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鹿鼎记》里夸郑成功的一段话,其实嘲笑了晚清命运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3171,阅读时间:约8分钟
地震高冈,一脉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略偏燃向的BGM中,《鹿鼎记》缓缓登场。一时间,公子王孙,江湖草莽,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次第走到读者面前,带来了一幅如史诗般壮丽的恢弘画卷。
这其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桥段,当属《鹿鼎记》第35章里陈近南、林兴珠与韦小宝大谈国姓爷收复台湾的壮举。
当时陈近南的心腹林兴珠介绍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一开始也让荷兰人的火枪打的很惨,但后来陈近南从林兴珠在地上打滚躲避枪弹的动作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让士兵练习地堂门刀法砍马腿的战术,终于一举战胜了荷兰兵。热血沸腾的故事,读来实在让人觉得痛快。不过,倘若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指挥大军收复台湾的“老延平王”郑成功还活着,听到这番话后,只怕会立刻拍案大怒,把陈近南他们几个拉下去大刑伺候外加碎碎念一句:啥啥啥,还得用地堂刀来收拾荷兰人,你当我郑成功没见过火枪吗?
听说大军打了胜仗,国姓爷为何不喜反怒呢?《鹿鼎记》里的这一仗,究竟有何玄机呢?
一、东渡征台
《鹿鼎记》中林兴珠等用地堂刀法砍马腿之战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661年郑成功大军东征台湾一战。
那一年,郑成功率领大军,向盘踞台湾岛38年的荷兰军发起攻击。荷兰军队仗着己方火枪厉害,用火枪战术疯狂射击郑成功大军。
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荷兰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早在16世纪,荷兰步兵就已经按照尼德兰总督莫里茨编写的操典进行火枪训练。他们每150个人到200个人组成一个连队,然后将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的火枪兵排列成五到八排,第一排士兵首先进行射击训练,结束后退至最后一排装弹,第二排士兵再开始同样的射击训练,如此循环往复,每排士兵依次进行火枪练习。
这种火枪阵,与《鹿鼎记》中记载的一致。而荷兰士兵精良的训练与领先世界的火枪装备,也着实让郑成功大军苦恼了一阵子。
因为,就在东征台湾之前,郑成功在北伐南京的战役中吃了个大败仗,将原本可以再来对付荷兰人的火器几乎损失殆尽。如此一来,如何对付荷兰人的火枪,就成了郑成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国姓爷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虽然他明知道掉进了武器装备极其不对等的大坑里,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在没有火枪的情况下打响了收复台湾一战。
本以为靠着火枪稳操胜券的荷兰人,显然没有想到郑成功竟敢主动进攻发起战役。一些荷兰官兵甚至在战前还颇有些乐观的想:中国人受不了火药的气味,只有放一排枪,打中几个人,郑成功大军就会土崩瓦解。
带着这样天真而乐观的想法,荷兰贝德尔中尉带着二百四十名火枪兵走上了战场。他们以十二人为一排,逐渐逼近郑成功大军。
随后,荷兰人满怀信心地放了一排枪,却惊讶地发现郑军非但没有溃败,反而借着弓箭掩护迅速挺近。惊慌失措的荷兰官兵急忙再次放枪,可一连放三排枪,郑成功大军不仅不退,还以更加密集的箭雨,迎战荷兰人的火力。
正当荷兰军队苦于无法击败面前的中国军队时,另一支郑成功的军队已经悄悄抄袭了荷兰人的后方,荷兰军队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处境。紧接着,郑成功的两路大军前后夹击,一起对荷兰军队发起进攻。一时间,荷兰士兵死的死,伤的伤,余者全都吓破了胆,一些士兵甚至直接扔了枪就跑,任凭指挥官如何厉声呵责也充耳不闻。
这一战,郑成功大军在没有火器助攻的情况下,最终击毙荷兰军兵一百一十八人。如此辉煌的战斗成绩,离不开郑成功多年的战斗经验。那么,郑成功对付火枪的经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火器大师
说来荷兰军队实在是运气不佳,他们这次遇到的郑成功,恰好就是一个火器制造的大行家。
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侵扰东南沿海,与此同时,大量西方的军火技术,也传入我国。
