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名青年军官的扶贫日常
布哈给村幼教点的孩子们讲故事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梭梭拉打村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重。2年前,土生土长、有语言优势的武警凉山支队执勤四大队彝族教导员布哈主动申请到梭梭拉打村担任扶贫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作者:姜永安 连轶 张睿 郑磊 李结义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作为武警驻村扶贫干部的布哈,注重发挥部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独特优势,立足该村“支部功能弱化、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受教育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在村子里率先开展“支部共建、小组互帮”活动,使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提升。他通过装修支部活动室、完善组织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采取政策宣讲、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方式,发挥老党员、老军人作用,为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布哈的妻子蒋阿呷介布莫带着两个孩子到梭梭拉打村看望他
“他每家每户都走到了,每个贫困户都认识,甚至哪家贫困户有几只鸡、几头猪,家里有几个子女、在哪里上学都亲清清楚楚。”走访过程中,布哈总结出了村民因学、因病、因残、因缺资金、缺技术等7类致贫原因,并着手制订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梭梭拉打村村口的那所破旧的幼教点,是重点帮扶改建的项目之一,作为驻村干部的布哈经常到教学点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同样是彝族的布哈,用彝语还孩子们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布哈表示一定要让村里的孩子们学说汉语,只有学会了说汉语,才可能走出大山,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
布哈和村民一起交流扶贫工作
从15平方米的平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梭梭拉打村幼儿园的招生规模从2017年的35人增加到目前的147人,小朋友会认汉字、会说普通话,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山区的孩子上得了学、上得起学,发挥好智力扶贫内生造血功能,切断山区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为凉山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不竭动力。”布哈亲眼见证了这个幼教点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村里75岁的阿尔比惹是四开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一名25年的老党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患上了白内障。他的子女说:“老人家的身体向来硬朗,自从患上白内障后,走路要人搀扶,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布哈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将阿尔比惹接到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布哈走村入户了解村民需求
“没想到还能到技术这么好的部队医院看病做手术……”阿尔比惹在总队医院接受眼科疾病检查后,激动地表达对医院的感激之情。阿尔比惹在住院期间,受到了医院领导和主治医师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家,你的右眼视力达到了1.2,手术效果非常好。”当阿尔比惹听到这个消息时,动情地握着主治医生的手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武警医院,我将永远铭记党的关怀和恩情……”
凉山彝族刺绣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哈立足现有条件在村子里成立了刺绣基地,系统培训刺绣技艺,建立了36名绣娘档案。“家里的男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也不能闲着,就主动加入了刺绣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绣娘贾巴伍呷说,她们的刺绣基地还引进了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销链,帮助村民足不出户创收致富。前不久刚顺利完成了第一批订单,帮助村民收入11.5余万元。
布哈在逐一整理村里贫困户家庭档案
针对不少村民依赖心强、坐等扶贫的问题,布哈用自身成长经历引导群众自强自立,主动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他还联系驻地中队党支部与梭梭拉打村党支部挂钩联建,组建书记、党员微信群互动,采取共学理论、共上党课等形式,帮助落实组织制度、正规组织生活,激活村支部成员的动力和干劲。如今,梭梭拉打村幼儿园、文化广场、河堤走廊、果蔬种植大棚、生态养殖基地、彝族刺绣作坊等19个项目形成规模,特别对全村贫困发生率从帮扶初34.12%的151户607人到全部脱贫、年增收达到人均2000元和户均8000余元。
布哈教村民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购物
布哈与梭梭拉打村贫困户就像一家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