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上影节和上视节,看中国影企的韧性与未来

2020-08-09 1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8月7日,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举行,《庆余年》《破冰行动》《小欢喜》《长安十二时辰》等2019年热度与口碑双收的优质剧集均收获了重要奖项。经历过上半年疫情的重创后,电影行业仍处于复苏初期,如今,电视剧领域的优质内容受到认可,率先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及创作者们带来了信心。

在影视产业迈入良性发展阶段,且有望在2020年“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实现质变的关键节点,突如其来的疫情暂缓了行业的步伐,但好在,中国影企在艰难时期展现出了强悍的韧性。

在上影节、上视节相关论坛中,我们看到如腾讯影业这种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影企,以及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的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传统影企都频频在危机中寻求机遇,重新审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淬炼“内功”等待疫情后的再出击。同时,面对被疫情加速的产业结构变革,它们也都做好了在创新中拥抱变化的准备。

或许,中国影企都无法避开不可抗力对产业带来的冲击,但它们有信心去修复、去重塑受到创伤的产业,在浪潮之中迎接蜕变。

特殊时期的“内功修炼”与补链发展

2018年开始,国内影视产业的增速开始放缓,尤其是电影行业,2019年同比增长维持在了5.4%。行业本有望稳中求进,但疫情的出现阻碍了内容的变现,也带来了产业链运转停滞、人才被动流失、产量难以跟进等诸多问题。关键时刻,国内影企都非常清楚,危机难以避免,只能在保持体能的基础上,危中求机。

参加上影节开幕论坛的腾讯影业CEO程武、博纳总裁于冬、中影副董事长傅若清、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等显然都深谙这一点。从他们的发声可以看到,这些头部影企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局限,如面对疫情暴露出了哪些短板?产业生态是否足够强大?有哪些可以向兄弟公司学习之处?面向未来应该如何合作共赢?

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在上影节也给出了答案。就如傅若清认为,华夏电影一直都在以电影为主体单条腿前行,但相比于从电视剧、网剧领域扩充内容生态,未来华夏电影还是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力线上发行,与优爱腾差异化成长。上影董事长王健儿则提出,基于对行业趋势的预判,上影加速了文旅融合项目的布局,同时也和B站展开战略合作拓展线上新业务市场。

除传统影企外,互联网影企上半年也在忙于组织的升级和能力的升级。以腾讯影业为例,第一,上半年它加强了对优秀制片人、编剧及各环节人才的招募力度,以此为内容创制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第二,加强自身主投主控内容,提升企业后期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三,在“不孤立做影视”的基础理念上,腾讯新文创体系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程武出任阅文集团CEO,这将让腾讯影业未来更为紧密地联动包括阅文、腾讯动漫、新丽传媒、猫眼在内的泛文娱主体。

开幕论坛中,程武表示:“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可能都是一家公司,一个行业反思自我,进行更好的思考和沉淀,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的机会。”就如腾讯影业,过去五年时间里,其在新文创体系下茁壮成长,但在IP开发全产业链运营趋势显著、行业追求更高效的IP一体化开发、追求深入联动下的生态共振的新时期,腾讯影业清楚意识到自身需要更无界地融入到新文创体系中,为下一阶段的IP开发蓄力。

从修炼内功的角度看,上半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时机,上影节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便表示,疫情期间公司重新梳理了正在进行的项目。在平日,从每年片单的发布到一个个项目的落实,从线上到线下,从人才储备到产业生态,都需要影企马不停蹄去布局,此次行业被迫按下暂停键后,影企则有了机会去优化项目、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深入了解产业运作模式和未来趋势,从而整合资源,进行“补链”发展。

辩证来看,暂缓步伐对整个产业而言也是有弊有益。2018年前后,电影产业迈入“内容为王”新时期,同时国产影片顶着好莱坞大片的压力杀出了一片天地,但在工业体系维度,中国电影的张力仍然不足。疫情的出现,让更多影企更为重视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如何在票房收入之外,依靠如衍生品、文旅、实景娱乐等获得更多支点,这种创新求变,都将为自身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期已经到来

在修炼内功之外,影企不能忽视的,还有在疫情催化下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

回首来看,在内容产业全球化步伐最为迅速的近十年里,人才、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流通,以及国内互联网影企的崛起,都让影视产业持续处于一个大变革中。在此次上影节、上视节中,也能窥见整个行业对迅猛发展的流媒体、线上内容、技术等的重视,上影节开幕论坛里,“流媒体影响力趋重,话语权变大,是否会对电影产业造成冲击”就是一个重要议题。

可以预测到,在下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影视产业都将持续处于加速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一方面,每一次危机都会淘汰行业内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而存活下来的玩家将带动行业头部效应的加速;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老牌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碰撞、技术与内容协同共生的新阶段,将更为考验影企们的蜕变能力。

展开来讲,能在疫情中存活并危中求机的,一定是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独特生态壁垒,并拥有可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影企。如掀起“中国式主旋律”电影风潮的博纳影业、在动画领域拥有深厚布局的光线传媒、内容储备量和头部项目影响力都处于电视剧行业领先地位的华策影视、五年持续深耕下成为舞台新秀的腾讯影业皆是此般存在。

