景观团队更多地处理地面的元素。在手法上,用鲜艳的大色块和大图案确认了Sky-Rail充满活力的意向。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和场地的引入一方面丰富着17公里桥下空间变化的类型,另一方面更紧密地连接社区与车站的关系,使搭车乘客和当地居民能更方便地进入桥下公园活动。在总图的设计上,运动场地和绿地之间有大量步行道穿插,这也强化了桥下公园的可达性。Sky-Rail对于新建高架项目中如何考虑设施与场地的整体性,以及如何鼓励建筑与景观的协作给出了可借鉴的模式。

▲Koornang Road Sky-Rail段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Clayton Road Sky-Rail段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公园中的各种场地,图片来源:谷德

04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都会区 | A8ernA-A8高速公路体育公园

关键词:重塑轴线关系

▲图片来源:Innovative Urban Interventions as an Approach for Livablie and Sustainable Cities

项目位于阿姆斯特丹市区西北10公里处的一个小城市,附近是赞河。1970年代为了连接河岸两端,一条A8高速公路穿城而过。高速公路的柱墩有7米高,这种庞大的体量切断了城市肌理,甚至把包括教堂、市政厅这样的城市中心一分为二。在过去的30多年里,高架形成的长400米的桥下空间都被用作地面停车场,部分空间被用作小型射击场。

▲图片来源:

https://www.publicspace.org/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区居民和私营企业主首先对A8高架路下的环境提升提出整改想法。2003年,赞斯塔德市议会决定通过规划干预恢复城市两个部分的连接,并且改造高速公路下方空间。在市民、企业和政府的高度参与与合作中,发布了一份名为A8ernA的文件,也是公园命名的由来,文件体现了市民的诉求与为实现诉求制定的相应的计划,明确了桥下土地的用途规划。核心内容包括建设与赞河的连接、公园、展览空间、一座可容纳120辆车的停车场、超市等功能,同时尽可能缩小射击场的范围。

▲GIF原始素材来源:网络

建筑师采用的介入手段大多是微小的。两条穿过的街道将桥下空间分为三个区域,中心是一个有覆盖的广场,集中了超市等商业设施。东面是一个巴士站和小港口——为了强化场地和河的连接,这里加设了一个小码头,把赞河里的水直接引入场地,阳光充足时,水面的反光令桥底波光粼粼。西面以运动为主题,包含涂鸦长廊、滑板公园、七人足球场、篮球场等。桥下空间同样向城市延展,分别向教堂和市政厅连接,产生了一个与高架道路垂直的连续公共空间。通过广场的整修、绿化的加入重新勾勒出高速公路出现以前的城市结构。

该项目获得2006年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联合奖,还获得了由柏林参议院城市发展部颁发的2010年城市干预奖提名。

▲A8ernA高速公路体育公园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图片来源:NL Architects

05

西班牙巴塞罗那 | 铁轨花园

关键词:从轨道到绿道

▲图片来源:Sergi Godia + Ana Molino architects

巴塞罗那桑特区Carretera Nacional N-340路至 Carrer de la Riera Blanca路之间的高架轨道将整个桑特区分为了东西两个部分,高架轨道带来的交通噪音也使城市生活质量大打折扣。2002年,在巴塞罗那市管理局的倡导下,联合桑特地区公民协会和三个区域行政机构对铁路区域展开城市更新。这段长约800米的空中花园重新定义了高架铁轨的功能,使城市中的庞然大物成为一条绿带。

▲巴塞罗那铁轨花园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建筑师团队利用高架轨道上的斜向交接梁柱创造了一个透明的“壳子”,用玻璃封闭立面隔绝噪音,同时为顶部的开放公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基础。公园被抬高4至12米不等,通过延伸进城市肌理中的小花园为市民提供了多角度观赏城市景色的空间。

▲图片来源:谷德

06

捷克布拉格 |布拉格滨水重生

关键词:从储藏到开放

▲图片来源:Archdaily

布拉格滨水区改造的河堤紧邻伏尔塔瓦河(The Vltava River),河堤最初作为码头和装运点,但在2002年遭受洪水袭击后就荒废了,此后一直用作停车场,河堤下的空间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和外部环境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设计的介入,原先位于河堤围墙中的20个用作储冰的拱顶空间转变为有趣的活动空间,带动滨水带的复兴。

▲布拉格滨水区改造轴测,制图©️冶是建筑

建筑师希望这些原本嵌入河堤的空间能够延伸到河岸环境中,同时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为市民提供一个文化活动的综合空间。储冰空间的拱顶结构被保留下来,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手法为每个球形空间创造基础设施,也为每一个入驻的商户留有充足的自定义空间,使得商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在具体的实施中,由建筑师把控项目的整体性,再给予商户充分的专业建议,使每位商户能在共同的框架下实现各自的诉求。最终,20个球形空间被改造成为咖啡厅、工作室、俱乐部、工作坊、画廊。

▲GIF原始素材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Archdaily

在连续三周的桥下空间案例分享之后,我们将在下一期开始介绍上海桥下空间的观察与行动,也希望这三期内容能为理解上海的桥下空间带来新的视角和新的想象。

--参考文献--

1.The Bentway 2018/19 Annual Report

2.Waterfront Toronto Annual Report 2017/2018

3. www.thebentway.ca

4.https://www.archdaily.com/912942/the-bentway-public-work

5.https://www.archdaily.com/943233/roof-square-hg-architecture

6.http://hg-architecture.com

7.https://www.foreground.com.au/transport/melbourne-sky-rail-lessons-learnt/

8.https://www.coxarchitecture.com.au/

9.https://www.aspect-studios.com/project/caulfield-to-dandenong/

10.A.K.Elewa.Innovative Urban Interventions as an Approach for Livablie and Sustainable Citi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Vol.66, No.3, June, 2019: 355-378

11.https://www.publicspace.org/works/-/project/d046-a8ern

12.https://www.gooood.cn/raised-gardens-of-sants-in-barcelona-by-sergi-godia-ana-molino-architects.htm

13.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petr-janda-brainwork-circular-vaults-historic-riverfront-prague-06-17-2020/

14.https://www.archdaily.com/942192/revitalization-of-pragues-riverfront-petrjanda-brainwork

©2020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 冶是建筑

如有转载需求,请在微信后台留言。

--相关阅读--

本期互动

您设计或喜欢的桥下空间案例

欢迎与我们分享

原标题:《桥下空间 vol.3 |溜冰、划船、跑步、发呆……这些能在桥下空间发生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