先进的军火技术促进了沿海军工业的发展,当时福建与广东一带民间制造火炮的技术空前发达,带动着那里的铁匠与铸匠名声大噪。
民间技术很快反哺官方,并给官方带来了大量的人才输送。如此良性循环下,我国火器制造业走向了一个繁荣时期。
先进的军火技术也吸引了郑成功目光。1646年,清军攻克郑成功的家乡福建。郑成功弃文习武,走上了反清之路。他在家乡招募士兵,发展海上贸易,同时大力发展火器制造业。郑成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指挥下,大军不但熟练掌握了火器技术,还能批量生产大量精良火器。
随后,郑成功将这些生产出来火器,用来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铁人军”,专门对付清军。
比如在郑成功北伐南京的瓜州之战中,本以为郑成功大军不堪一击的清军提督管效忠,带着1.5万名绿营步骑向郑成功大军发起冲锋。郑成功派出“铁人军”迎战,其中前锋部队以长刀砍杀骑兵,后方大军则以弓箭、铳、火炮支援。
隆隆枪炮声中,清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纷纷落荒而逃。一些士兵为抢夺生路,甚至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事后管效忠清点部队,发现大军死伤惨重,就连他直属的4000精兵,也仅剩140人了。
清王朝恨得牙痒痒,决心将打击重点放在郑军的火器上,后来清军终于靠着“诈降”扳回一城,让郑成功损失大量火器,以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初期进展艰难。
不过,等到围困台湾热兰遮城后,郑成功便腾出手来,再次启动了火器生产,还顺便调来了重型火炮支援前线。
于是,就有了1662年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总攻时,郑军28门重型火炮齐发的精彩一幕。据史料记载,在2小时内,郑军发射炮弹2500发,将城墙炸开250多个洞,最大的深达1米,几乎把坚固的热兰遮城摧毁。
战斗进行到最后关头时,郑成功还派人从东南沿海运来了四十三门发射二十四磅、二十八磅甚至更重炮弹的重型火炮过来,其中每门火炮还配了三百颗炮弹,这在当时绝对是领先世界的精良武器。在郑成功强大的火力打击下,荷兰殖民者只得举旗投降。可以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乃至其后“明郑政权”在《鹿鼎记》里的超然地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枪炮好。
谁曾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硝烟未散,林兴珠等就宣传起延平王的部下是靠“地堂刀”对付洋人的火枪,只怕国姓爷地下有知,棺材板就要按不住了。
三、一语成谶
国姓爷心里默默吐槽林兴珠这帮下属好生看不起人之际,《鹿鼎记》正在用另一个关于火炮的桥段,昭示晚清的悲惨命运。
这处如预言家般的情节,就是韦小宝返京后自作聪明地和康熙说,不如用明朝的火炮打吴三桂,“轰他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康熙听后笑道:单买鬼子的枪炮可不行,倘若咱们跟鬼子打起仗来,他们不肯卖了,如何是好?咱们得自己造,那才不怕别人制咱们死命”。说这话的时候,康熙一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就在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清积贫积弱,无力抵抗列强,眼睁睁地看着英法联军一路打到了家门口。
这时,大学士瑞麟突然想到,当年康熙年间平定台湾时,缴获了南明郑成功政权十八门火炮,一直存在北京的。于是他连忙上奏朝廷,请求将郑成功的炮拉上前线,保我大清江山。
用南明的火炮保清朝?瑞麟提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建议,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谁让清王朝这二百多年间,军工技术不断退步,到了瑞麟那个时代,好些康熙年间的火炮图纸都丢光了,比来比去,好像还是郑成功的火炮最厉害。
只可叹《鹿鼎记》中康熙想要自主造炮还言犹在耳,后世子孙就在一天天贪腐放纵下,将康熙的担心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大清王朝,也难怪会掉到落后挨打的大坑里了。
历史的风烟飘荡百年,吹散了康熙的壮志豪言,只留下一段段落满灰尘的血泪过往,徒留后人叹。
参考资料:黄一农《考据与文史研究》、郭晔旻《雅克萨大捷:为1840年屈辱埋下伏笔》、逯鹏《明郑集团火炮在中西火器交流史上的地位》、陈思《17世纪中叶荷郑台海军事力量对比评述》、赵雅丹《郑成功水师与荷兰海军装备、作战方式差异之探析—以台江之战为例》、曹凛《明末清初郑氏武装海商集团》
往日文章精选:
原标题:《《鹿鼎记》里夸郑成功的一段话,郑成功听了要骂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