以腾讯影业为例,成立以来,它在电影领域参与到了《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影》《无名之辈》等多部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影片中;在电视剧领域,仅2019年,腾讯影业就输送了《庆余年》《第二次也很美》《从前有座灵剑山》等多部爆款剧集,此次《庆余年》斩获白玉兰最佳编剧奖,便是对腾讯影业IP打造能力的一次认可。精品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巨大的投入,代表着艺术创作的耐心,但同样,也高度依赖于影企的生态壁垒。

如果说腾讯影业最初是以在数字内容领域的经验积累、雄厚的IP资源、生态整合能力自然地嵌入到了中国影视产业中,那么在五年的发展里,它在开放定位下连接包括腾讯动漫、阅文集团在内的多元内容版块,探索IP多元价值的开发,同时与中影、博纳影业、北京文化,以及海外头部影视公司等展开紧密合作,沉淀自身的创制能力,才是其作为新秀,依然在疫情下根基稳固的主因。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上这些积淀深厚的影企将进一步提升话语权,而它们权重的上升,将把整个产业的内容和生态门槛拉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大方向,便是互联网与科技带来的改变,程武在上影节的论坛中也提到:“新的科技和内容的结合带来新体验,在未来是一个常态。”在程武看来,影业只有通过更好的创作、更好的内容、更高的品质,更主动的应用和探索现代科技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以此体现电影的独特价值,才能在面临流媒体的竞争时不被淘汰。

其实,电影自出生以来便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产物,如称霸全球多年的好莱坞重工业电影便是典型代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如腾讯影业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化科技影都,如影企们探索VR电影、交互电影、影游联动新形式,都是技术与内容融合的缩影,是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如果有影企能更快把握住这些新机遇,并在产业布局上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便有可能占领高地。

爆款内容将重新唤醒市场活力

当然,技术带来的助力一直都是“锦上添花式”的存在,以内容艺术为本体,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无论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也不会影响到“优质内容占据头牌”的未来趋势。

不管是疫情期间诸多业内人士的预测,还是上影节、上视节众多从业人员的发声,也都在坚持“优质内容才是市场恢复最核心的驱动力”这一观点。就如博纳总裁于冬所言:“现在要有这样的底气和信心:只要我们拍出好电影,不要管窗口期的问题,院线自然会把这个市场给换回来。”

整体来看,疫情期间电视剧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恢复元气自然会更快,而电影行业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重建观众对公共场合的信任感。不过,只要行业能输出优质爆款内容,便能缩短这一“重建期”,也能更快帮从业者和创作者们找回信心。

回顾近几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坎坷发展历程来看,和此次疫情一样为行业带来迎头一击或发展瓶颈的时刻并非没有,但在艰难时期,总会有一些影企和创作者们默默无声地砥砺前行,寻求机遇。2016年开始,观众对电影市场内容质量的质疑声达到高峰,唱衰电影行业的声音无处不在,但《湄公河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依托于中国独特文化语境创作出的优质内容,重塑了观众对电影市场的信心。

再如曾长期陷入死寂的国漫,曾一度被认为再过五十年、一百年都难以比肩日漫,但近几年,大银幕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腾讯影业旗下漫宇工作室推出的注入道家文化内核的《一人之下》等接连成为国漫之光。同时,腾讯动漫IP《狐妖小红娘》也将改编成真人剧《涂山小红娘》。电视剧领域,当“男人戏”衰落已久时,腾讯影业以尊重原著内核、创新性改编的IP生产方法论,孵化出了《庆余年》,让男频IP绝处逢生。

中国影企的韧性一直都在,而优质内容,也一直拥有激活行业的潜能。

在上半年的调整期里,国内各大影企已经为复工后的影视市场储备了丰厚的粮草。从上影节、上视节上各大影企负责人的透露来看,下半年及2021年,各家都拥有重量级的项目:中影手握国师张艺谋执导的新作《悬崖之上》,以及延续我《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方式的《我和我的家乡》,而博纳影业正在筹备“抗疫”主题电影《中国医生》。

在过去几年扎实布局,业务能力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如腾讯影业等互联网影企储备的内容体量也已比肩头部传统影企。电影领域,腾讯影业联合上影,正在创作以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救亡图存为背景的《1921》,它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推出的献礼之作;电视剧领域,取材于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故事,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展现年轻人青春热血的《我们的西南联大》也播出在即。

由此来看,行业重回正轨后,除了国际安保题材《急先锋》、海上救援题材《紧急救援》、动画电影《姜子牙》等常规类型影片外,影企们对大剧情电影、具有史诗品格的电影的筹备力度加大。一方面,疫情为影视行业的相关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另一方面,经历过艰难的上半年后,市场和观众比以往更需要这些极具家国情怀的内容。

在上影节、上视节里,虽然也能看到从业者对未来的不安和忐忑,但更多的,是重新出发的魄力,以及做好大格局、高质量内容的雄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用心筹备的高质量内容,将成为影视市场重整旗鼓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