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木爷爷火了,但他带来的文化魅力不该被过度解读

2020-08-10 11: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阿木爷爷火了,但他带来的文化魅力不该被过度解读!

作者:张津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全文2980字,阅读约需7分钟

导读:

1.阿木爷爷怎么就火了?

2.国内外对阿木爷爷都怎么评价?

3.他火起来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推动?

4.回归匠心本身,停止过度解读。

5.理性对待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阿木爷爷怎么火起来的?

近日,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又走红了一位中国区作者:阿木爷爷。拥有一百多万外国粉丝的他凭借精巧的中国工匠手艺博得了大家眼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榫卯手艺,打造的鲁班凳、将军案让外国人眼界大开,制作的竹蜻蜓、手摇泡泡机、小猪佩奇等小玩具也别有趣味。

▲阿木爷爷展示鲁班凳动图

其实在2016年底阿木爷爷就已经出现在视频平台《西瓜视频》上,他的儿子阿成负责拍摄,阿木爷爷负责展示中国传统的木工技艺。

虽然一开始在国内阿木爷爷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小火了过一段时间后热度又降了,一直以来在国内都不算大火。

直到后来阿木爷爷的视频通过国内的团队上传到了国外大型网络视频平台Youtube后,一瞬间吸粉无数。于是,阿木爷爷又从海外火回了国内。

再加上《人民日报》、央视等一百多家媒体的集中报道和采访,阿木爷爷再一次登上国内热搜榜,引来了国内外的共同关注。

▲阿木爷爷Youtube账号主页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的统计,仅7月14晚间,阿木爷爷就引起三轮搜索关注。Youtube上的阿木爷爷视频观看次数均达到一千万次以上。

▲新浪热点走势图

二、国内外舆论场评论区大赏

1. 国际舆论场:

▲Youtube阿木爷爷视频评论节选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纷纷留言,对这项木工技艺表现出惊讶和肯定。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不用钉子或胶水就能固定住木头。还有的网友评价这是装在脑袋里的CAD系统(计算机辅助技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工作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2.国内舆论场

看到阿木爷爷海外火起来后,中国舆论场多是赞叹“阿木爷爷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出了国门,值得点赞”。有的网友甚至将其上升为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新浪微博#央视专访阿木爷爷#热搜评论节选

▲搜索“阿木爷爷”获取的网页信息

三、“阿木爷爷”为何火?盘点背后的原因

(1) 根本原因在于阿木爷爷技艺的高超。而这种与工业化时代“格格不入”的榫卯手艺游离在外国人的认知边界之外,为外国人带去的是视觉和认知上的震撼,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惊喜。

(2) 大多数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科技化和高压力高期待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的统治下没有逃离的可能。阿木爷爷的木工手艺正是用一种前现代的、去工业化的方式去诠释另一种可能,这样的内容恰恰最能打动人心。

(3)  阿木爷爷视频里不仅只有阿木爷爷这个主角,阿木爷爷的外孙就是男二号。不同于中国常见的四世同堂,国外的家庭很少聚在一起生活,爷孙之间的关系大多谈不上非常亲密。但在阿木爷爷视频中呈现出的是爷爷对外孙的宠爱,为外孙制作各类有趣的手工木制玩具。

外国网友们纷纷呼应:“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祖父。” 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认为那是对他们而言不同的生活。

(4) 任何一种文化的智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阿木爷爷的视频不需要过多的解说,没有语言的隔阂,各国人民都能领悟其中的精湛之处。

这种朴素的木工手艺脱离国家、政治、经济等现代化因素的干扰,似乎让大家瞬时忘记了国界,忘记了偏见和歧视。

(5) 挖掘阿木爷爷创作视频的背后,才发现“阿木爷爷”不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团队。其走红不单靠木工手艺,还离不开西瓜视频团队对于优质的内容生态的助力。他们为阿木爷爷提供了巨大的用户流量池、高质量的用户互动、话题发酵的大V以及官方诸多扶持、运营策略等。

四、回归匠心本身,停止过度解读

通过分析阿木爷爷走红背后的几点主要因素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哪条是真正因为这项技艺属于中国而走红,走红的是内容本身。外国人首先记住的是“神奇厉害的阿木爷爷”,而不是“中国的阿木爷爷”。

国内这种通过赢得国外网友大量喜爱而获取的所谓“文化自信”,却恰恰是不太自信的体现。何谈通过这样一位民间手艺人就能塑造中国好形象,将中国文化真正带出国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重要的是,将一位民间艺人的日常生活当成是中国的文化输出是万万不可的,想要真正把中国文化带出国门,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现在欣喜于一时的热度,我们还高兴早了。

国内应以更冷静客观的角度看待民间文化,不能将其上升为可以代表中国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对于阿木爷爷来说,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就是他的根本动机,而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的是难能可贵工匠精神,正是值得和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当做的是深入感受民间文化的深邃与奥秘,多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央视采访阿木爷爷视频截图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一被外国民众所追捧,西方一些人就开始揣测中国“不怀好意”?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的西方,是否失掉了在非政治领域该有的理性和客观?

事实上,从阿木爷爷火起来的原因也可以明白,这样的民间文化传播并没有携带任何意识形态的色彩,从来没有过任何政治意图。可偏偏被一些人贴上了标签。从视频的内容、传递的主题和意义等都仅限于文化艺术领域。

艺术不分国界,这本该就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让大家感受文明背后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去关注的应该是匠心本身,而非过度解读和乱贴标签!

五、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媒体如何避免过度解读?

·对国外:要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为理性发声

(1)改变过去单向文化传播模式,减少宣传政治语言、道德说教。

坚持新闻的真实  性原则,用事实说话,用国际受众熟悉的方式和地道的语言,有的放矢,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从讲道理转化成讲故事,从信息严控到信息公开透明。

(2)构建现代化立体传播体系。做大做强海外媒体队伍,重视其运营和管理。推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紧跟时代潮流。

除利用主流媒体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搭建海外输出的渠道。

(3)注重文化上的创新,动员和培育全国优秀人才,输出优质的内容,打造文化精品。

(4)抵制网络文化霸权,占领属于中国的网络文化制高点。科学谋划网络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时代,取胜网络,就是取胜话语权。

·对国内:控制舆论导向,引导民众客观理性看待

(1)转变传统保守观念,持续学习网络新文化,跟紧时代步伐,学会熟练运用网络技巧进行网络引导

(2)转变管理特权观念,搭建平等交流的网络平台,减少与民众之间的隔阂

(3)建立舆情检测队伍,快速分析网民关注热点,及时给出引导方案。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

阿木爷爷带给我们的民间文化魅力,本就不该被过度解读。媒体应当担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担。

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说过:“作为媒体,永远要保持中立客观,为人民说话,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做公众的守夜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